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诱导同步论文-刘田,杨晓丽

噪声诱导同步论文-刘田,杨晓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噪声诱导同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离散网络,噪声,网络同步

噪声诱导同步论文文献综述

刘田,杨晓丽[1](2019)在《离散混沌网络系统中共同噪声诱导同步的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噪声普遍存在于各种真实系统和人造系统中,它对系统的同步动力学具有多重影响.本文探索外部噪声对高维离散复杂网络系统同步行为的积极作用.首先构建外部共同噪声驱动下两个参数相同、未耦合的离散混沌网络模型,然后利用Birkhoff遍历定理与矩阵论等相关理论,严格证明了噪声诱导两个离散混沌网络系统取得同步的充分条件,进一步借助于具体的混沌网络模型,利用数值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有效性.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当网络模型参数满足理论分析的充分条件时,共同噪声可以诱导两个参数相同、未耦合的离散混沌网络在随机意义下取得同步,而且同步效果不依赖于复杂网络拓扑结构的选取.(本文来源于《动力学与控制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何义[2](2016)在《有界噪声和延迟反馈诱导耦合神经元的同步现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了有界噪声和时间延迟反馈诱导耦合神经元的同步现象。论文首先阐述了统计物理中随机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处理方法。其次介绍了研究中所用到的F-N模型和一些物理概念。最后利用F-N模型研究了有界噪声和非线性时间延迟反馈诱导耦合神经元的同步现象。我们把非线性时间延迟反馈和有界噪声引入到了F-N模型中,这样做的优点除了有界噪声比白噪声更贴切实际的这个事实而外,时间延迟反馈和有界噪声的这种组合目前还没有被应用到同步控制的研究中,这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延迟时间和有界噪声的关联时间都会影响振荡的时间序列,从而影响振荡之间的同步性,因此延迟时间和噪声关联时间的相互作用将是这篇文章将要讨论的中心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有界噪声的作用,我们首先研究了不加控制项由有界噪声驱动的F-N系统,了解到有界噪声强度A和耦合强度C会对时间序列造成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把研究拓展到引入控制项由有界噪声驱动F-N系统上,并且主要研究有界噪声关联时间τc和延迟时间τd对两个神经元振荡之间同步效应的影响,最后再比较白噪声和有界噪声作为驱动力的结果。研究中发现当τc≈1时相同步和频率同步会出现交叉,即它们随着τc的增加图形趋势会出现差异,这种差异性随着会随着τc的增加而增强,随着有界噪声关联时间τc逐渐增加,相同步和频率同步会随之减小而被抑制。在研究延迟时间τd对同步性的影响中发现了两种同步性都会被增强或抑制。以有界噪声作为驱动力来研究两个耦合神经元的同步性是本文的创新之处,在同样的参数条件下我们研究发现以白噪声作为驱动力时两个耦合系统的同步性几乎没有受到影响,但是以有界噪声作为驱动力时两个耦合系统的同步性在延迟时间τd≈2时受到了明显的抑制,这种抑制效应随着耦合强度C的增强而逐渐减弱,直到耦合强度大到一定时(C=0.6)这种效应就会消失而同步性也达到最大值1。(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6-05-01)

都琳,徐伟,许勇,王亮[3](2012)在《噪声诱导的二维复时空系统的同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类噪声诱导的二维复时空系统的同步问题.首先讨论了二维复Ginzburg-Laudau(CGL)方程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时空混沌特性;其次,研究了时空噪声驱动下CGL系统的同步问题.理论上利用线性稳定性分析,得到了常数激励下CGL系统达到稳定态的临界强度;结合噪声的随机性和非零均值特性,揭示了噪声诱导同步的机理;并从理论上和数值上分别给出了达到同步所需要的控制参数和噪声强度满足的条件,实现了两个非耦合CGL系统的完全同步.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有很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王宝燕[4](2011)在《噪声诱导电耦合FHN神经元同步》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噪声对2个电耦合神经元施加影响,讨论了噪声强度和耦合强度对耦合神经元系统同步的影响.研究发现,噪声和耦合的双重作用下,系统可以更快地达到同步.当耦合强度g=1.0>0.5时,电耦合连接的系统相当稳定,噪声并不能彻底改变系统状态.(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邢丽芬,尚钢,刘杰[5](2010)在《典型混沌系统的噪声诱导与增强同步(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典型混沌系统在噪声影响下的完全同步问题,包括噪声诱导同步和噪声增强同步两种情形,并以新近提出的Liu混沌系统为例进行了讨论。进一步,本文还在一般的线性耦合框架下,针对混沌系统完全同步问题,详细讨论了噪声强度和耦合强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噪声强度和耦合强度两因素对于实现混沌同步均起着积极的作用。数值仿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观点。(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王道光,吕华平[6](2009)在《噪声诱导非全同NW小世界神经网络的同步与信号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神经网络的随机共振有益于神经元间的同步和信号检测、传导的现实性,文章以热敏HH神经元为基本动力学,以电突触耦合作用非全同神经元为对象,构造了NW小世界神经网络。分析了在特殊温区噪声诱导下网络的随机共振现象。分别以动作电位间隔图和功率谱密度(PSD)为特征,研究了该网络的相同步、同步误差和信噪比(SNR)随耦合强度gsyn以及连接概率p的变化关系。数值模拟表明:在弱耦合和小连接概率情况下,网络最大平均相位差趋于稳定值;耦合强度增大网络同步性降低,存在临界耦合强度;耦合强度增大使得网络对信号的检测能力降低,弱耦合弱连接时,检测能力较好且稳定。网络的相同步有利于神经信号的检测与传导。(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期刊2009-10-15)

