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教师期望及其对小学生人格的影响,符合理论发展和教育工作的要求。有助于丰富和补充教师期望理论以及人格发展机制理论。同时可为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积极的教师期望培养学生人格提供指导,规范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行为规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畅通的心理相互作用的渠道,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和谐心理关系的建立。本研究通过探讨小学生知觉的教师期望结构,编制小学生知觉的教师期望问卷,探讨小学生教师期望的特点,分析教师期望和学生知觉教师期望对小学生人格的影响以及学生知觉在教师期望对人格影响中的中介作用。通过开放式问卷与访谈、预测、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小学生知觉教师期望结构,形成正式问卷,在此基础上进行正式测试,探讨学生知觉教师期望的性别和年级特点,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分析教师期望、学生知觉教师期望行为对人格的影响及学生知觉在教师期望对人格影响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小学生知觉的教师期望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指标,可以用于小学生知觉的教师期望测量。(2)小学生知觉的教师期望结构包括师生互动、态度知觉、消极反馈、关心支持、机会知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既包括了教师的内在心理期望,又体现教师的外在期望行为,形成了教师期望的有机系统。(3)小学教师期望、学生知觉的教师期望行为存在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总体上性别差异显著,女生总体得分均高于男生。1-6年级教师期望、学生知觉的教师期望行为总体是稳定的,教师期望水平高于学生知觉的教师期望行为水平,年级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中年级教师期望与学生知觉较接近,二者吻合度较高,低、高年级的教师期望与学生知觉吻合度低。(4)教师期望总分与人格的智能特征、认真自控、外倾性和亲社会性均有显著正相关,与情绪稳定性相关不显著。在人格的智能特征、外倾性和情绪稳定性方面,学业期望对其预测作用最大;认真自控方面,品行期望对其预测作用最大;亲社会性方面,纪律期望对其预测作用最大。学生知觉的教师期望总体上与人格各维度均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其中,机会知觉和态度知觉对人格各维度预测作用最大。(5)学生知觉在教师期望对人格智能特征、认真自控、外倾性、亲社会性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学生知觉在教师期望对人格情绪稳定性影响中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引言1 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1.1 教师期望相关概念1.1.1 期望1.1.2 教师期望1.1.3 教师期望效应1.1.4 教师期望的分类1.2 教师期望研究的发展1.2.1 教师期望效应的提出1.2.2 教师期望的早期争论1.2.3 教师期望的理论建构1.2.4 教师期望的领域扩展1.2.5 教师期望的应用研究1.3 经典的教师期望过程模型1.3.1 罗森塔尔中介因素模型1.3.2 布罗菲与古德(Brophy & Good)四步模型1.3.3 布劳恩(Braun)循环模型1.3.4 库珀(Cooper)期望交流模型1.3.5 达利与法齐奥(Daly and Fazio)模型1.4 教师期望的影响因素研究1.4.1 教师特点1.4.2 学生特点1.4.3 班级情景1.5 教师期望的结构和特点研究1.6 教师期望的相关研究1.6.1 教师期望与学生的自我概念1.6.2 教师期望与学生创造力1.6.3 教师期望与同伴接纳1.6.4 教师期望与学生的学习成绩1.6.5 教师期望在其他领域中的调节作用1.7 教师期望的测量1.7.1 实验法1.7.2 问卷法1.8 人格的相关研究状况1.8.1 人格含义及结构1.8.2 教师因素对学生人格的影响研究1.9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1.10 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1.10.1 研究目的1.10.2 研究假设2 实证研究2.1 研究一 小学生知觉教师期望的结构2.1.1 研究目的2.1.2 研究假设2.1.3 研究方法2.1.4 统计处理2.1.5 研究结果2.1.6 小学生知觉教师期望结构讨论2.2 研究二 小学教师期望、学生知觉教师期望的特点2.2.1 研究目的2.2.2 研究假设2.2.3 研究方法2.2.4 数据统计处理2.2.5 研究结果2.2.6 教师期望、学生知觉教师期望的特点讨论2.3 研究三 小学教师期望、学生知觉教师期望对人格的影响2.3.1 研究目的2.3.2 研究假设2.3.3 研究方法2.3.4 数据统计处理2.3.5 研究结果2.3.6 教师期望、学生知觉教师期望对人格的影响讨论3 综合讨论3.1 本研究内在逻辑关系3.2 研究局限与建议结论参考文献附录一 学生知觉教师期望开放式问卷附录二 学生知觉教师期望问卷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教师期望论文; 学生知觉论文; 人格论文; 中介作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