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次级自然单元(沟系)优先保护评价体系构建

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次级自然单元(沟系)优先保护评价体系构建

论文摘要

判定各层次多样性保护级别和保护优先序,由此确定保护重点,对于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沟系的流域范围主要由地史及水文等自然过程形成,作为管护单元,与区域、保护区和群落等以往的评价单元相比,可减少生物多样性评价中的主观因素,且其地域范围具有较高的确限性和可控性,便于制订针对性较强的管理和保护措施。选取保护区次级自然单元(沟系)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专家咨询、理论分析及频度分析三种方法综合,从32个定性评价指标和43个定量评价指标中分析选取高频指标,建立沟系优先保护评价指标体系,以期探讨高效率、高质量的保护区管理保护方法和依据。以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对其一级支沟进行评比,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如下结论:(1)保护区次级自然单元(沟系)优先保护评价体系由三个层次,共19个指标构成。主要适用于山地类型、山地森林类型以及沟系与山地相交类型的保护区,对于草原类型的保护区不适用。由于沟系本身是自相似系统,故该体系也适用于一级支沟以下级别间的优先性比较。对于性质相同的其他自然单元的评价与比较也可提供部分参考。为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提供新的和评价尺度。(2)沟系作为保护区内的自然单元,客观上存在尺度的差异,故提出沟系物种多样性综合值概念并建立公式。公式中,F_K为某一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综合值,n为沟系中F_K个数,S为沟系面积,B为沟系物种多样性综合值。(3)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主要有16种群落类型,其中青杄林为优先保护群落类型,此外依次是红桦林、绣线菊灌丛、杜鹃灌丛、青海云杉林、小檗灌丛、糙皮桦林、油松林、栒子灌丛、白桦林、祁连圆柏林、山杨林、鼠李灌丛、金露梅灌丛、锦鸡儿灌丛以及柳灌丛。(4)综合评价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沟系物种多样性得出其优先保护序列为:岗子沟、竹林沟、曲红土沟、小杏儿沟、下细沟、棚子沟、吐鲁沟、铁城沟、小岗子沟、指南北沟、景致沟、上细沟、水磨沟以及苏都沟。(5)对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沟系景观多样性综合评价,得到优先保护顺序依次为:曲红土沟、小杏儿沟、指南北沟、铁城沟、小岗子沟、岗子沟、上细沟、吐鲁沟、棚子沟、竹林沟、下细沟、景致沟、水磨沟和苏都沟。(6)通过对自然单元(沟系)的林木资源综合评价,得出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沟系优先保护序列依次为:竹林沟、曲红土、小杏儿沟、棚子沟、上细沟、指南北、岗子沟、小岗子沟、下细沟、吐鲁沟、景致沟、铁城沟、水磨沟和苏都沟。(7)将沟系物种多样性综合值、沟系景观多样性综合值以及沟系林木资源综合值拟合,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沟系优先保护序列为:曲红土沟、小杏儿沟、指南北沟、岗子沟、竹林沟、小岗子沟、铁城沟、棚子沟、上细沟、吐鲁沟、下细沟、景致沟、水磨沟以及苏都沟。

