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虚拟自我即自我虚拟性问题,是人的精神性征在表象空间和网络虚拟空间里的显现及实践超越性表征,是人之为人的基础和源泉,是人发展和创造自己并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和自我实现的本性和能力,是人本虚拟的表象和论据。虚拟自我是自我的核心内容,是人学研究的关键所在,是社会认识论的单体认识目标。人要认识自己,就要认识自我。人要认识自我,就要首先认识虚拟自我。对虚拟自我的研究、论证和构架,是古今中外哲人、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一直致力攻克的难点和堡垒,但是迄今为止,尚没有得出十分完善且使人满意的结论,也没有能够具体提出有关虚拟自我的第一手材料。截止目前,自我所能进入、所能存在、所能体验、所能践履的虚拟实践的空间惟两类:一曰表象空间,一曰网络虚拟空间,其中网络虚拟空间又细分为:Internet空间、普通游戏、通讯、工具性软件空间和灵境技术空间等三种。与上述空间相对应,虚拟自我也就有两类四种:两类即表象虚拟自我和网络虚拟自我;四种即表象虚拟自我、Internet空间虚拟自我、普通软件空间虚拟自我和灵境空间虚拟自我等。表象虚拟自我是人猿稽别以来与现实自我共在的第二自我、影子自我和副本自我。在表象空间,自我的虚拟性不论表现为善意或恶意、正向或负向、积极或消极,都是自我自选的精神规划和布局,结语也是具有自我事先知道的并必须自己接纳的事件前定性。表象虚拟自我就是前数字化时代自我唯一可以进入表象空间并虚拟出的与现实自我形成对应关系的虚拟自我。网络虚拟自我是以灵境技术为主的计算机技术、网络联接技术和应用软件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信息技术的产物。由于这些综合性极强的信息技术的实践性超越,由于灵境技术所具有的高人-机结合性、高机动性的协载,自我由以前仅在表象虚拟空间意构、虚化、体验虚拟性的精神生活过程,发展到自我不仅可以继续享受在表象空间里的这种精神性虚拟,而且还可以通过人-机界面进入电子网络空间进行具有实在性征的虚拟实践。虚拟自我在网络虚拟空间里的虚拟实践,由于其具有的超越在表象空间里的意构,造成了网络虚拟实践吞并、异化自我的现实性及其自我现实人格的非正常、出人意料的结局。自我的现实性和虚拟性之间的张力和平衡被撕裂,复杂化了的虚拟性,排挤、淡漠自我的现实性,就是自我面临的最大的问题,自我由此陷入虚拟性异化陷阱。为了解除自我虚拟性征异常以及人对自我认识的这种“千年之结”,就要首先对自我的虚拟性进行哲学史、心理学史和文化史的梳理和探索,以对自我的认同问题、调节问题、实现问题以及自我的时代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找到并揭示出虚拟自我羁留虚拟空间的真实原因和探究虚拟自我返回现实的途径,并在合适的机遇,以恰当的手段,通过健康的诱导和规整的教诲,指引自我做出利于身心、他人和社会的正常、合理、健康、积极的虚拟,摈弃盲目、低级、庸俗、消极的虚拟,自然最终塑造出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身体合格、智力健全、精神健康的朝气蓬勃的大写的人。自我从虚拟空间返回现实社会,立足自我和社会的整体一致并达到人-物生态圈的和谐与统一,正是本文理论落脚点之所在。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导论1.1 问题的由来1.2 虚拟自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3 虚拟自我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4 虚拟自我的研究思路和方法1.5 虚拟自我诸概念考辩及分类1.5.1 自我、虚拟、虚拟自我1.5.2 虚假、虚幻以及诸虚拟自我考辩1.5.3 虚拟自我的分类2 表象虚拟自我2.1 主观思维空间与虚拟自我2.2 虚拟自我的时间、空间与角色2.2.1 虚拟时间2.2.2 虚拟空间2.2.3 虚拟角色2.3 自我进入虚拟空间的缘由探析2.3.1 自我进入虚拟空间的途径2.3.2 自我进入虚拟空间的缘由3 网络虚拟自我3.1 网络虚拟技术与虚拟自我3.2 网络虚拟自我存在的“四因”3.2.1 虚拟自我的技术支撑3.2.2 虚拟自我对现实社会的影响3.2.3 虚拟自我体现了人对精神性的虚拟追求3.2.4 虚拟自我存在的物质载体4 西方学术史对自我虚拟性征思想的考察4.1 西方哲学中的自我虚拟性征思想表征4.2 对西方哲学自我虚拟性思想的评价4.3 西方心理学中的自我虚拟性征思想考辩4.4 对西方心理学虚拟性研究的评价5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我虚拟性征思想考证5.