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骨髓干细胞动员与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比较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心血管内科
作者: 刘宏伟
导师: 盖鲁粤
关键词: 心肌梗死,干细胞,动员,移植,治疗
文献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比较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骨髓干细胞动员与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BMC)对兔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探讨更有效、更适用的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方法。从G-CSF动员后的外周血中分离、培养内皮前体细胞(EPC)、间质干细胞(MSC),用5-氮胞苷(5-aza)诱导MSC向心肌细胞分化,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提供新的无创性的细胞来源。 方法:将30支新西兰兔采用结扎前降支的方法复制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动员组、移植组和对照组,动员组模型复制成功后3h开始给予皮下注射G-CSF30μg.kg-1.d-1,连续使用5天。动员前后分别留少量静脉血,分离血清作常规生化检查,采用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MNC)并计数。在第5天时,选其中3只动物,抽取静脉血约10ml,分离获取MNC后,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24h,然后经静脉注入动物体内,以追踪细胞能否归巢至心肌梗死区组织及其分化状况。移植组模型制作成功后7-10天,从髂骨抽取骨髓约3-5ml,用相同的方法分离MNC并计数,选其中3只动物用Brdu标记MNC,细胞移植采用开胸直接注射的方法。心梗后1周及5周采用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心脏功能变化,5周时作血液动力学测定,取心脏作常规组织学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鉴定。从G-CSF动员后的外周血中分离、培养内皮前体细胞(EPC)、间质干细胞(MSC),MSC经5-aza作用24h,对EPC及诱导后的MSC分别进行鉴定。 结果:动员组外周血中MNC计数,动员前为(4.68±1.17)×106/ml,动员后为(19.65±8.28)×106/ml,常规生化测定动员前后除碱性磷酸酶(ALP)升高外,其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移植组平均每只动物移植MNC的量平均为(4.26±0.73)×107/只。心梗后5周,动员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1周时(43.90±3.74%,53.41±5.04%;p<0.01),移植组无变化(42.24±2.53%,43.68±4.22%;p=NS),对照组显著下降(42.13±3.59%,37.58±6.05%;p<0.01)。Tei指数动员组5周时明显低于1周时(45.75±10.4%,36.41±14.37%;p<0.01),移植组无变化
论文目录: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骨髓干细胞动员与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比较
前言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动员后外周血干细胞的培养和诱导
前言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一: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心肌梗死
参考文献
综述二:基因治疗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冠心病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15
参考文献
- [1].1.心肌梗死后骨髓干细胞动员作用的实验研究 2.冠心病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分化[D]. 侯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
相关论文
- [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梗死心肌的应用基础研究[D]. 曹丰.第四军医大学2004
- [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和基因转染治疗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D]. 牛丽丽.第三军医大学2003
- [3].G-CSF动员骨髓干细胞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D]. 刘虹.复旦大学2004
- [4].人间充质干细胞的性质及其治疗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D]. 常静.重庆医科大学2005
- [5].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实验研究[D]. 王燕.山东大学2004
- [6].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诱导分化和自体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D]. 陈红霞.山东大学2004
- [7].转染VEGF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D]. 崔继福.第二军医大学2005
- [8].自体骨髓CD34~+干细胞移植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D]. 高文根.第四军医大学2005
- [9].1.心肌梗死后骨髓干细胞动员作用的实验研究 2.冠心病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分化[D]. 侯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
- [10].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不同月龄心肌梗死大鼠的实验研究[D]. 冯艳红.中国医科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