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内隐学习意识性的实验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作者: 陈寒
导师: 韩玉昌
关键词: 内隐学习,意识性,刺激特性,加工程度,学习进程
文献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研究以内隐学习过程中的意识-无意识加工是一个连续、动态的变化体为出发点,把内隐学习的效果与内隐学习的意识性两个层面结合起来,从静态的角度,操纵次级任务和主任务的刺激特性和加工程度两个变量,来横向、断面地探讨它们对内隐学习及内隐学习过程中的意识-无意识加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动态的角度,操纵反应-刺激间隔(the response-stimulus interval,RSI)和学习进程的连续、动态变化,探讨其对内隐学习及内隐学习过程中意识-无意识加工动态变化趋势的影响,从而探讨内隐学习的意识性。 在实验设计上,使用目前最为广泛接受的序列学习研究范式,并根据实验要求对材料或操作模式进行适当的改造,通过(1)考察反应时,来确定内隐学习是否发生;(2)考察内隐学习量,来确定内隐学习的效果;(3)考察内隐知识的主观测验成绩,来确定其可意识接近性的程度;(4)考察产生测验成绩中通过“加工分离程序”(process dissociation procedure,PDP)分离出来的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的贡献率,来确定内隐学习过程中意识-无意识的参与程度及其动态变化趋势。 通过三个研究共七个实验及其相关讨论,得出如下结论:(1)次级任务和主任务的不同刺激特性能对内隐学习产生显著不同的影响,其影响的本质是刺激特性的变化引起了内隐学习过程中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贡献率的变化:随刺激特性的增强,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的贡献率都增加,但意识加工贡献率的比重在增大,而无意识加工贡献率的比重在降低。即,刺激特性的变化使内隐学习的意识性产生了连续变化;(2)次级任务和主任务的不同加工程度都能对内隐学习产生显著不同的影响,其影响的本质是加工程度的变化引起了内隐学习过程中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贡献率的变化:次级任务的加工程度不影响内隐学习量,但是,随着次级任务加工程度的提高,意识加工的贡献率显著降低,而无意识加工的贡献率显著提高,并提高了无意识加工贡献率的比重,降低了意识加工贡献率的比重;随着主任务加工程度的提高,内隐学习过程中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的贡献率都随之而提高,但意识加工贡献率的比重在增大,无意识加工贡献率的比重在降低。即,加工程度的变化使内隐学习的意识性产生了连续变化,也表明内隐学习具有加工容量限制性;(3)RSI和学习进程对内隐学习有显著的影响,其对内隐学习影响的本质是对内隐学习过程中意识-无意识加工贡献率的影响;随着RSI和学习进程的增加,意识加工贡献率的比重在增大,而无意识加工贡献率的比重却在降低。即RSI和学习进程的连续变化,使内隐学习的意识性产生了连续动态的变化;(4)内隐知识的意识性具有可意识接近性与可意识适用性两个方面的特征,只考虑意识接近性将导致对内隐知识可意识性的低估,但只考虑意识适用性,就会导致对内隐知识可意识性的高估;(5)内隐学习过程中的意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综述
1、内隐学习及其典型研究范式
1.1 内隐学习的定义
1.2 内隐学习的典型研究范式
1.2.1 人工语法范式
1.2.2 序列学习范式
1.2.3 共变关系学习范式
1.2.4 复杂系统的控制加工范式
2、内隐学习的意识性
2.1 内隐学习的判定逻辑与意识性测验
2.1.1 内隐学习的判定逻辑
2.1.2 内隐学习的效果测验与内隐学习的意识性测验
2.2 内隐学习意识性的研究现状及其争论
2.2.1 内隐学习是否是无意识的
2.2.2 次级任务对内隐学习的影响
2.2.3 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关系
第二部分 本研究的出发点、反思与问题的提出
1、本研究的出发点
2、反思与问题的提出
2.1 对“内隐学习是否是无意识”的反思与问题的提出:内隐学习中意识与无意识影响的分离及其关系
2.2 对“次级任务对内隐学习的影响:的反思与问题的提出:次级任务和主任务的刺激特性和加工程度对内隐学习的影响
2.3 对“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关系”的反思与问题的提出:内隐学习过程中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的关系及RSI和学习进程对内隐学习的影响
3、研究思路、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4、研究假设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研究一:刺激特性与内隐学习的意识性
1、引言
2、实验1:次级任务的不同刺激特性对内隐学习的影响
2.1 被试
2.2 仪器与实验材料
