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及传质研究

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及传质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微化工技术的发展,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的流动行为已成为化工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本文对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的流型、空隙率、压力降和传质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激光影像放大技术,观测了竖直放置的T形40μm×250μm和100μm×800μm的两种矩形截面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实验发现了文献中从未报道过的稳定分层流型,而且微通道内的流型转换图与文献中的流型转换图差别很大。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分析Y形100μm×400μm和T形100μm×800μm两种矩形截面微通道中部的流型图照片得到空隙率α,发现本实验中微通道内的空隙率α与气体体积流率β不再成线性关系,与常规尺度通道中的情况相差很大。通过测量Y形100μm×400μm和T形100μm×800μm两种矩形截面微通道进出口的压力来计算微通道内的压力降梯度ΔP。发现对于矩形微通道来讲,通道的深宽比对其压力降梯度影响较大,而放置方式对其压力降梯度的影响不太明显。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对已有两相摩擦系数ΦL2的计算公式进行改进,提出了新的预测公式。利用气体的PVT关系求出Y形100μm×400μm和T形100μm×800μm两种矩形截面微通道内CO2-水的液侧体积传质系数kLa,发现其比常规尺度气-液接触设备至少提高了3个数量级,说明微通道中的气液两相质量传递效果相比于宏观系统得到了明显强化。此外,还发现kLa同时受气液表观速率和气液两相流型的影响。在相同的气液两相流型下,kLa随气液表观速率的增大而增大,而对于不同的气液两相流型,液环流时kLa最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的流型
  • 1.2 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的空隙率
  • 1.3 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的压力降
  • 1.4 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的质量传递
  • 1.5 本文工作
  • 第二章 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的流型研究
  • 2.1 实验装置及原理
  • 2.2 实验步骤
  • 2.3 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流型及讨论
  • 2.3.1 弹状流
  • 2.3.2 弹状-液环流和液环流
  • 2.3.3 扰动流和液环-分层流
  • 2.3.4 分层流
  • 2.4 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流型转换图及讨论
  • 2.4.1 本实验中两种矩形微通道内的流型转换图
  • 2.4.2 与 K. A. Triplett 的流型转换图的比较
  • 2.4.3 与 S. Saisorn 的流型转换图的比较
  • 2.4.4 与 P. Zhang 的流型转换图的比较
  • 2.4.5 与 P. M. -Y. Chung 的流型转换图的比较
  • 2.4.6 与 A. Kawahara 的流型转换图的比较
  • 2.4.7 与 P. M. -Y. Chung 的流型转换图的比较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的空隙率研究
  • 3.1 实验装置及原理
  • 3.2 数据处理方法
  • 3.3 几种重要的空隙率的计算模型
  • 3.4 空隙率数据的关联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的压力降研究
  • 4.1 实验装置及原理
  • 4.2 实验步骤
  • 4.3 本实验的压力降数据
  • 4.4 本实验所用的压力降模型的简介
  • 4.4.1 Lockhart-Martinelli 关联式
  • 4.4.2 Homogeneous 模型
  • 4.4.3 Chisholm 修正式
  • 4.4.4 Hibiki 修正式
  • 4.5 实验数据与4 种典型压力降模型预测值的比较
  • 4.5.1 与Lockhart-Martinelli 关联式预测值的比较
  • 4.5.2 与Homogeneous 模型预测值的比较
  • 4.5.3 与Chisholm 修正式预测值的比较
  • 4.5.4 与Hibiki 修正式的预测值的比较
  • 4.6 本实验中微通道内两相压力降的新的关联式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的质量传递研究
  • 5.1 实验装置及原理
  • 5.2 实验步骤
  • 5.3 传质系数的计算方法
  •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符号说明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混动双离合变速箱气液两相流分析[J]. 时代汽车 2020(08)
    • [2].基于流固耦合的气液两相流管道振动特性分析[J]. 管道技术与设备 2020(04)
    • [3].管道内输气液两相流振动实验设计[J]. 石化技术 2020(08)
    • [4].新型气液两相流相含率检测装置特性研究[J]. 中国测试 2017(03)
    • [5].倾斜管环空气液两相流压降变化规律实验研究[J]. 中国科技论文 2020(09)
    • [6].气液两相流等干度分配特性研究[J]. 节能 2019(10)
    • [7].气液两相流临界分配特性及相分离控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5(01)
    • [8].对于管路气液两相流流型分布的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4(21)
    • [9].一种能应用于气液两相流的新型稳流阀设计(英文)[J]. 机床与液压 2015(12)
    • [10].关于气液两相流流型及其判别的若干问题[J]. 科技致富向导 2010(21)
    • [11].气液两相流控制膜污染研究进展[J]. 膜科学与技术 2012(06)
    • [12].水平气液两相流管道振动实验研究[J]. 山东化工 2011(09)
    • [13].管道气液两相流研究[J]. 石化技术 2018(07)
    • [14].气液两相流管束分离器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J]. 油气储运 2018(08)
    • [15].气液两相流管道的应力分析[J]. 科学技术创新 2018(29)
    • [16].浅谈气液两相流测量技术及其应用[J]. 职业 2009(08)
    • [17].基于复杂度的双接触式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研究[J]. 动力工程学报 2017(03)
    • [18].气液两相流管道内腐蚀与防护研究[J]. 热加工工艺 2015(12)
    • [19].气液两相流在集箱中的分配特性[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4(02)
    • [20].微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J]. 广东化工 2014(07)
    • [21].用于气液两相流测量的正弦电流激励源的设计[J]. 电源技术 2010(07)
    • [22].闪蒸型气液两相流管径选择浅析[J]. 大氮肥 2019(04)
    • [23].气液两相流管道泄漏瞬态模型及数值计算[J]. 石油工程建设 2017(06)
    • [24].输气管道内气液两相流流型监测技术研究[J]. 科技传播 2013(21)
    • [25].基于段塞流的通用气液两相流模型中闭合关系式的评价[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8(12)
    • [26].化工装置中气液两相流管道的设计探讨[J]. 化工设计 2019(05)
    • [27].混输管路气液两相流模型的建立与验证[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03)
    • [28].基于旋转分相单元的电容式气液两相流含液率测量[J]. 化工学报 2018(04)
    • [29].气液两相流多喷嘴分流取样计量研究[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 [30].320m~3充气机械搅拌式浮选机内气液两相流的数值模拟[J]. 有色设备 2010(06)

    标签:;  ;  ;  ;  ;  ;  

    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及传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