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县城震后重建居民点建筑节能评价

汶川县城震后重建居民点建筑节能评价

论文摘要

为了更好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城市的建设,建筑节能潜力巨大。5.12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建筑大面积被毁坏,震后大面积的居民点已初步建成,对这些建筑能耗状况予以测试和评价,总结有益的经验予以推广,可以让灾区群众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为建筑营造出更好的室内环境,更有利于建筑在其全生命周期内降低能耗,符合国家当前节能减排的大政方针,这也是关注民生、为百姓办实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体现了时代的主旋律。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建筑节能检测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规范和标准,制定了详尽的测试方案,对汶川县城重建居民点典型建筑冬季室内外空气温度、外围护结构热桥内表面温度、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房间气密性,夏季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外窗遮阳设施等各项指标进行了现场检测。对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计算,给出了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室内热环境参数的检测结果和建筑耗热量指标。在此基础上,用“指标法”对该建筑的各项节能相关参数与设计文件或设计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建立数字模型,对该建筑能耗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作出了节能评价。文章最后依据当地条件,提出了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围护结构设计等各项建筑节能优化设计策略,并建立了优化设计模型。本文进行的工作在四川寒冷地区对典型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节能检测,检测数据和结论可以为政府部门制订住宅建设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和管理规定提供参考依据,为建设部门修订设计、检测、验收相关标准和规范提供基础数据,提出的优化设计策略可以为该地区建筑及节能设计提供相应的技术性参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建筑节能
  • 1.1.2 5.12汶川大地震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目标及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2章 重建建筑概况
  • 2.1 汶川概况
  • 2.1.1 气候状况
  • 2.1.2 地理环境
  • 2.1.3 资源
  • 2.2 灾后重建概况
  • 2.2.1 受灾概况
  • 2.2.2 住房建设规划概况
  • 2.3 重建建筑概况
  • 2.3.1 小区概况
  • 2.3.2 建筑概况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重建建筑节能检测与评价
  • 3.1 检测方法
  • 3.2 检测方案
  • 3.2.1 室内外平均温度
  • 3.2.2 外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
  • 3.2.3 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
  • 3.2.4 房间气密性
  • 3.2.5 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
  • 3.2.6 外窗外遮阳设施
  • 3.3 数据计算与分析
  • 3.3.1 室内外平均温度
  • 3.3.2 外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
  • 3.3.3 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
  • 3.3.4 房间气密性
  • 3.3.5 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
  • 3.3.6 外窗外遮阳设施
  • 3.4 节能评价
  • 3.4.1 评价方法
  • 3.4.2 节能评价
  • 3.4.3 "指标法"评价
  • 3.4.4 "能耗法"评价
  • 3.4.5 评价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建筑节能优化设计策略及优化设计模型
  • 4.1 规划设计
  • 4.1.1 建筑选址
  • 4.1.2 建筑布局
  • 4.1.3 体形系数
  • 4.1.4 环境绿化
  • 4.2 建筑设计
  • 4.2.1 平面设计
  • 4.2.2 立面与设计
  • 4.2.3 体量的选择
  • 4.2.4 经济节能的层高
  • 4.3 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
  • 4.3.1 外墙
  • 4.3.2 屋面
  • 4.3.3 门窗
  • 4.3.4 地面
  • 4.3.5 可再生能源应用
  • 4.4 优化设计模型
  • 4.4.1 建模方法
  • 4.4.2 建模过程
  • 4.4.3 建筑基本信息和围护结构构造参数
  • 4.4.4 计算结果及分析
  • 4.4.5 优化设计模型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附件
  • 相关论文文献

    • [1].加纳快速城镇化中的城市非正规居民点研究[J]. 国际城市规划 2018(05)
    • [2].西南山区地形因子对农村零散居民点分布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 2017(02)
    • [3].乡镇居民点规模—功能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重庆市潼南区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05)
    • [4].西南山地丘陵区典型乡镇环境因素对农村新建居民点布局与复垦的影响差异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02)
    • [5].北川震后重建居民点存在的问题与调控对策[J]. 山地学报 2016(02)
    • [6].北川震后重建居民点的适宜性评价[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03)
    • [7].黑龙江省垦区居民点体系优化分析——以建三江管理局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 2015(04)
    • [8].旅游区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探讨——以大巴山旅游区为例[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5(05)
    • [9].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县域城乡居民点统筹策略研究——以欠发达山区为例[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 [10].移民集中居民点规划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J]. 智能城市 2016(10)
    • [11].农村中心居民点选址方法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26)
    • [12].社区概念引入对县域居民点体系规划影响研究——以延安市延长县城乡一体化规划为例[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 [13].黑龙江省垦区与农区居民点体系对比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2(11)
    • [14].三峡生态屏障区居民点建设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0(04)
    • [15].城市规划区内城乡居民点统筹规划初探[J]. 小城镇建设 2009(08)
    • [16].海南农垦生产队居民点布局调整初探[J]. 中国集体经济 2009(19)
    • [17].辽宁省县域居民点特征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21)
    • [18].成都平原传统场镇与林盘居民点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成都郫县为例[J]. 热带地理 2020(05)
    • [19].西藏城乡居民点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10)
    • [20].某铝业周边不同居民点人群体内氟代谢的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 2014(02)
    • [21].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点规划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 小城镇建设 2012(07)
    • [22].山区居民点空间分布规律——以重庆市巫山县为例[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0(05)
    • [23].丹江口水库农村外迁移民集中居民点规划设计[J]. 人民长江 2013(02)
    • [24].江苏省江都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 2013(01)
    • [25].平原地区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5)
    • [26].太高村居民点休闲农业规划[J]. 山西建筑 2008(27)
    • [27].水电工程移民居民点设计相关问题的思考[J]. 科技与创新 2019(10)
    • [28].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基于河北省520个农户问卷调查[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08)
    • [29].生产生活方式变迁视角下的城乡居民点体系空间格局重构研究——框架建构与华县实证[J]. 城市发展研究 2016(05)
    • [30].连队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以第十二师一〇四团为例[J]. 中国市场 2014(39)

    标签:;  ;  ;  ;  ;  ;  

    汶川县城震后重建居民点建筑节能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