2.3 实验设计与程序
2.3.1 反应时测验阶段
2.3.2 内隐知识意识性测验阶段
2.4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2.4.1 反应时测验结果及其分析
2.4.2 内隐知识意识性测验结果及其分析
2.5 小结
3、实验2:主任务的不同刺激特性对内隐学习的影响
3.1 被试
3.2 仪器与实验材料
3.3 实验设计与程序
3.3.1 反应时测验阶段
3.3.2 内隐知识意识性测验阶段
3.4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3.4.1 反应时测验结果及其分析
3.4.2 内隐知识意识性测验结果及其分析
3.5 小结
4、讨论
5、结论
研究二:加工程度与内隐学习的意识性
1、引言
2、实验1:次级任务的不同加工程度对内隐学习的影响
2.1 被试
2.2 仪器与实验材料
2.3 实验设计与程序
2.3.1 反应时测验阶段
2.3.2 内隐知识意识性测验阶段
2.4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2.4.1 反应时测验结果及其分析
2.4.2 内隐知识意识性测验结果及其分析
2.5 小结
3、实验2:主任务的不同加工程度对内隐学习的影响
3.1 被试
3.2 仪器与实验材料
3.3 实验设计与程序
3.3.1 反应时测验阶段
3.3.2 内隐知识意识性测验阶段
3.4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3.4.1 反应时测验结果及其分析
3.4.2 内隐知识意识性测验结果及其分析
3.5 小结
4、讨论
5、结论
研究三: RSI和学习进程与内隐学习的意识性
1、引言
2、实验1: RSI的动态变化对内隐学习的影响
2.1 被试
2.2 仪器与实验材料
2.3 实验设计与程序
2.3.1 反应时测验阶段
2.3.2 内隐知识意识性测验阶段
2.4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2.4.1 反应时测验结果及其分析
2.4.2 内隐知识意识性测验结果及其分析
2.5 小结
3、实验2:学习进程的动态变化(RSI=0ms)对内隐学习的影响
3.1 被试
3.2 仪器与实验材料
3.3 实验设计与程序
3.3.1 反应时测验阶段
3.3.2 内隐知识意识性测验阶段
3.4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3.4.1 反应时测验结果及其分析
3.4.2 内隐知识意识性测验结果及其分析
3.5 小结
4、实验3:学习进程的动态变化(RSI=250ms)对内隐学习的影响
4.1 问题的提出
4.2 被试
4.3 仪器与实验材料
4.4 实验设计与程序
4.4.1 反应时测验阶段
4.4.2 内隐知识意识性测验阶段
4.5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4.5.1 反应时测验结果及其分析
4.5.2 内隐知识意识性测验结果及其分析
4.6 小结
5、讨论
6、结论
第四部分 总的讨论与结论
1、内隐学习意识性的总的讨论
1.1 主观测验和客观测验与内隐知识的可意识接近性和可意识适用性
1.2 刺激特性与内隐学习的意识性
1.3 加工程度与内隐学习的意识性
1.4 RSI与内隐学习的意识性
1.5 内隐学习意识性的动态变化与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贡献率的反转
2、总的结论
第五部分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内隐学习意识性的发展研究
2、内隐学习意识性的神经生理心理学研究
3、内隐知识的难度与主观测验的区分度研究
4、内隐学习过程中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的离散和连续分析与算术模型的模拟
参考文献
附录:非颜色字汉字1540个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
致谢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发布时间: 2006-01-06
参考文献
- [1].内隐学习的动态系统研究[D]. 聂晶.华东师范大学2005
- [2].内隐学习中的知识习得及其无意识性测量[D]. 关守义.华东师范大学2012
- [3].内隐学习中知识及其意识水平测量[D]. 唐菁华.华东师范大学2010
- [4].运动技能内隐学习的特征、机制和应用研究[D]. 胡桂英.浙江大学2009
- [5].对称规则内隐学习的流畅性研究[D]. 乔福强.华东师范大学2014
- [6].汉语声调对称规则的内隐学习及神经网络模拟研究[D]. 李菲菲.华东师范大学2013
- [7].内隐学习机制及其个体差异的研究——发展的视角[D]. 林颖.华东师范大学2003
- [8].形—义联结的内隐学习及其隐喻性迁移[D]. 李锋盈.华东师范大学2013
- [9].蕴涵概念内隐获得与发展的实验研究[D]. 吴国宏.华东师范大学2002
- [10].汉语的内隐学习研究[D]. 杨金鑫.华东师范大学2002
相关论文
- [1].内隐社会认知:刻板印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 连淑芳.华东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