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效新书拳经考

纪效新书拳经考

论文摘要

戚继光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撰十八卷本《纪效新书》,书中卷十四为拳经捷要篇,简称拳经。拳经包括主文、拳三十二势诀和拳势图三个部分。《纪效新书》历经四百多年不断重校重刻,皆因未得善本而鱼鲁不分,以讹传讹,加上古籍未加句读,纷争迭起,进而影响拳经中拳法的解读。迄今尚无提出拳三十二势解析研究,今武术技击复兴,古拳法的出台极具研究意义。本研究先收集国内《纪效新书》各类版本,梳理出最旧、最足之善本,以此为校勘之底本,其他列为辅本,有著录《纪效新书》古籍列为参考本,校订《纪效新书》拳经。择明清拳诀归纳确立拳诀可用诗歌格律来断句,并依此分辨句尾多声字用字及字义,如重为轻重之重,非重迭之重。完成断句并加细读,使拳势诀文字结构更为明晰。文献综述探考《纪效新书》成书前后至清初,收录拳法古籍如明唐顺之《武编.拳》、赵光裕《武经标题正义注释.邵陵拳势歌》、程子頣《武备要略》、清黄百家《内家拳法》、张孔昭《拳帖》等,从中梳理出与《纪效新书》拳经相关材料作为分析拳经拳势诀的支撑论证。拳经拳三十二势以今注、今译、用法、特点、引证等项次作分析。最后将拳经拳势分类、攻防分析,总结出拳经拳法的攻防特点。运用质的演绎,以思辨和比较等方法,提炼出拳经攻防核心理论。本研究从国学领域中校勘学、版本学、音韵学、诗词学、训诂学的方法,渗入历史学、武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来支撑,以文献资料法归纳、思辨和比较法,经实地考查法、专家访谈法来印证的综合性科学研究方法。本研究重要发现:一、挖掘出国内最旧善本《纪效新书》,“隆庆板”《纪效新书》。二、挖掘出国内清初传钞本张孔昭《拳帖》。三、发现《纪效新书》拳经主文中“八闪番”为误,正确为“入闪番”。四、发现《纪效新书》拳经拳势诀中“下插势”拳势诀“钩脚锁臂”为误,正确为“钩缝锁臂”,本项错误已四百十几年。五、发现《纪效新书》拳经拳势诀能应用诗格律句读,并能依句尾韵脚平仄声,进一步准确地选定一字多音字的正确读法和字义。六、发现《纪效新书》拳经拳势诀经过细读(逗)后有一定规律性,能更明确梳理出的文字结构。拳势名因此而定位,每个词句意义更为明确。七、发现《纪效新书》拳经拳势诀中部分词语,利用音韵学“急读法”、“缓读法”做词句解析。本研究结论:一、考证《纪效新书》出书年代与内容,底定学术争议。初成书内容为十八卷本与成书年代为明嘉靖四十年(1561)夏秋间。二、拳法入兵书完备武艺体系拳法缯势注诀永传世,戚继光首开先河,使后世武术传承能循其法,而不至有字无图而漏失无解。三、考证隆庆板《纪效新书》校勘四百年重刻错误,校勘“西谛板”以降,拳经重印之错误。四、拳经以妙、猛、快、柔技击法细分拳经之拳势,戚氏的妙包括摔;猛包括踢、打、击、刺;快包括拿;柔属身法、步法表现的形式。五、拳经拳势诀图依不同文武背景水平有不同解码,在自身的“体验”与“思悟”中才能取得更大进步的成果。六、梳理归纳《纪效新书》拳经拳势攻防核心理论:一为直来拳的重要性;二为横身一片射入的观念;三为破三尖照中门直入;四为拳法上下周全已备熟之率然而应;五为拳法势势相承遇敌致胜变化无穷;六为既得艺必试敌以求艺精。七、武术在冷兵器退出军中后技击的本质日渐消失,现代武术散打、兵器对抗的复兴,终将激起武术寻根之热。八、太祖下南塘武术一脉相传,今考拳经出台古拳法,使一脉相传的拳法能继续流传发扬光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藉武籍典藏丰硕探考《纪效新书》拳经
  • 二、重新启动打破门户之见的武艺之源
  • 三、探究全方位技击拳法出台之捷要
  • 四、小结
  • 第二节 研究目的意义
  • 一、《纪效新书》拳经多本鱼鲁不分有校勘之必要性
  • 二、《纪效新书》拳势诀句读难断有明确句读之必要
