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这是老子对“天道”与“人道”这一问题的论述,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自然追求事物发展的平衡性,而人类社会却容易产生分化现象,即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这一现象如今被概括为“马太效应”。“马太效应”一说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提出。他发现了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即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方面获得了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优势积累,从而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和进步,造成两极分化的不均衡现象,并由此根据《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两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将此类现象称为“马太效应”。“马太效应”作为社会学的理论,在莫顿提出该理论后,其被广泛引入社会的各个领域进行分析研究。在高等教育领域内,“马太效应”也是存在的,并且在最近几年,其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表现甚有趋于严重之势。本文就试图从“马太效应”该理论为切入点,来探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希望对我国高等教育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马太效应”一词的由来及其最初的涵义。在这部分,分别从东方和西方古代的故事中来追溯“马太效应”现象的源头,由此引出了罗伯特·莫顿对“马太效应”的研究。本文的第二部分主要罗列了“马太效应”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表现。其中,通过从区域、布局、高校以及高校师生间的横向比较,来列举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逐渐趋于不平衡状态。本文第三部分主要深入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于不平衡状态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社会、经济、制度政策等方面的原因。第四部分试图从正反两方面对“马太效应”进行分析,指出其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以及弊端。从而,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马太效应”现象一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通过对以往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进行研究,及时提出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相应的对策。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初期,社会分化不可避免会使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差距。高等教育发展的“马太效应”现象一发展的不均衡,是社会发展的内部竞争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这种不均衡状态已大大超过了能够保障公民平等权益和社会良性运转和前进的限度,形成了教育资源积聚之势,使高等教育发展的差距不断扩大,并且悬殊化。这种差距的悬殊化在很大程度上势必会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整体的健康发展,进而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稳定。因此,“马太效应”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我们要科学看待“马太效应”在高等教育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来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均衡是相对的,不均衡是绝对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在相对的不均衡中寻求适度的均衡,确保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