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代词隐现的动态研究

现代汉语代词隐现的动态研究

论文题目: 现代汉语代词隐现的动态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作者: 刘伟

导师: 方立

关键词: 动态句法学,代词隐现,动态解析

文献来源: 北京语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代词的隐现,也就是说,在某些语言结构中代词是否必须出现,是一个涉及句法、语义和语用的难题。在一些特殊句式中,比如主题句和关系从句,句子的某一构成成分移出后,原位有时必须有代词,有时必须没有代词,有时代词则可有可无。本文尝试在动态句法学的框架下,构建现代汉语的动态解析模型,并应用动态解析模型对代词的隐现进行解释,旨在揭示现代汉语代词隐现的规律。 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引言,说明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以及符号术语。首先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缘起,汉语主题句的述题部分中是否出现复指代词的情况复杂,需要从理论上加以研究和解释。接着进一步定义了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代词隐现所引起的句法合格性和语义解读的问题。研究的方法是描写与解释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此外,本章对本文所用语料的选择原则和判定句子是否合法的依据进行了说明,最后对本文使用的符号和术语做了解释。 第二章简要回顾了不同理论框架下代词及空代词的研究,评析了不同理论框架的优势及局限性。由于代词和空代词涉及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多方面因素,单纯从任何一个角度出发研究代词和空代词都会存在问题。以约束理论为代表的从句法角度研究代词和空代词,存在过多硬性规定,无法对代词和空代词做出一致的解释。从语义角度的研究,把代词解读为歧义的词项,有时指称个体,有时是受约束的变量,有时相当于有定名词组,也无法对代词进行统一的解释。此外,本章还简要介绍了汉语代词和空代词的研究成果,指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对汉语代词隐现做出系统而且相对一致的解释。 第三章介绍本文的理论框架动态句法学以及动态句法学对代词及空代词的动态解析方案。首先介绍了动态句法学的语言观、形式化模型的主要内容,以及动态句法学兼顾句法、语义和语用的特点。在说明动态句法学对代词和空代词的解析机制后,阐明了把动态句法学作为本文研究理论框架的理由。 第四章是全文的核心,构建现代汉语动态解析模型,确定适用于汉语的词项定义、计算规则及语用规则。在对部分语料解析的基础上,提出关于汉语的加接规则、合并规则和链接规则所受限制的假设。分别对一价动词、二价动词、三价动词和名词组的词项行为进行了刻画,并在解析句子的过程中验证了关于计算规则和词项行为的假设。我们把汉语中的某些介词,如“把”、“被”和“给”处理为标示名词组修饰的节点在语义树中位置的标记,既解释了这些介词引入的名词组所受的句法位置上的限制,又佐证了关于动词词项行为假设的合理性。

论文目录:

致谢

论文提要

英文提要

1 引言

1.1 缘起

1.2 研究对象

1.3 选题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语料

1.6 本文的符号和专用术语

1.7 章节安排

2 代词及空代词解决方案综述

2.1 从句法角度的研究

2.2 从语义角度的研究

2.3 从语用角度的研究

2.4 从功能角度的研究

2.5 从认知角度的研究

2.6 结语

3 本文的理论框架:动态句法学(DS)

3.1 DS介绍

3.2 DS理论模型

3.2.1 模型的静态构件:部分树和节点的修饰

3.2.2 模型中的动态构件

3.2.2.1 计算规则

3.2.2.2 词项行为

3.2.2.3 语用行为

3.2.3 构建语义结构树实例

3.2.4 DS对自然语言解释和预测

3.2.5 小结

3.3 DS的主要特点

3.4 DS的优势和局限性

3.5 DS对代词和空代词的解析

3.5.1 DS对代词的词项描述

3.5.2 DS与代词相关的动态规则:合并和替代

3.5.3 DS对空代词的处理

3.5.4 DS处理代词和空代词的优势

4 现代汉语动态解析模型

4.1 语言共性与个性

4.2 现代汉语动态解析模型

4.2.1 汉语的计算规则

4.2.1.1 汉语的*加接规则

4.2.1.2 汉语的后*加接规则

4.2.1.3 汉语的合并规则

4.2.1.4 汉语的链接规则

4.2.1.5 小结

4.2.2 汉语的词项行为

4.2.2.1 动词的词项行为

4.2.2.1.1 一价动词的词项行为

4.2.2.1.2 二价动词的词项行为

4.2.2.1.3 三价动词的词项行为

4.2.2.1.4 关于“把”、“被_随”和“给_介、与事”的限制

4.2.2.1.5 小结

4.2.2.2 名词组的词项行为

4.2.2.2.1 影响名词组解析的词汇特征:有定性

4.2.2.2.2 专有名词的词项行为

4.2.2.2.3 普通名词的词项行为

4.2.2.2.4 有定和无定限定词的词项行为

4.2.2.2.5 第三人称代词的词项行为

4.2.3 汉语与代词相关的语用行为

4.3 结语

5 易位结构内代词的隐现

5.1 什么是易位结构

5.2 现代汉语的易位现象

5.3 与介词相关的易位结构内代词的隐现

5.4 主题化结构内代词的隐现

5.4.1 什么是主题

5.4.2 现代汉语主题结构述题部分复指代词的隐现

5.4.3 DS框架下主题结构复指代词隐现的解释

5.4.3.1 主语作主题

5.4.3.2 二价动词的宾语作主题

5.4.3.3 三价动词的宾语作主题

5.4.3.3.1 直接宾语作主题

5.4.3.3.2 间按宾语作主题

5.4.3.3.3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同时前置作主题

5.4.3.4 介词宾语作主题

5.4.3.5 兼语作主题

5.4.3.6 领有名词作主题

5.5 结语

6 关系从句和宾语从句内代词的隐现

6.1 关系从句内代词的隐现

6.1.1 汉语关系从句的动态解析

6.1.2 提取宾语的关系从句中代词的隐现

6.1.3 关系从句内 NP作主题

6.1.4 关于关系从句内NP作主题是否受限制的争议

6.2 宾语从句内代词的隐现

6.2.1 宾语从句内NP作主题

6.2.2 与宾语从句有关的强跨跃效应

6.3 结语

7 总结

7.1 本文的研究成果

7.2 本文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5-07-11

参考文献

  • [1].现代汉语“是”字结构与语用量研究[D]. 杨艳.上海师范大学2004
  • [2].现代汉语等同范畴的语义认知研究[D]. 刘雪春.华东师范大学2004
  • [3].现代汉语致使范畴研究[D]. 周红.华东师范大学2004
  • [4].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D]. 宛新政.复旦大学2004
  • [5].现代汉语颜色词运用研究[D]. 金福年.复旦大学2004
  • [6].现代汉语受事前置句研究[D]. 彭锦维.北京语言大学2005
  • [7].现代汉语同位组构研究[D]. 刘街生.华中师范大学2000
  • [8].现代汉语情态研究[D]. 彭利贞.复旦大学2005
  • [9].现代汉语“V+子/儿/头”结构的多角度考察[D]. 曹跃香.湖南师范大学2004
  • [10].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研究[D]. 李绍群.福建师范大学2005

标签:;  ;  ;  

现代汉语代词隐现的动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