  • 三、群览武籍训诂《纪效新书》拳势诀今释拳法
  • 四、探讨“势势相承”之义
  • 五、探讨《纪效新书》拳经对后世武术的影响
  • 六、小结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向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二、研究发展趋向
  • 第二节 《纪效新书》成书年代与内容考
  • 一、《纪效新书》的成书年代考
  • 二、《纪效新书》初成书卷数考
  • 三、本节小结
  • 第三节 明代与《纪效新书》拳经相关武籍探讨
  • 一、唐顺之《武编》
  • 二、何良臣《阵纪》
  • 三、郑若曾《江南经略》
  • 四、赵光裕《新镌武经标题正义注释》
  • 五、程子頣《武备要略》
  • 六、本节小结
  • 第四节 清初与《纪效新书》拳经相关武籍探讨
  • 一、黄百家《内家拳法》
  • 二、张孔昭《拳帖》
  • 三、本节小结
  • 第五节 武术古籍校勘与训诂
  • 一、武术古籍
  • 二、武术古籍校勘
  • 三、武术古籍训诂
  • 四、本节小结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对象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一、校勘学法
  • 二、音韵学法
  • 三、诗学法
  • 四、训诂学法
  • 五、文献资料法
  • 六、实地考查法
  • 七、比较分析法
  • 八、武术学理动作分析法
  • 九、专家访谈法
  • 第二节 研究对象范围与研究限制
  • 一、研究范围
  • 二、研究限制
  • 第三节 名词解释
  • 一、名词解释
  • 第四节 研究假设
  • 第五节 研究新点与难点
  • 一、研究创新点
  • 二、研究难点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一节 《纪效新书》版本考
  • 一、底本考
  • 二、辅本考
  • 三、参考本考
  • 四、本节小结
  • 第二节 《纪效新书》拳经考
  • 一、拳经主文考
  • 二、拳势诀考
  • 三、拳势图考
  • 四、本节小结
  • 第三节 句读《纪效新书》拳经拳势诀
  • 一、拳势诀能以诗歌形式句读之立论
  • 二、拳势诀押韵分析
  • 三、句读拳势诀
  • 四、本节小结
  • 第四节 《纪效新书》拳经拳势分析
  • 一、拳势诀分析之原则
  • 二、拳势诀分析
  • 三、本节小结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理论分析与讨论
  • 第一节 《纪效新书》拳经拳势分类
  • 一、依拳经妙、猛、快、柔分类拳经拳势
  • 二、依应敌接手攻进打法分类拳经拳势
  • 三、依敌来拳势分类拳经拳势
  • 四、依长拳短打分类拳经拳势
  • 五、本节小结
  • 第二节 《纪效新书》拳经拳势攻防分析
  • 一、拳经拳势身、手、腿、步、法特点
  • 二、拳经拳势攻防特点
  • 三、拳经拳势攻防的核心理论
  • 四、本节小结
  • 第三节 《纪效新书》拳经对后世武术发展的影响
  • 一、《纪效新书》拳经对明末武术发展的影响
  • 二、《纪效新书》拳经对清代武术发展的影响
  • 三、《纪效新书》拳经对民国时期武术发展的影响
  • 四、《纪效新书》拳经对现代武术发展的影响
  • 五、本节小结
  • 第四节 研究假设之检定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发现
  • 第二节 研究结论
  • 第三节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纪效新书拳经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