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困厄中的抉择——晚清(1864-1911年)裁军研究(以绿营为中心)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近现代史
作者: 田玉洪
导师: 谢俊美
关键词: 绿营,裁军,战略调整,新陈代谢
文献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有百年不用之兵威,无一日可弛之武备。作为国家统治的基石,任何国家都必须维持着一支常备军。裁军是指一个国家对原有武装力量进行削减裁撤并重新进行组合的行为,是国家国防战略政策的调适和武装力量的重新整合。裁军的实施意味着一个国家军事力量在规模和数量上的调整,是随着战略环境和安全威胁的变化以及实践的反馈,而不断修正和调整的变量,是国家战略调整的杠杆。近代中国面临“亘古未有之变局”,晚清裁军承载着多重的国防思路和政治诉求,隐含着诸多的政治和国防诉求,映射出多重的时代信息,是国家政治生态和社会危机变动的晴雨表。本文以晚清绿营裁军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从历史学的角度,并借助政治学、军事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帮助和支撑,对晚清绿营裁军进行整体研究和全景式的社会考察,探讨晚清国防力量的新陈代谢和吐故纳新,晚清国防军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嬗递消亡的动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揭示晚清绿营裁军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和制约,以及裁军与国家安全、民族兴衰、政治变革、军队变革之间的联系;把握裁军在晚清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作用;总结晚清裁军思想及其实践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经验和教训,从而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一点思路和参考。 第一章主要探讨了绿营军队的社会职能及其生存环境。作为经制军,绿营承担了国防和内政职能,可谓军警不分,军政不分。军队的裁撤首先是从其职能的逐步削弱直至失去了国防价值开始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同时,一支军队的素质与其生存的社会环境也息息相关,从不同的方面对军队施加这样那样的影响。分析这些因素对绿营制度的变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交代。 第二章探讨从同治时期到甲午战争之前绿营裁军的时代背景、指导原则以及裁军的历史进程,进而论述裁军依据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评价裁军对清朝国家防务体制的影响,并得出历史教训。该时期是晚清国防体制的战略转型期,由于清朝统治者的政策失误,裁军并没有带来国防力量的升级换代,反而豢养了多重不同类型的军队,使武装力量构成多元化,分散了国防经费的投入,使晚清军队建设一直处于低水平的维持状态。 第三章探讨了1895年至1899年的裁军状况。这是晚清裁军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历史阶段,主要表现为,经过一场军事大幻灭,以及受到赔款的沉重经济压力,清朝统治者锐意裁撤绿营,同时急速构筑新式国防力量,开始了国家战略的重大调整。但是由于当时不具备裁军的条件,这场由统治者亲自发动并严旨催促的裁军行动到最后不得不因收回成命而宣告终止。 第四章探讨了晚清最后10年(1901—1911)的绿营裁军历程,这是绿营正
论文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一统垂裳之势治天下”——对清王朝传统武力的社会观察
第一节 绿营军队的职能
一 国防职能
二 守备职能
三 内政职能
第二节 绿营军队的军备参数
一 绿营的军备技术构成
二 绿营的战争形态
三 绿营军费支出
四 绿营的国防费用模型
第三节 绿营的社会众生相
一 绿营官兵的政治地位
二 绿营官兵的经济地位
三 绿营官兵的社会地位
第四节 近代以前绿营裁军的回顾
一 乾隆四十六年以前绿营兵额变动
二 乾隆四十六年增兵案引发的裁军
三 近代绿营裁军之前的绿营兵额
第二章 “道术将为天下裂”——甲午战争前的裁军
第一节 绿营时代的终结
一 绿营的日趋没落
二 太平天国对绿营的打击
三 勇营的裁撤和留防
四 兵勇战略地位的置换
五 难以解套的财政危机
第二节 裁兵以练兵,节饷以裕饷
一 朝野裁兵舆论
二 绿营裁军指导原则
三 各地裁军成案
四 绿营官弁的裁撤
五 甲午战前绿营裁军的检索
第三节 驰骋于覆车之轨,因循于铸铁之错——简评这一历史时期的裁军
一 绿营裁军评价
二 绿营裁军迟缓的原因
三 历史教训
第三章 “激情式裁军”——1895——1899年的裁军
第一节 “草木犹春荣,世运何大异”——激情裁军的时代背景
一 甲午战后的国际和国内环境
二 巨额的战争赔款是裁军的直接推动力
三 戊戌变法的推动
四 新军的编练
第二节 “毕其功于一役”——裁军进程
一 1895—1897年的裁兵
二 1897—1898年9月的裁兵
三 1898年9月—1899年的裁兵
第三节 各省绿营的裁撤和安置
一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二 被裁兵丁的经济补偿
三 绿营官弁的裁汰及安置
四 各省节省军费盘点
五 各省绿营兵额变动
第四节 裁军评价
一 裁军得失面面观
二 “激情裁军”的背后
第四章 倒塌的“多米诺骨牌”:绿营制度的终结
第一节 裁军与建军的互动
一 “噬脐之悔”——对国家防务的全面检讨
二 新式武装力量的组建
三 裁军与建军的互动
第二节 混乱与无序——1901—1908年的裁军
一 “江楚会奏”与绿营裁军规划
二 各省裁兵成案
三 各省裁兵进度
四 绿营职能剥离的进程
第三节 曲终人未散——1909—1911年的裁军
一 绿营官弁的裁撤
二 绿营兵丁的裁撤
三 曲终人未散
第四节 裁军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一 绿营官弁的安置措施
二 绿营兵丁的安置措施
三 绿营营产的处理
第五节 1901年来各省绿营兵额变动
第五章 结语:一盘没有走好的棋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14
相关论文
- [1].西北与中原[D]. 任念文.华东师范大学2003
- [2].功罪千秋[D]. 渠长根.华东师范大学2003
- [3].晚清海防思想研究[D]. 周益锋.西北大学2004
- [4].军阀政治与民国社会(1916—1928年)[D]. 张欣.华东师范大学2005
- [5].近代中医废存之争研究[D]. 郝先中.华东师范大学2005
- [6].北洋集团崛起研究(1895-1911)[D]. 张华腾.复旦大学2005
- [7].庚子事变中被杀五大臣研究[D]. 陆玉芹.华东师范大学2005
- [8].清军江南大营研究(1853—1860)[D]. 纪振奇.华东师范大学2007
- [9].清军火器、军制与战争[D]. 王涛.复旦大学2007
- [10].晚清幕府研究[D]. 李志茗.华东师范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