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第一章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研究目的:建立大鼠肝脏局部缺血再灌注和缺血后处理模型,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大鼠肝脏在体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I)、缺血后处理组(IPO)与假手术组(Sham组),IPO、IRI组分别于复流后0h、0.5h、1h、2h、4h、8h、12h、24h取材,应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变化、测定肝组织中MDA含量及SOD活性、检测原位细胞凋亡并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1)在IRI组与IPO组,随着缺血后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大鼠血清ALT、AST明显升高。约在4h时达最高峰,后逐渐下降。(2)IPO组与IRI组比较,复灌后血清ALT、AST明显下降,在0.5h~8h组差异显著。(3)在IRI组与IPO组肝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升高,而SOD活性明显下降,与Sham组相比,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1);IPO组与IRI组相比,肝组织中MDA含量下降,而SOD活性升高,其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均<0.01)。(4)IRI组与IPO组凋亡高峰发生在复灌1h。IRI、IPO与Sham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IPO与IRI组相比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1)。(5)病理检查见光镜下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肝细胞肿胀加剧伴肝小叶坏死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更明显。IPO组肝脏淤血较IRI组减轻,肝小叶结构基本正常,肝细胞无明显空泡变性,中性粒细胞浸润减轻。结论: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第二章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和缺血后处理中表达变化的研究目的:观察肝IRI和IPO后MAPK级联通路中各种亚类(p38、JNK和ERK)活化的情况,探讨其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缺血后处理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大鼠肝脏在体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缺血再灌注组(IRI)、缺血后处理组(IPO)与假手术组(Sham组),于复灌后0h、0.5h、1h、2h、4h、8h、12h、24h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磷酸化的p-P38、p-JNK和p-ERK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作半定量分析,观察其在IRI和IPO中的变化。结果:(1)p-ERK在缺血后即有轻度地增高,但在再灌注后30min开始增高明显,持续到再灌注后4h,高峰出现在再灌注后2h。与IRI组相比,IPO组p-ERK的表达在再灌注后1h、2h和4h较IRI组增高(p<0.05)。(2)p-JNK在缺血后即有轻度地增高,但在再灌注后30min开始增高明显,持续到再灌注后4h,高峰出现在再灌注后2h。与IRI组相比,IPO组p-JNK的表达在再灌注后1h、2h和4h较IRI组降低(p<0.05)。(3)p-P38在缺血后即有轻度地增高,但在再灌注后30min开始增高明显,高峰出现在再灌注后1h,2h后开始下降,表达程度维持在缺血后水平。与IRI组相比,IPO组p-P38的表达较IRI组高,但仅在再灌注后1h明显增高(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通过增高ERK和P38的磷酸化水平,降低JNK的磷酸化水平减轻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肝脏损伤,MAPKs通路可能在IRI和IPO的保护作用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章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肝细胞即早基因c-fos和c-jun表达作用的影响目的:观察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和缺血后处理对即早基因c-fos、c-jun表达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大鼠肝脏在体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I),缺血后处理组(IPO)和假手术组(Sham),于复灌后0h、0.5h、1h、2h、4h、8h、12h、24h取材,应用RT-PCR法检测各组c-fos、c-jun mRNA的表达。结果:(1)在IRI组再灌注后0.5~2h c-fos和c-jun的表达均增高,1h达高峰;4h后只有c-jun有持续较高的表达,c-fos的表达开始下降;(2)IPO组c-fos和c-junmRNA的表达较IRI组低;(3)与IRI组相比,IPO组c-jun mRNA在0.5h、1h和2h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能有效地保护肝脏免受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损伤,这种保护效应的机制可能与影响即早基因的转录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