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对传媒生态的影响

技术进步对传媒生态的影响

论文摘要

本文涉及科技哲学、传播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课题。传媒生态学是传播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在北美研究,中国则从21世纪开始研究,并有不少成果。在传媒生态学的基础上,以科技哲学的相关理论,辩证批判的眼光,去探析现代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字化技术对传媒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维护,是本文的重点。传媒生态中,生产者←→媒介←→受众建立了自己独有的生态系统,生产者通过媒介传递信息和随之产生的意义流给受众,达到一种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影响传媒生态系统的环境因素有很多,比如政策、市场、技术。通过对传媒生态系统的传播要素、环境要素的静态结构分析,以及对传媒发展史动态演变的分析,可以看出技术是其中最活跃、起决定性的因素,它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带来媒介革命,尤其是数字化技术,催生新媒体,改造传统媒体,融合全媒体,改变了传媒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从而影响传媒生态系统。但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数字化使传媒业空前繁荣,问题也随之而来:传媒公信力下降、数量巨大的信息垃圾、新闻自由滥用、科技享乐主义蔓延等等,传媒食物链和食物网出现了膨胀和阻塞的可能,能量和数量出现了倒金字塔形,传媒生态系统的平衡正遭受严重的破坏,随之影响人类文化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本文从系统论的基本观点出发,解读传媒生态系统的结构,从技术进步和传媒生态系统的演变中寻求技术与文化的关系,用批判的眼光来追寻传媒生态遭受破坏的原因,以期人类能正确对待技术的进步,推动传媒生态的健康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基本概念的界定和以往研究的综述
  • 1.2.1 生态系统的定义
  • 1.2.2 我国学者有关传媒生态的研究
  • 1.2.3 传媒生态系统的定义
  • 1.3 传媒生态系统的结构
  • 1.3.1 传媒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
  • 1.3.2 传媒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的分类和分层
  • 1.4 研究的基本构架与方法
  • 1.4.1 研究的基本框架
  • 1.4.2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技术进步与传媒生态的关系
  • 2.1 传媒生态系统传播要素的静态分析
  • 2.1.1 传媒生态系统传播要素
  • 2.1.2 传播类型的静态分析
  • 2.2 传媒生态系统环境要素的静态分析
  • 2.2.1 政府因素
  • 2.2.2 市场因素
  • 2.2.3 技术因素
  • 2.3 技术与传媒生态系统的静态分析和动态演变
  • 2.3.1 技术与传媒生态系统的静态分析
  • 2.3.2 技术进步与传媒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变
  • 第3章 数字化对传媒生态系统的影响
  • 3.1 数字化定义、内涵和意义
  • 3.1.1 数字化定义和内涵
  • 3.1.2 数字化对传媒生态系统的革命性意义
  • 3.2 数字化和传媒生态系统的静态分析
  • 3.2.1 从传播两端的传受关系来看
  • 3.2.2 从传播的符号来看
  • 3.2.3 从传播的时空特征来看
  • 3.2.4 从传播的内容来看
  • 3.2.5 从传播的介质来看
  • 3.3 数字化和传媒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变
  • 3.3.1 改造传统媒体
  • 3.3.2 催生新媒体
  • 3.3.3 融合全媒体
  • 3.3.4 数字传媒的特点
  • 3.4 数字化对传媒生态系统的影响
  • 3.4.1 数字化对生产者和受众的影响
  • 3.4.2 数字化对政府的影响
  • 3.4.3 数字化对市场的影响
  • 3.4.4 数字化对传媒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影响
  • 3.4.5 数字化对传媒生态系统金字塔的影响
  • 第4 章技术对传媒生态系统的破坏及修复对策
  • 4.1 技术与传媒生态系统的恶化
  • 4.1.1 传媒公信力的下降
  • 4.1.2 新闻自由的滥用
  • 4.1.3 个人隐私无法维持
  • 4.1.4 受众科技享乐主义的蔓延
  • 4.1.5 数量巨大的信息垃圾
  • 4.2 传媒生态系统恶化的原因分析
  • 4.2.1 不加控制的技术打破传媒生态系统的内在平衡
  • 4.2.2 政府失灵政策滞后价值观偏离
  • 4.2.3 市场失灵经济利益的驱使
  • 4.3 传媒生态系统维护和修复的对策
  • 4.3.1 传媒生态系统平衡的标准
  • 4.3.2 传媒生态系统维护和修复的对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研发投入的绿色技术进步效应——基于城市层面技术进步方向的视角[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02)
    • [2].中国技术进步方向测算——基于增强型与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视角[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3].技术进步适宜性:要素投入比与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耦合关系——基于浙江省的经验研究[J]. 嘉兴学院学报 2018(01)
    • [4].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是否仍然“劳动密集”——基于要素构成与技术进步偏向的关联考察[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6(10)
    • [5].技术进步方向、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 财经论丛 2016(09)
    • [6].环境管制、对外开放与中国工业的绿色技术进步[J]. 经济研究 2014(09)
    • [7].技术收敛与经济收敛的匹配性——基于技术进步体现观的分析[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5(01)
    • [8].美国教师不使用微信[J]. 少年儿童研究 2017(05)
    • [9].风云卫星是怎样预报天气的?[J]. 太空探索 2017(02)
    • [10].话题四 看中智能、互联和新能源汽车大集团火力全开[J]. 市场观察 2017(06)
    • [11].那是一定会出现的,尽管不在此刻[J]. 中国画画刊 2017(03)
    • [12].快速轨道:中国、欧洲和美国高速铁路的比较[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26)
    • [13].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和中国工业行业的生产率增长[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25)
    • [14].《星际特工:千星之城》:技术进步,勿忘生命本源[J]. 知识就是力量 2017(10)
    • [15].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互动的依据、机理与路径研究[J]. 黄海学术论坛 2011(01)
    • [16].金融发展、要素结构与技术进步方向[J]. 金融与经济 2020(10)
    • [17].技术进步偏向对工业产能过剩影响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9(12)
    • [18].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相容性政策条件——环境技术进步方向视角下的政策偏向效应检验[J]. 管理世界 2020(03)
    • [19].我国智能技术进步的就业门槛效应研究[J]. 科技与管理 2020(01)
    • [20].金融支持、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研究述评[J]. 时代经贸 2020(12)
    • [21].环境规制工具对绿色技术进步的差异性影响[J]. 科技管理研究 2020(12)
    • [22].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模式[J]. 农村实用技术 2020(07)
    • [23].二元经济结构与技术进步偏向[J]. 财经科学 2020(07)
    • [24].智能化如何影响技术进步偏向?[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20(04)
    • [25].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研究[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26].中国规模生猪养殖的绿色技术进步偏向[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0(11)
    • [27].技术进步能否抑制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的检验[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2)
    • [28].流通创新技术进步偏向及区域异质性检验[J]. 邢台学院学报 2019(02)
    • [29].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技术进步预测与路径优化选择[J]. 科学学研究 2019(08)
    • [30].技术进步带来了就业质量的提升吗?——基于中国2000~2016年省级动态面板数据分析[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8(08)

    标签:;  ;  ;  ;  

    技术进步对传媒生态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