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大豆起源于中国,在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广为种植。大豆种子中约含40%的蛋白质和20%的油分,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油料作物,也是植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有所下降,其中大豆锈病是影响大豆产量的因素之一,主要影响我国中部和南方产区,造成的产量损失可达10%-90%不等。世界大豆平均单产没有提高,主要是南美大豆单产提高速度由快速而停滞,其原因也主要是大豆生产受到大豆锈病的影响,每年对巴西、阿根廷大豆生产造成了至少300万t以上的损失。目前,这种病害还有向北美蔓延的趋势,已引起各大豆主产国的高度重视。化学农药虽能快速有效地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但同时带来了残留、污染、抗药性等一系列问题,这不但影响人类健康,而且危害着整个生态系统。研究并掌握大豆锈菌的致病力与品种的抗病性是解决病害问题的根本有效途径。本研究在人工气候条件下,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通过接种浓度、接种不同生育期对大豆叶片所产生的致病症状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大豆锈菌的致病力与品种的抗病性,完善鉴定体系,并对272份野生豆和251份栽培豆进行抗锈性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通过病斑出现时间、病斑颜色变化、夏孢子堆密度、夏孢子堆破裂时间、叶片发病率,分析不同浓度夏孢子悬浮液对大豆叶片的致病反应,结果表明:接种浓度与叶片发病症状显著相关,采用105孢子/mL的接种浓度可以有效地区分不同品种的抗病性。2.采用105孢子/mL悬浮液接种18个大豆品种在不同生育期的离体叶片,观察不同生育期大豆锈菌的致病变化。结果表明,锈菌在各生育期均引起叶片不同程度的发病。与结荚鼓粒期相比,在苗期的叶片,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的发病率差异极显著,病斑出现时间和夏孢子堆破裂时间也存在显著差异。3.本项试验采用105孢子/mL悬浮液接种对苗期的523份野生豆和栽培豆进行抗锈性鉴定,经过3次以上的重复筛选,未发现高抗品种,野生豆与栽培豆筛选出中抗材料各1份,各占0.4%;中感品种分别有15份和3份,分别占5.5%和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