论文目录

  • 摘要
  • SUMMARY
  • 前言
  • 1. 文献综述
  • 1.1 基于遗传分析的优先保护方法
  • 1.2 基于物种分析的优先保护方法
  • 1.3 基于生态系统分析的优先保护方法
  • 2. 研究区概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地质
  • 2.1.3 地貌
  • 2.1.4 水文
  • 2.1.5 气象
  • 2.1.6 土壤
  • 2.2 自然资源概况
  • 2.2.1 植被资源
  • 2.2.2 野生动植物资源
  • 2.2.2.1 野生植物资源
  • 2.2.2.2 野生动物资源
  • 2.2.3 昆虫资源
  • 2.2.4 真菌资源
  • 2.2.5 森林资源
  • 2.2.6 旅游资源
  • 2.3 社会经济概况
  • 2.3.1 社区人口
  • 2.3.2 经济状况
  • 3. 研究方法
  • 3.1 野外调查
  • 3.1.1 线路调查
  • 3.1.2 样地调查
  • 3.2 主成分分析法
  • 4 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 评价单元的选取
  • 4.2 指标选取原则
  • 4.2.1 科学性原则
  • 4.2.2 层次性原则
  • 4.2.3 可操作性原则
  • 4.2.4 动态性原则
  • 4.2.5 简明性原则
  • 4.2.6 整体性原则
  • 4.2.7 实用性原则
  • 4.3 指标体系的构建
  • 5. 沟系物种多样性综合评价及排序
  • 5.1 群落物种多样性评价及排序
  • 5.1.1 指标选取
  • 5.1.2 群落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 5.1.3 群落物种多样性评价及排序
  • 5.2 沟系物种多样性综合评价及排序
  • 5.3 小结
  • 6. 沟系景观多样性综合评价及排序
  • 6.1 指标选取
  • 6.2 沟系景观多样性综合值及排序
  • 6.3 小结
  • 7. 沟系林木资源综合评价及排序
  • 7.1 指标选取
  • 7.2 林木资源综合值及排序
  • 7.3 小结
  • 8. 沟系优先保护综合评价及排序
  • 8.1 指标计算
  • 8.2 小结
  • 9. 结论
  • 10. 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优先保护鱼类识别的澜沧江中下游生态流量[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2].西藏色季拉山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优先保护序列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3].咦,大熊猫“降级”了[J]. 当代学生 2016(23)
    • [4].国家公园优先保护区域识别——以浙江丽水为例[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7)
    • [5].中国东北受威胁植物的优先保护区域[J]. 应用生态学报 2013(02)
    • [6].浅议地理标志的有限性优先保护原则[J]. 琼州学院学报 2012(06)
    • [7].中国东北濒危植物优先保护的定量评价[J]. 林业科学研究 2012(02)
    • [8].房屋多重转让中权利保护顺位的确立依据与证成——以“占有优先保护说”为核心[J]. 山东社会科学 2012(05)
    • [9].长江上游优先保护生态系统类型及分布[J]. 山地学报 2011(05)
    • [10].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优先保护序列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7(04)
    • [11].小陇山林区16种珍稀濒危树种优先保护序列研究[J]. 甘肃林业科技 2009(02)
    • [12].中国滨海湿地优先保护格局构建[J]. 湿地科学 2015(06)
    • [13].湖北省优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及其保护空缺分析[J]. 植物科学学报 2014(02)
    • [14].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优先保护序列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 2012(06)
    • [15].云南省珍稀濒危竹种优先保护序列定量评价[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11(01)
    • [16].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次级自然单元植物优先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林业实用技术 2010(08)
    • [17].合肥:灾难来临优先保护学生[J]. 新疆人大(汉文) 2008(10)
    • [18].自然保护区次级自然单元群落物种多样性优先保护评价体系构建[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8(05)
    • [19].白水江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垂直带优先保护评价[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20].基于我国陆生濒危哺乳动物保护的生态功能区优先保护规划[J]. 生物多样性 2013(01)
    • [21].色季拉山珍稀濒危植物优先保护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13(01)
    • [22].河口及邻近海域鱼类优先保护次序的评价模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04)
    • [23].应当优先保护建设在先的关系民生项目[J]. 人民司法 2009(08)
    • [24].优先保护本国公民就业利益[J]. 中国人大 2012(10)
    • [25].海南特有野生濒危木本植物优先保护定量分析[J].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8(03)
    • [26].滇西北地区优先保护的植物群落类型[J]. 生物多样性 2013(03)
    • [27].西藏米林县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优先保护评价[J]. 广西植物 2018(07)
    • [28].湖南省鱼类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地区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8)
    • [29].吉林省地方野生植物受威胁及优先保护等级评价方法的探讨[J]. 吉林林业科技 2009(03)
    • [30].长江上游河流开发受威胁鱼类优先保护等级评估[J]. 人民长江 2013(10)

    标签:;  ;  ;  ;  

    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次级自然单元(沟系)优先保护评价体系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