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幼儿园科学活动环境中培养幼儿科学素养

论在幼儿园科学活动环境中培养幼儿科学素养

饶河农场幼儿园谢丽荣

幼儿园科学教育物质环境是进行科学活动的具体保证,它吸引幼儿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主动地学习和观察。其次是科学教育的材料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引导幼儿进行实践与验证,把丰富的物质材料作为开展正规性科学活动的重要条件。创设开放的物质环境包括材料的准备、材料的投放、材料的回收,让它具有开放性、教育性。

一、把准备材料做成开放式的。

以往的活动中,由于旧教育意识及传统分科教学观念的影响,我们在物质材料的准备与投放、材料的质与量、投放的适宜性等方面显得较盲目;而这些材料多由教师去收集,往往花费大量的精力、物力,在材料投放下去后幼儿却未必对它们感兴趣。现在,我们将材料的准备工作交给幼儿,每一件物品幼儿亲自去操作,他们对自己的物品容易有一定的认识;我们开展活动时,就能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操作的欲望。如:大班科学活动“力”,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让幼儿体验感知到力,如果单凭教师的说教和演示,是很难达成教育目标的。当我要求幼儿拿出各种操作材料——童车、动物摇椅、拉力器、皮球、高跷、小推车、小汽车、小篮子、玩具枪等,然后引出“力”的概念,结合提问“需要力吗,为什么?”幼儿就有体验。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找力。“力在哪里?”在探索中解疑,幼儿据已有经验探索操作。幼儿在玩中体验、感受力的存在;在反复使用各种不同的材料中,初步感受不同的力及其作用。(压力、拉力、弹力),师生的共同探索中,引发幼儿的积极思考、争论,达到归纳整理的目的。

二、把投放材料做成开放式的。

材料投放过程也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开放式的材料投放能让幼儿感到无拘无束,从而主动介入材料。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由于其学习特点及生活经验积累的不同,我们在材料的投放上也注意区别。特别是材料的数量、摆放的位置等都有所侧重。因为材料的数量直接影响幼儿的探索过程,太多的材料使幼儿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太少的材料会直接造成幼儿探索兴趣的减弱。因此,每次科学活动中,我们围绕目标,充分考虑材料投放的合理性,在不同方式的接触中,把握材料的整体特点。如,材料是按小组进行发放,还是人手一份;每组使用一种材料还是几组轮流使用一种材料;材料是适合在室内投放还是在室外投放;或是利用社会资源。

三、把回收材料做成开放式的。

幼儿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为幼儿创设相应的环境,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机会。在《各种各样的纽扣》活动中,我完成了预定教育目标后,就把投放的材料收了上来,可我刚宣布活动结束,孩子们就纷纷聚了上来,有的说:我可以按颜色给它们分家;有的说:我想按纽扣上的洞眼个数分家;还有的说:按有没有镶亮边给它们分家。小朋友们都抢着按自己的想法给纽扣分家,活动自然地往下开展着,并随着幼儿不断的发现,活动内容也随之丰富。

四、把教师的要求转为幼儿愿望。

教师要善于为幼儿创设一个和谐、舒畅的环境气氛,自觉做爱护幼儿创新萌芽、启迪幼儿创新意识,激发幼儿创新潜能,发展幼儿健康个性的有心人,使幼儿在活动前感到宽松、安全,而不紧张拘束或有压力;教师不过多地提出纪律要求;在活动中要以平等民主的方式“笑纳”全体,允许幼儿提出问题。如在《春游》活动中,我们组织幼儿步行踏春,幼儿身临其境地在原野上观察到了大片大片的黄色、绿色,陶醉于美妙的春光之中。在此过程中,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尤其注意园内缺少的动植物和春天的景象,并争取让每位幼儿都能看清楚,能讲得出。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幼儿的身心也健康地发展。

五、把教师的情感转为幼儿探索动力。

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论述环境说中指出,凡是可以给小孩的刺激都是他的环境,因为人的动作可以直接影响小孩的动作,他看了就可以模仿。教育活动是教师和幼儿的双向活动,如果教师对某一课题内容充满兴趣,势必在活动中感染幼儿,幼儿也会情绪活跃,积极投入探索活动。教师时而观察幼儿的活动,时而参与幼儿的活动,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始终在支持着自己,就可能积极地运用自己的感官。教师时而俯身倾听幼儿的发现,时而给予幼儿启发性的提问,就更能鼓励幼儿克服困难,大胆实践;在屡次探索失去信心时,教师则微笑着用一个手势、一个眼神或一句“你能行”、“再试一次吧”的积极态度去燃起幼儿再试一次的信心。就这样,教师在活动中既指导幼儿,又不包办代替;既不插入幼儿的探索活动,又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支持、尊重和接受的态度,使得幼儿大胆想象,不断探究,不断创新。

六、把教师操作验证转为幼儿动手操作。

如果幼儿先看了教师的演示,再严格地一步一步按教师规定的步骤去做,重复教师的演示实验,虽动了手,也有观察,但那是被牵着鼻子走的被动的观察,缺乏主动性;没有独立动脑,增长了依赖性和惰性;未能按自己设计的步骤去做,不能算真正的探索;验证性实验得出的结论,不能算真正的“发现”。孩子遇到困难时,是最容易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如果教师立即给他答案,或者事先演示,幼儿跟着做很容易就获得了结果,但幼儿失去一次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反过来,若让幼儿操作后,教师操作验证,不但给了幼儿探索创新的机会,幼儿还认为这个规律是自己发现的,那份惊喜、那份自豪是可想而知的。

总之良好的科学教育的活动环境是幼儿获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技能的中介和桥梁,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教学目标及科学本身的特点挖掘创造良好的科学教育的活动环境,支持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获得更多,提高更快。

标签:;  ;  ;  

论在幼儿园科学活动环境中培养幼儿科学素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