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离散映射模型分析及混沌控制研究

开关电源离散映射模型分析及混沌控制研究

论文摘要

作为开关电源核心部分的DC-DC功率变换器是一个非线性系统,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表现出丰富的非线性现象,例如分岔、混沌等。对混沌现象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控制,不仅能优化DC-DC变换器设计,避免有害混沌现象的出现而且还能利用混沌控制技术提升DC-DC变换器的工作性能。此外,DC-DC变换器的混沌研究成果,会进一步推动非线性科学理论的发展。本文应用混沌动力学方法研究DC-DC变换器的混沌现象及混沌控制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DC-DC变换器的几种离散映射建模方法,以电流控制的Boost和Buck-Boost变换器为研究对象,采用频闪映射法建立了它们的离散迭代映射模型,基于此模型利用雅可比矩阵和李雅普诺夫指数方法结合其分岔图、状态变量的波形图、相图和庞加莱截面辨识了Boost和Buck-Boost变换器的混沌现象,详细介绍了变换器从分岔到混沌的演化过程。在混沌控制研究方面,本文结合所建立的精确离散映射模型,以将处于混沌状态Boost和Buck-Boost变换器控制到单周期轨道为目的,分别采用线性反馈法、参数微扰法和延迟反馈法进行控制。首先通过仿真验证了控制的有效性,然后并针对不同的变换器、不同参数引起的混沌,以对变换器运行状态影响的大小和其动态特性为指标,给出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选择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1.3 混沌国内外研究概述
  • 1.4 DC-DC变换器的混沌研究
  • 1.4.1 DC-DC变换器的混沌现象研究
  • 1.4.2 DC-DC变换器的混沌控制方法研究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2章 混沌学基础
  • 2.1 引言
  • 2.2 混沌的基本概念
  • 2.3 混沌的基本特征
  • 2.4 DC-DC变换器通向混沌的路径
  • 2.5 DC-DC变换器的混沌辨识方法
  • 2.6 DC-DC变换器的混沌控制方法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DC-DC变换器的离散映射建模
  • 3.1 引言
  • 3.2 DC-DC变换器的动力学描述
  • 3.2.1 功率级建模
  • 3.2.2 控制级建模
  • 3.2.3 离散建模
  • 3.3 BOOST变换器的离散映射模型
  • 3.3.1 变换器状态方程的建立
  • 3.3.2 变换器离散映射模型的建立
  • 3.4 BUCK-BOOST变换器的离散映射模型
  • 3.4.1 变换器状态方程的建立
  • 3.4.2 变换器离散映射模型的建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DC-DC变换器的混沌现象研究
  • 4.1 引言
  • 4.2 BOOST变换器的混沌现象研究
  • 4.2.1 变换器的分岔现象研究
  • 4.2.2 变换器的变量波形图、相图及庞加莱截面分析
  • 4.2.3 变换器的稳定性研究
  • 4.3 BUCK-BOOST变换器的混沌现象研究
  • 4.3.1 变换器的分岔现象研究
  • 4.3.2 变换器的变量波形图、相图及庞加莱截面分析
  • 4.3.3 变换器的稳定性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DC-DC变换器的混沌控制研究
  • 5.1 引言
  • 5.2 BOOST变换器参考电流混沌的控制
  • 5.2.1 变换器参考电流混沌的线性反馈控制
  • 5.2.2 变换器参考电流混沌的参数微扰控制
  • 5.2.3 变换器参考电流混沌的延迟反馈控制
  • 5.3 BOOST变换器输入电压混沌的控制
  • 5.3.1 变换器输入电压混沌的线性反馈控制
  • 5.3.2 变换器输入电压混沌的参数微扰控制
  • 5.3.3 变换器输入电压混沌的延迟反馈控制
  • 5.4 Buck-BOOST变换器的混沌控制
  • 5.4.1 变换器混沌的线性反馈控制
  • 5.4.2 变换器混沌的参数微扰控制
  • 5.4.3 变换器混沌的延迟反馈控制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继续研究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美国:发现猕猴桃授粉的最佳条件[J]. 中国果业信息 2020(11)
    • [2].基于非逻辑机制的条件推理模式:P—Q映射模型及其实证检验[J]. 心理学探新 2009(04)
    • [3].定性映射模型与概率统计相结合的研究应用[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03)
    • [4].二维整数帐篷映射模型设计及安全性仿真分析[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9(01)
    • [5].一种客户订单与生产计划映射模型的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3(19)
    • [6].太阳风粒子数据映射模型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2(03)
    • [7].条纹投影相位高度转换映射模型及其标定方法[J]. 光学学报 2018(02)
    • [8].基于映射模型的风机控制器异构数据解析[J]. 华电技术 2018(04)
    • [9].基于坐标映射模型的方向关系一致性检验[J]. 计算机工程 2011(16)
    • [10].基于多维信息特征映射模型的在线学习路径优化方法[J]. 控制与决策 2019(06)
    • [11].基于局部最大概率特征和映射模型学习的行人再识别[J]. 高技术通讯 2018(03)
    • [12].高斯白噪声对神经元映射模型动力学的影响[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1(11)
    • [13].DDN前景提取结合映射模型学习的行人再识别[J]. 信号处理 2018(05)
    • [14].动态整数帐篷映射模型及其性能分析[J]. 计算机科学 2016(11)
    • [15].制造单元物联感知多目标优化映射模型探析[J]. 电子制作 2015(20)
    • [16].一种数字家庭环境下的本体服务映射模型[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12(08)
    • [17].增量式人体姿态映射模型的学习方法[J]. 计算机科学 2010(03)
    • [18].变电站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映射模型及其应用[J]. 项目管理技术 2009(09)
    • [19].基于修正高维云的故障映射模型[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5(02)
    • [20].基于负载灰度图映射模型的云集群负载评估方法[J]. 计算机科学 2012(03)
    • [21].EQ-5D VAS映射模型比较[J]. 中国卫生统计 2019(02)
    • [22].人机接触面形态设计的数据映射模型[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9(05)
    • [23].基于加权映射模型的主干网流量特性分析[J]. 系统仿真学报 2008(04)
    • [24].基于多层映射模型的空间机械臂运动可靠性影响因素灵敏度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17(11)
    • [25].无线网络分层QoS垂直映射模型及跨层优化方法[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 [26].对等多维需求映射模型[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0(06)
    • [27].基于SIFT匹配的两视点坐标映射模型应用[J]. 信息技术 2014(04)
    • [28].基于云模型的流媒体业务QoS-QoE映射模型[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3(10)
    • [29].一种优化的二维视线映射模型[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1(01)
    • [30].Courbage神经元映射模型的随机共振研究[J].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11(03)

    标签:;  ;  ;  ;  ;  

    开关电源离散映射模型分析及混沌控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