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油脂脂肪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亮斑扁角水虻油脂,尿素连续包合,不饱和脂肪酸
油脂脂肪酸论文文献综述
熊欢,冯魏良,王为国,汪铁林,王存文[1](2019)在《尿素连续包合纯化亮斑扁角水虻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亮斑扁角水虻油脂为原料,采用尿素包合法对油脂进行分离与纯化。通过考察尿素/混合脂肪酸、乙醇/尿素、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包合次数等因素对不饱和脂肪酸纯度及收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分离条件。结果表明:当m(尿素)∶m(混合脂肪酸)为2∶1、V(乙醇)∶m(尿素)为8∶1、包合温度为0℃、包合时间为18 h、连续包合次数为3次时,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由42.20%提高到80.89%,收率为36.33%。(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韩小存[2](2019)在《葫芦巴油脂提取工艺优化与脂肪酸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正己烷萃取葫芦巴油脂,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对其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对葫芦巴油脂所含的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分析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葫芦巴油脂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70℃、提取时间2.5 h、液料比25︰1 mL/g。在此条件下葫芦巴油脂提取率达7.68%。利用GC-MS鉴定出9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有4种脂肪酸,分别是亚油酸(38.90%)、亚麻酸(27.32%)、油酸(15.62%)和棕榈酸(9.83%)。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6.8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3.12%,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6.90%,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8.90%,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7.32%。(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10期)
李良玉,李朝阳,贾鹏禹,刁静静,曹荣安[3](2019)在《东北不同杂豆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开发与利用东北杂豆资源,本文以东北特有杂豆为原料,采用气质分析方法对杂豆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杂豆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且在测定所有杂豆中均是高活性的18n∶3、18n∶2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而活性相对的18n∶1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芸豆类杂豆的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大于80%;且高活性的18n∶3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紫花芸豆的18n∶3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了48.99%,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价值。本研究为东北杂豆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与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黄昭先,王满意,武德银,张毅[4](2019)在《食品专用油脂中反式脂肪酸及其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反式脂肪酸的定义、来源及其对人体的危害,并从酯交换技术,氢化技术、油凝胶等方面介绍了控制反式脂肪酸的手段。(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19年08期)
王一凡,粟桂娇,李伟光,赖芳,于唱[5](2019)在《蒜头果内生真菌发酵产微生物油脂的脂肪酸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蒜头果内生真菌以神经酸结晶母液为培养基质,通过发酵能够获得富含神经酸的微生物油脂。神经酸结晶母液中含有的脂肪酸主要有硬脂酸、油酸、花生酸、芥酸和神经酸,为了跟踪监测微生物油脂中这5种脂肪酸的变化,建立了用气相色谱法同时定量测定这5种脂肪酸组分的分析方法。采用Rtx-Wax@柱(30 m×0.25 mm,0.25μm),升温程序为初始温度180℃,保留1 min,以5℃/min升至240℃,保留9min。结果表明,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花生酸甲酯、芥酸甲酯和神经酸甲酯分别在0.24~9.57、0.50~9.95、0.20~24.75、0.24~8.00 mg/mL和0.10~11.08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0%、98.31%、102.24%、104.38%和98.6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93%、3.13%、1.51%、3.37%和1.66%。该法适用于测定蒜头果内生真菌发酵产微生物油脂中的脂肪酸。(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张云荣,王军,傅庆红,包先锋[6](2019)在《含有共轭双键的油脂及脂肪酸的碘值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GB/T 5532-2008《动植物油脂碘值的测定》不能够准确测出共轭油脂及脂肪酸的碘值。适当延长韦氏液的反应时间和控制反应温度是准确测试含有共轭双键油脂、油酸碘值的关键。提出了"隔夜碘值"的概念,该方法是对GB/T 5532-2008《动植物油脂碘值的测定》测试方法的完善和补充。当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12 h以上时能完全测试出产品的碘值。(本文来源于《安徽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张群[7](2019)在《零反式脂肪酸烘焙油脂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食品专用油脂因赋予加工食品特有的功能特性(如结构、风味、感官特性、货架期等),在各种烘焙、糖果、冷饮、速冻产品中广泛应用,而这些功能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油脂中高熔点组份的晶体网络结构。