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观下的商业步行街中心节点空间设计研究

协同观下的商业步行街中心节点空间设计研究

论文摘要

商业步行街作为商业建筑高度集聚的一种特殊商业空间,不仅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容纳着大量的市民生活。随着城市大规模的开发,城市正逐渐趋于高密度化和巨构化,如何满足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下保持商业步行街可识别性乃至步行特色正变着愈加重要。中心节点空间作为商业步行街功能结构的“锚固点”和空间的控制点,它与线性空间一起决定着商业步行街群组空间的骨架、形态和功能布局。也因为中心节点空间作为商业步行街具有“战略上的意义”的节点,使其成为了关联商业步行街与城市发展的重要纽带。论文从相关系统理论出发,结合具体分析,建立中心节点空间协同设计的设计逻辑。本文共分有七个章节,依次从概念界定——观点提出——特征解析——设计逻辑——应用解析——发展途径以及总结等七个方面逐步论述。同时为了使论文的内容更有针对性,在不同的章节篇幅上进行了调整,建立绪论、立论、方法论和结论的写作逻辑:第一章绪论从现象及问题引出中心节点空间的设计研究对于高密度下商业步行街空间组织、特色塑造及空间认知的意义所在,接着阐释本文述及研究对象的界定,提出研究的框架。第二章主要提出“中心空间组织群组建筑”和“作为群组建筑的商业步行街”这两个基本观点,为中心节点空间的解析及方法研究提供基本思路,着重分析了群组空间的中心性的客观性及其必然性。将“群组建筑”这一概念引入对商业步行街的空间思考,阐释作为群组建筑的商业步行街在空间组织上所具有的特性。同时结合这一分析,将商业步行街的中心节点空间进行分类,并归纳特征。第三章是承接第二章的中心节点空间的类别,详细解析其在“城市层面”、“街道层面”、“节点层面”所具有的关联性特征。同时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个章节,联系第二章的中心节点空间作为群组建筑的“生长点”这一论述,综合实际调研结果,解析中心节点空间在不同商业步行街的空间架构下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关联,为后面设计逻辑的建立提供逻辑依据。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论述章节,通过对协同学理论及相关理论的消化吸收,结合前面章节对中心节点空间的具体解析,提出通过协同设计来引导中心节点空间的建立,形成具有整体特色的商业步行街。同时,也回应了第二章所提出的“中心空间组织群组建筑”的观点。本章的协同观的建立分别从(1)协同设计的目标确定;(2)协同设计的原则建立;(3)协同关系的构成等三个方面逐步推导,并形成前后关联的设计逻辑。第五章是在第四章设计逻辑的基础之上,分别从中心节点空间的整体性建立、延续性表达和特征性塑造三个要点分体系的进行方法总结,并运用丰富的国内外建成案例进行方法解说。第六章是结合工程实践,解析中心节点空间的协同设计逻辑和设计方法的应用过程。同时根据商业步行街的发展趋势,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强调商业步行街中心节点空间对积极融入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途径。第七章是本文的总结部分。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城市观赏
  • 1.1.2 消费城市
  •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2.1 商业步行街
  • 1.2.2 节点
  • 1.2.3 中心
  • 1.3 研究意义
  • 1.3.1 契合城市空间高密度的要求
  • 1.3.2 满足商业步行街功能复合的要求
  • 1.3.3 城市巨构下商业步行街的空间认知要求
  • 1.4 相关研究综述
  • 1.4.1 与本文主题相关的部分研究方向
  • 1.4.2 上述研究方向之间的关系
  • 1.5 研究框架
  • 1.5.1 基于文献整理的理论研究
  • 1.5.2 基于案例解析的方法研究
  • 1.5.3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的工程实践反思
  • 1.5.4 论文框架图
  • 2 商业步行街中心节点的空间性叙述
  • 2.1 中心的概念辨析
  • 2.1.1 中心的三个层面
  • 2.1.2 中心的双重属性
  • 2.2 组织建筑群的中心空间
  • 2.2.1 生产及生活的需要
  • 2.2.2 环境认知的需要
  • 2.3 作为群组建筑的商业步行街
  • 2.3.1 商业步行街的“群组建筑”概念引入
  • 2.3.2 商业步行街的群组建筑空间组织
  • 2.3.3 商业步行街的群组建筑活动组织
  • 2.4 商业步行街中心节点空间的主要类型
  • 2.4.1 交叉口式中心节点空间
  • 2.4.2 广场式中心节点空间
  • 2.4.3 簇群式中心节点空间
  • 2.5 本章小结
  • 3 商业步行街中心节点空间的关联性解析
  • 3.1 中心节点空间解析的基本出发点
  • 3.1.1 集聚性
  • 3.1.2 扩散性
  • 3.2 基于“城市”层面的解析
  • 3.2.1 城市空间结构的关联
  • 3.2.2 区域识别性的建立
  • 3.2.3 城市事件的关联性
  • 3.3 基于“街道”层面的解析
  • 3.3.1 群组建筑的形态关联
  • 3.3.2 群组功能的抑制与激活
  • 3.3.3 群组空间的定位与定向
  • 3.4 基于“节点”层面的解析
  • 3.4.1 人流的驻留性
  • 3.4.2 视线的集聚性
  • 3.4.3 场所的类型性
  • 3.5 基于中心节点空间的商业步行街结构模式
  • 3.5.1 单轴结构模式
  • 3.5.2 复式结构模式
  • 3.6 本章小结
  • 4 商业步行街中心节点空间的协同观建立
  • 4.1 中心节点空间协同设计的理论基础
  • 4.1.1 协同学理论
  • 4.1.2 中心地理论
  • 4.1.3 城市意象理论
  • 4.1.4 场所理论
  • 4.2 中心节点空间协同设计的目标
  • 4.2.1 空间的高效率
  • 4.2.2 场景的高认同
  • 4.2.3 环境的高品质
  • 4.3 中心节点空间协同设计的原则
