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对钱塘江源头开化林场的气候特征及5种典型林分的调查基础上,对其森林水文功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将其森林水文过程分解为林地土壤蓄水、枯落物持水、林冠截留三个过程,沿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SPAC)系统设置监测断面,全方位监测森林植被水文功能,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本试验成果有助于制定浙江省钱塘江源头森林植被科学管理策略,为指导森林森林经营利用、保护水资源环境提供持续发展的科学理论。土壤是衡量森林水文效应的重要指标之一,森林土壤的主要物理特性因森林类型的不同而异,并随土壤的深度呈规律性变化。森林土壤的最大降水存储量主要受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土壤厚度的影响,各森林类型土壤降水存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混交林>毛竹(Phyllostachys hterocycla)林>麻栎林。开化林场各林分的枯落物层储量在7.25~18.1t/hm2之间。不同林分枯落物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马尾松×麻栎混交林>麻栎林>杉木林>湿地松林>毛竹林。各林分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大小顺序为:马尾松×麻栎混交林>麻栎林>杉木林>毛竹林>湿地松林。2007年全年在林场监测到降水139次,降水总量1078.6mm。其日最大降水量变化范围为39.9~106.7mm,降雨主要分布在5~8月。对5种典型森林类型的林冠对降雨再分配特点进行研究表明,林内透雨量、树干径流量与林冠截留量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无论是林冠截留量还是林冠截留率,从大到小排列顺序都是:杉木林、湿地松林、马尾松×麻栎混交林最大、麻栎林、毛竹林。对5种不同林分的地表径流、树干径流和穿透水水质指标进行分析得出麻栎林和马尾松×麻栎混交林的水质状况相对要好于杉木林和湿地松林。树干径流和穿透水中,麻栎林的pH值最高,马尾松×麻栎混交林和毛竹酸度稍差。杉木林和湿地松林树干对水酸化很严重。为了保护钱塘江源头水源,应加强针叶林阔叶化、混交化改造,减少毛竹林的比例,积极发展混交林,减少纯林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