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重要的一部诗学著作。这部诗话对后代的诗歌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明代的很多诗学理论更是以严羽的诗论为基础来进一步阐述和发展的。方孝岳先生就曾经这样评价《沧浪诗话》:“他这小小一部书,影响之大,令人震惊。从明朝李东阳及前后七子,一直到清朝的王士祯都跑不出他的门限,不过各人引申的说法,各不相同罢了”。明人或是以严羽的诗论为出发点和基础,来建立自己的诗学理论,如明代的“复古派”赞同严羽第一义”的说法,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倡导诗歌创作上的复古;或是以严羽的论诗为契机,提出赞同或者反对的意见,以此来阐述自己的诗论。如胡应麟针对严羽“汉魏尚矣,不假悟也”的诗论主张,指出“严氏往往汉魏并称,非笃论也”,认为魏诗不如汉诗,并以此来论述“格以代降”的诗论观点。可见严羽诗论对明代诗学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本文主要以《沧浪诗话》对明代诗学的影响为切入点,探讨《沧浪诗话》在明代诗学主题建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根据我们的考察,《沧浪诗话》对明代诗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诗学主题之上:“情”与“格”的关系问题、诗歌辨体理论和“兴趣”论。明代“情”与“格”的关系问题主要受到严羽“诗者,吟咏情性也”、“取法乎上”等诗论的启发和影响。明代诗论家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如徐祯卿提出的“因情立格”说、都穆“才”的观点。另外,祝允明、朱承德等所在的吴中诗派,也都特别重视“性情”。在“法式”的学习上,谢榛云:“严沧浪曰:‘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他把严羽“取法乎上”的学习方法主要定位于诗歌的取法对象上,注重向前贤的学习。在“情”与“格”关系问题上,明代学者对严羽的相关诗论也表达了不同看法。明代诗歌辨体理论主要是受严羽“第一义”、“汉魏尚矣,不假悟也”及其“以时论诗”等诗论的影响。李梦阳指出,“诗至唐,古调亡矣,然自有唐调可歌咏,高者犹足被管弦。宋人主理不主调,于是唐调亦亡”①。明实行宋代以来压制人们思想的理学,无艺术生命力可言的“台阁体”很难反映作者真实的个性化的思想情感,因此前代风格浑朴、具有生命力的“第一义的”作品也就成为学习的榜样。明代关于“兴趣”学说的讨论更是继承与发展了严羽的“兴趣”说,他们对“兴趣”的内涵进行了深入地探索,并在“兴趣”意境的形成手法上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诗歌创作手法。王廷相指出:“夫诗贵意象透莹,不喜事实粘连,古谓水中之月,镜中之影,可以目睹,难以实求也”②,他直接引用严羽原话对“兴趣”形象进行了探索。谢榛强调了以“不可太切”的手法来达到无法企及、不可凑泊的意境。胡应麟也非常赞同严羽关于“兴趣”的意境说,并提出“兴象风神”的概念探讨严羽“兴趣”论内涵。当然,他们在引用严羽诗论建立或者是论述自己的学说时,往往只看到其诗论的一个方面,因此在诗学建构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瑕疵:正如“性灵说”提倡诗歌创作中的情感摆脱儒家礼仪束缚,不对其加以道德规范,这对后世也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格调派”过分强调“法式”而最终导致“情”与“格”的失衡。《沧浪诗话》对明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时代的异调——严羽《沧浪诗话》及其体悟性诗学[J]. 前沿 2015(03)
- [2].《沧浪诗话》中“尊唐抑宋”观点的建构[J]. 牡丹 2017(08)
- [3].主持人语[J]. 诗歌月刊 2017(08)
- [4].论《沧浪诗话》“参”的内涵与境界[J]. 中国美学研究 2017(01)
- [5].钟惺诗论对《沧浪诗话》的接受与改造[J]. 北方文学 2017(21)
- [6].背离性的杂合——论《沧浪诗话》与儒道释思想的复杂关联[J].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10(04)
- [7].岂因妙悟误诸端(上)——重读《沧浪诗话》[J]. 语文教学通讯 2019(28)
- [8].《沧浪诗话》中关于谢灵运的评价[J]. 东西南北 2018(15)
- [9].论《沧浪诗话》的诗学价值——兼评张健《校笺》[J]. 晋阳学刊 2014(04)
- [10].《沧浪诗话》与日本江户时代歌论[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
- [11].钱钟书论《沧浪诗话》之“诗之宗旨”[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12)
- [12].《沧浪诗话》诗歌理论初探[J]. 艺术科技 2019(07)
- [13].论《沧浪诗话》与诗歌教育之关系[J]. 中国韵文学刊 2018(03)
- [14].禅宗视野下的《沧浪诗话》再探析[J]. 美与时代(下) 2018(10)
- [15].简述《沧浪诗话》的评诗方法[J]. 名作欣赏 2016(11)
- [16].《沧浪诗话》对宋诗的评价[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08(11)
- [17].从诗法传授的角度看《沧浪诗话》[J]. 新国学 2010(00)
- [18].论《沧浪诗话》的用事观[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3(01)
- [19].浅谈《沧浪诗话》中以禅喻诗的本义[J]. 商品与质量 2012(S4)
- [20].浅议“禅”对《沧浪诗话》的诗学影响[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 [21].《沧浪诗话》结构探析[J]. 青春岁月 2018(07)
- [22].《沧浪诗话》:叛逆者举起诗歌美学的大旗[J]. 青年文学家 2009(02)
- [23].《沧浪诗话》“妙悟”与“诗法”的矛盾及其解析[J]. 理论界 2010(07)
- [24].试论《沧浪诗话》的禅宗美学渊源[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25].《沧浪诗话》:宋代诗话的压卷之作[J]. 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 2014(11)
- [26].《沧浪诗话》的版本及其文字差异[J]. 黄海学术论坛 2011(01)
- [27].《沧浪诗话》英文翻译初探[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08)
- [28].论《沧浪诗话》的审美心理特征[J]. 大众文艺(理论) 2009(11)
- [29].《沧浪诗话》的思维结构及其论诗特点[J]. 大众文艺 2018(22)
- [30].《沧浪诗话》“妙悟说”的审美价值[J]. 美与时代(下) 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