  • 4.3.1 整体性原则
  • 4.3.2 支配性原则
  • 4.3.3 关联性原则
  • 4.4 中心节点空间协同关系的构成
  • 4.4.1 结构的引导与受控
  • 4.4.2 区域的策动与同构
  • 4.4.3 情感的关联与扩散
  • 4.5 本章小结
  • 5 商业步行街中心节点空间的协同设计方法研究
  • 5.1 中心节点空间的整体性建立
  • 5.1.1 地理环境的因借
  • 5.1.2 城市布局的紧密契合
  • 5.1.3 轴线的辅助关联
  • 5.1.4 节点空间的层次分级
  • 5.2 中心节点空间的延续性表达
  • 5.2.1 群组建筑的有机组合
  • 5.2.2 组合要素的关联统一
  • 5.2.3 交通的衔接与转换
  • 5.2.4 视景关系的内外表达
  • 5.3 中心节点空间的特征性塑造
  • 5.3.1 平面形状的完整与明确
  • 5.3.2 围合界面的衬托与彰显
  • 5.3.3 空间的立体化设计
  • 5.3.4 主题场景的激发
  • 5.3.5 事件活动的稠化
  • 5.4 本章小结
  • 6 工程实践及反思
  • 6.1 重庆市合川区凉亭片区城市设计
  • 6.1.1 设计背景
  • 6.1.2 整体性的建立
  • 6.1.3 关联性的表达
  • 6.1.4 特征性的塑造
  • 6.2 面向未来的商业步行街中心节点空间
  • 6.2.1 集约化的商业步行街中心节点空间
  • 6.2.2 共享化的商业步行街中心节点空间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网络中心节点的微博社区发现方法研究[J]. 通信技术 2018(06)
    • [2].基于云计算分布式无中心节点存储系统的设计研究[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3].云计算下复杂网络中心节点重要度评估仿真[J]. 计算机仿真 2018(11)
    • [4].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中心节点耦合规划设计研究[J]. 规划师 2014(01)
    • [5].终端协同过程的中心节点自举算法研究[J]. 自动化仪表 2014(05)
    • [6].十大中心节点开通100G线路[J]. 中国教育网络 2013(Z1)
    • [7].基于中心节点的家庭网络设备自发现模型设计[J]. 煤炭技术 2012(04)
    • [8].千兆车载实时光纤网络中心节点的设计与实现[J]. 兵工自动化 2014(06)
    • [9].灾后延迟容忍网络下区域中心节点的路由策略[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9(06)
    • [10].无线网络ZigBee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35)
    • [11].高铁中心节点城市背景下武汉的改革模式与战略选择[J]. 武汉学刊 2012(02)
    • [12].论物联网感知安全[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03)
    • [13].基于地理加权中心节点距离的网络社区发现算法[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9(10)
    • [14].基于中心节点和局部优化的复杂网络社团划分方法[J]. 微处理机 2018(04)
    • [15].联想深腾7000高性能服务器护航大连理工网格计算中心节点[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09)
    • [16].全球经济治理视角下的价值链重构[J]. 世界知识 2019(20)
    • [17].基于ZigBee及4G的地灾数据传输方案在智能管道中的应用[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9(09)
    • [18].森林防火传感器网络中心节点研究与设计[J]. 技术与市场 2012(11)
    • [19].论圩市物流中心节点规划的目标与原则[J]. 中国商贸 2011(28)
    • [20].Web2.0技术在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创新服务中的应用[J].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0(04)
    • [21].无线有组织网络[J]. 计算机科学 2011(S1)
    • [22].基于距离的分布式RFID数据流孤立点检测[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0(05)
    • [23].基于二分网中心节点识别的产品评论特征-观点词对提取研究[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8(11)
    • [24].新加坡国际贸易中心转型及其贸易发展与便利化政策研究[J]. 经济师 2011(03)
    • [25].一种基于主题的无中心节点订阅发布系统设计[J].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20(07)
    • [26].基于证据理论的协同频谱感知算法[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 [27].津门商事:天津商人的近代之变[J]. 地图 2012(02)
    • [28].基于中心节点的数据库跟踪审计系统[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1(10)
    • [29].基于嵌入式系统农产品产地数据采集的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01)
    • [30].一种基于节点中心度的社区划分新算法[J].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15(08)

    标签:;  ;  ;  ;  

    协同观下的商业步行街中心节点空间设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