对于烘焙油脂而言,一个重要的特性是油脂必须有一定的固体结构,以提供油脂的可塑性能;同时(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郭蓉,王玮,李敏,程国霞,刘存卫[8](2019)在《陕西省市售食用植物油及油脂类食品中脂肪酸氯丙醇酯的污染水平调查与暴露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陕西省市售食用植物油及油脂类食品中脂肪酸氯丙醇酯的污染水平,并对食用植物油和油脂类食品中氯丙醇酯暴露量进行风险评估。方法2015—2016年,在陕西省10个地市的各大超市、农贸市场和零售商店进行随机采样,共203份样品,包括食用植物油、油炸食品和烘烤食品叁大类,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15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氯丙醇酯的检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两类氯丙醇酯[3-氯-1,2-丙二醇酯(3-MCPD酯)和2-氯-1,3-丙二醇酯(2-MCPD酯)]进行检测,结合叁类食品的膳食消费量,对陕西省居民膳食暴露氯丙醇酯进行确定性评估。结果 3-MCPD酯总检出率为31.53%,平均值为0.22 mg/kg;2-MCPD酯总检出率为12.30%,平均值为0.02 mg/kg; 3-MCPD酯检出率最高的是焙烤食品,为47.06%;2-MCPD酯的检出率最高的是油炸食品,为20.00%;除去菜籽油、橄榄油、糕点和饼干外,其余均检出2-MCPD酯;叁类油脂性食品中3-MCPD酯的平均暴露量和高端暴露量与每日最高允许摄入量的百分比值均小于100%。结论陕西省食用植物油及油脂类食品中3-MCPD酯的污染普遍存在,陕西省居民经食用植物油和油脂类食品摄入3-MCPD酯的健康风险较低。(本文来源于《卫生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黎贵卿,韦晓娟,马锦林,叶航[9](2019)在《越南抱茎茶油脂主要脂肪酸组分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开发越南抱茎茶(Camellia amplexicaulis)资源,运用GC-MS对其油脂主要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与普通油茶(C.oleifera)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越南抱茎茶油脂中,饱和酸的含量较高,与不饱和酸的比例接近1∶1,棕榈酸达到43.81%~45.23%,与普通油茶油脂差异较大。在油茶籽油生产中,不能将两者混在一起,以免影响油茶籽油的品质。(本文来源于《广西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张蝶,王苗苗,李桂华,刘嘉琪,何国威[10](2019)在《桂花果实油脂的不同提取方法工艺优化及脂肪酸组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桂花果实油脂的不同提取方法进行工艺优化。以四季桂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快速溶剂提取、超声辅助和回流3种不同提取方法的工艺条件对桂花果实油脂得率的影响,并利用正交实验进行工艺条件优化,确定最佳的提取方法及工艺参数。运用最优提取方法和工艺条件比较桂花4个品种果实的油脂得率,确定制备桂花果实油脂的最适品种。采用GC-MS分析最适桂花果实品种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下,快速溶剂提取法油脂得率最高,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8 min、提取压力7 MPa、提取温度96℃,在该条件下,桂花果实的油脂得率为29. 8%;桂花4个品种中四季桂品种果实的油脂得率最高; GC-MS分析显示,四季桂果实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主要为油酸(43. 16%)、亚油酸(38. 02%)、顺-10-十五碳烯酸(12. 34%)、硬脂酸(3. 32%)。(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9年03期)
油脂脂肪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正己烷萃取葫芦巴油脂,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对其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对葫芦巴油脂所含的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分析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葫芦巴油脂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70℃、提取时间2.5 h、液料比25︰1 mL/g。在此条件下葫芦巴油脂提取率达7.68%。利用GC-MS鉴定出9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有4种脂肪酸,分别是亚油酸(38.90%)、亚麻酸(27.32%)、油酸(15.62%)和棕榈酸(9.83%)。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6.8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3.12%,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6.90%,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8.90%,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7.3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脂脂肪酸论文参考文献
[1].熊欢,冯魏良,王为国,汪铁林,王存文.尿素连续包合纯化亮斑扁角水虻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韩小存.葫芦巴油脂提取工艺优化与脂肪酸成分分析[J].食品工业.2019
[3].李良玉,李朝阳,贾鹏禹,刁静静,曹荣安.东北不同杂豆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分析[J].中国粮油学报.2019
[4].黄昭先,王满意,武德银,张毅.食品专用油脂中反式脂肪酸及其控制[J].粮食与油脂.2019
[5].王一凡,粟桂娇,李伟光,赖芳,于唱.蒜头果内生真菌发酵产微生物油脂的脂肪酸分析[J].食品科技.2019
[6].张云荣,王军,傅庆红,包先锋.含有共轭双键的油脂及脂肪酸的碘值测定[J].安徽化工.2019
[7].张群.零反式脂肪酸烘焙油脂加工关键技术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9
[8].郭蓉,王玮,李敏,程国霞,刘存卫.陕西省市售食用植物油及油脂类食品中脂肪酸氯丙醇酯的污染水平调查与暴露风险评估[J].卫生研究.2019
[9].黎贵卿,韦晓娟,马锦林,叶航.越南抱茎茶油脂主要脂肪酸组分测定[J].广西林业科学.2019
[10].张蝶,王苗苗,李桂华,刘嘉琪,何国威.桂花果实油脂的不同提取方法工艺优化及脂肪酸组成[J].中国油脂.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