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分别采用高温固相法和溶胶-凝胶法合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并采用室温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循环伏安等测试方法,以及XRD、SEM、TG-DTA对材料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固相法制备Li4Ti5O12的工艺条件的影响,并对产物进行了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原料为锐钛矿TiO2和Li2CO3、焙烧温度为900℃、保温时间为16h得到的材料性能最佳;交流阻抗测试表明Li4Ti5O12表面并不形成钝化膜,将其用做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碳负极材料更安全。对固相法制备的钛酸锂材料进行了Ag+、V5+、Sn4+、Mo6+、Ge4+、Nb5+等离子的掺杂。结果表明:Ag+的掺杂比为0.2时,0.2C下循环20次后电池比容量还保持在140.89mAh/g;掺杂Sn4+的量为0.1时,0.1C下循环20次后容量还保持在157.10mAh/g;掺杂Mo6+含量为0.2的材料20次循环后比容量保持在145.86 mAh/g;Ge4+离子掺杂比为0.1时,实验电池表现出了较高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74.38mAh/g,接近理论比容量。0.1C循环20次后的比容量还保持156.86mAh/g。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i4Ti5O12材料,考察了不同的操作方法、烧结时间对实验的影响,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工艺流程。900℃热处理20h后得到的未掺杂钛酸锂,比容量一直保持在120mAh/g左右,有较高的充放电效率。并采用溶胶-凝胶法进行了Mo6+、Nb5+、Ge4+的有效掺杂,掺Mo6+量为0.5材料的大电流放电性能优于未掺杂的,其循环性能也有所改善。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前言1.2 锂离子电池概述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状况1.2.2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2.3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1.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概述1.3.1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特点1.3.2 碳素材料负极1.3.3 锡基负极材料1.3.4 过渡金属氮化物1.3.5 其他负极材料4Ti5O12'>1.4 锂钛复合氧化物Li4Ti5O124Ti5O12 材料特性'>1.4.1 Li4Ti5O12材料特性1.4.2 国内研究现状4Ti5O12 负极材料优点和缺点'>1.5 Li4Ti5O12负极材料优点和缺点1.6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章 实验原料、仪器、研究方法2.1 实验原料2.2 实验仪器2.3 电极制备与电池装配2.3.1 正极的制备2.3.2 负极的制备2.3.3 隔膜2.3.4 电解液2.3.5 电池的装配2.4 测试方法2.4.1 热重-差热(TG-DTA)测试2.4.2 结构与形貌表征2.4.3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三章 高温固相法合成钛酸锂3.1 前言3.2 固相反应法概述3.2.1 合成温度3.2.2 合成时间3.2.3 混料的方式3.2.4 其他因素3.3 实验方法3.4 结果与讨论3.4.1 原料的影响3.4.2 最佳保温时间的确定3.4.3 倍率放电性能分析3.5 钛酸锂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3.5.1 钛酸锂的结构3.5.2 钛酸锂的插锂机制3.5.3 钛酸锂的电化学性能3.6 本章小结第四章 钛酸锂掺杂改性的初步探索4.1 掺杂原则4.2 实验部分4.3 结果与讨论+位掺杂Ag+、V5+'>4.3.1 Li+位掺杂Ag+、V5+4+位掺杂Sn4+、Mo6+、Ge4+、Nb5+'>4.3.2 Ti4+位掺杂Sn4+、Mo6+、Ge4+、Nb5+4.4 本章小结第五章 溶胶—凝胶法制备钛酸锂5.1 溶胶—凝胶法概述5.2 实验方法5.2.1 实验药品5.2.2 实验过程5.3 结果与讨论5.3.1 XRD 谱图5.3.2 SEM 形貌5.3.3 TG-DTA 测试5.3.4 电化学性能分析5.4 本章小结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锂离子电池论文; 负极材料论文; 钛酸锂论文; 掺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