吴莹,徐健学,靳伍银,洪灵,马军[7](2009)在《噪声诱导两个非耦合神经元系统同步振荡的表现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有正弦刺激的H-H神经元模型和HR模型揭示了两个非耦合神经元在噪声诱导下同步行为的几种表现形式:周期运动、混沌运动噪声下转变为同步的确定性混沌运动;混沌运动噪声下转变为同步的随机运动。(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9-05-15)

张家军,王军威,苑占江,周天寿[8](2008)在《噪声诱导多细胞系统的同步切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以往的工作中讨论了对单细胞的基因开关系统噪声如何诱导连贯切换.在此,对多细胞的基因开关网络系统研究各种噪声(包括细胞内噪声和细胞环境噪声)对同步切换的影响.发现:细胞内基因调控过程中的合成率和降解率的随机涨落以及细胞内的附加噪声均能够诱导群体基因开关系统的同步切换,而且存在一个最优的噪声强度,它使得这种同步切换的效果最佳.另一方面,细胞环境的随机涨落所导致的噪声(即环境噪声),不但能诱导上述同步切换,而且当细胞内噪声不足以诱导细胞群体的同步切换时,它通过压制内部噪声来达到增强群体系统的协作行为.最后,还分析了受噪声影响的信号分子的扩散率对细胞群体切换行为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2008年08期)

王军威,周天寿[9](2008)在《环境噪声诱导基因状态间的同步切换》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前的研究表明:细菌群体感应机制能够促使相互作用的多细胞系统的群体同步(包括随机同步和同步切换等)。本文研究了公共的、噪声的信号小分子能否诱导相互独立的多细胞基因开关系统的同步切换。在同质细胞的情形,这种信号小分子通过调控各细胞内目标基因的表达来促使细胞群体自适应地从一个稳定状态(吸引子)切换到另一种稳定状态;在异质细胞的情形,公共环境噪声不仅能诱导细胞群体在吸引子态间的同步切换,而且存在一个最优的噪声强度,它使得这种同步切换的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期刊2008-07-16)

噪声诱导同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研究了有界噪声和时间延迟反馈诱导耦合神经元的同步现象。论文首先阐述了统计物理中随机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处理方法。其次介绍了研究中所用到的F-N模型和一些物理概念。最后利用F-N模型研究了有界噪声和非线性时间延迟反馈诱导耦合神经元的同步现象。我们把非线性时间延迟反馈和有界噪声引入到了F-N模型中,这样做的优点除了有界噪声比白噪声更贴切实际的这个事实而外,时间延迟反馈和有界噪声的这种组合目前还没有被应用到同步控制的研究中,这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延迟时间和有界噪声的关联时间都会影响振荡的时间序列,从而影响振荡之间的同步性,因此延迟时间和噪声关联时间的相互作用将是这篇文章将要讨论的中心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有界噪声的作用,我们首先研究了不加控制项由有界噪声驱动的F-N系统,了解到有界噪声强度A和耦合强度C会对时间序列造成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把研究拓展到引入控制项由有界噪声驱动F-N系统上,并且主要研究有界噪声关联时间τc和延迟时间τd对两个神经元振荡之间同步效应的影响,最后再比较白噪声和有界噪声作为驱动力的结果。研究中发现当τc≈1时相同步和频率同步会出现交叉,即它们随着τc的增加图形趋势会出现差异,这种差异性随着会随着τc的增加而增强,随着有界噪声关联时间τc逐渐增加,相同步和频率同步会随之减小而被抑制。在研究延迟时间τd对同步性的影响中发现了两种同步性都会被增强或抑制。以有界噪声作为驱动力来研究两个耦合神经元的同步性是本文的创新之处,在同样的参数条件下我们研究发现以白噪声作为驱动力时两个耦合系统的同步性几乎没有受到影响,但是以有界噪声作为驱动力时两个耦合系统的同步性在延迟时间τd≈2时受到了明显的抑制,这种抑制效应随着耦合强度C的增强而逐渐减弱,直到耦合强度大到一定时(C=0.6)这种效应就会消失而同步性也达到最大值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噪声诱导同步论文参考文献

[1].刘田,杨晓丽.离散混沌网络系统中共同噪声诱导同步的条件[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19

[2].何义.有界噪声和延迟反馈诱导耦合神经元的同步现象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6

[3].都琳,徐伟,许勇,王亮.噪声诱导的二维复时空系统的同步研究[J].物理学报.2012

[4].王宝燕.噪声诱导电耦合FHN神经元同步[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1

[5].邢丽芬,尚钢,刘杰.典型混沌系统的噪声诱导与增强同步(英文)[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0

[6].王道光,吕华平.噪声诱导非全同NW小世界神经网络的同步与信号检测[C].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2009

[7].吴莹,徐健学,靳伍银,洪灵,马军.噪声诱导两个非耦合神经元系统同步振荡的表现形式[C].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8].张家军,王军威,苑占江,周天寿.噪声诱导多细胞系统的同步切换[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8

[9].王军威,周天寿.环境噪声诱导基因状态间的同步切换[C].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2008

标签:;  ;  ;  

噪声诱导同步论文-刘田,杨晓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