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我虚拟性征的探索5.2 对中国传统文化虚拟性征研究的评析5.3 自我的虚拟性存在5.4 虚拟自我的特征5.4.1 实在性5.4.2 目的性5.4.3 副本性5.4.4 永恒性5.4.5 虚拟性5.4.6 异流性5.4.7 电子性6 虚拟自我的行为、主体性、现实性6.1 虚拟自我的行为6.1.1 虚拟能力的特质和形式6.1.2 虚拟行为的特征和作用6.2 虚拟自我的主体性6.2.1 主体、自我及虚拟自我6.2.2 虚拟自我的主体性困惑6.2.3 虚拟自我的主体性特征6.3 虚拟自我的现实性6.3.1 虚拟自我的现实性前提6.3.2 虚拟自我的现实困境7 虚拟自我的认同7.1 自我认同与虚拟自我认同7.2 虚拟自我的认同危机7.2.1 表象虚拟自我认同危机7.2.2 网络虚拟自我的认同危机及表现7.2.3 网络虚拟自我认同危机原因分析7.2.4 虚拟自我认同危机造成的不良后果及其补救8 虚拟自我的调节8.1 虚拟自我的正负功能及调节8.1.1 自我调节与虚拟自我调节8.1.2 人的自我需要自我调节的理论根据8.1.3 虚拟自我调节的迫切性和必要性8.2 虚拟自我调节的内容8.2.1 虚拟自我的重新定位和塑造8.2.2 虚拟自我主体角色调整8.2.3 虚拟自我的人格调整8.2.4 虚拟自我心理调节8.2.5 虚拟自我伦理自律探索8.2.6 虚拟自我的虚拟生存调适8.2.7 虚拟自我的法律存有意识9 虚拟自我的实现9.1 表象虚拟自我实现及其理论确证9.1.1 人的自我实现及其动机9.1.2 马斯洛、马克思等对人的自我实现的理论确证9.2 不同视角下的表象虚拟自我实现思想考查9.2.1 从人的“二属性”谈人的虚拟自我实现的可能性9.2.2 从人的“生存境遇”谈人的虚拟自我实现向度9.2.3 从人的“动力系统”谈人的虚拟自我实现9.2.4 从艺术创作动机的“艺术情结”看虚拟自我的实现9.3 网际虚拟空间中虚拟自我实现的途径(以虚拟游戏为例)10 从伦理及法律角度对虚拟自我的辩析10.1 虚拟自我伦理观念自备的必然性10.2 对表象虚拟自我的伦理探索10.3 对网际虚拟自我的伦理考究10.3.1 网络虚拟空间中虚拟自我的伦理失衡现象10.3.2 建构虚拟空间中虚拟自我必须遵守的网络伦理规范10.4 网络空间中虚拟自我的法律简释及建构规则11 虚拟自我的时代思考11.1 哲学需要思考的新的时代课题11.1.1 网络技术是自我虚拟性征加剧的技术根源11.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自我的虚拟性、精神性表证11.1.3 从认识论角度考查虚拟自我11.1.4 虚拟实践对虚拟自我的影响11.2 人学对自我虚拟人性的探微11.2.1 虚拟自我促就自我人性的丰富和发展11.2.2 虚拟自我的人学生存困境及出路11.3 虚拟自我:人类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11.3.1 人的自我表达11.3.2 虚拟自我的未来与人学展望12 虚拟自我的最终归宿:回归现实达致自我和谐12.1 自我的小和谐:心理自我与生理自我的和谐统一12.2 自我的现实与未来的和谐: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和谐统一12.3 自我的现实与虚拟的和谐:现实自我与虚拟自我的和谐统一12.4 自我的大和谐:小我与大我的和谐统一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目录及科研项目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虚拟自我论文; 表象虚拟自我论文; 网络虚拟自我论文; 虚拟自我的伦理与法律论文; 虚拟自我的归宿论文; 自我和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