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森林的植被特征与综合评价研究

上海城市森林的植被特征与综合评价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上海中心城区森林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法瑞调查法对不同类型的森林群落内的人工植物群落类型及其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并运用生态学分类方法划分城市森林植物群落类型,建立分类体系,并与分布于上海周边的佘山、大金山岛的自然植被类型进行比较。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法和德尔斐(Delphi)专家调查法,建立群落生态与景观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心城区森林群落进行评价。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1)通过对上海中心城区80多个绿地单元单元进行群落学调查,共调查489个植物群落,运用“植被型组一植被型一群系组一群系一群丛”五级分类方法,划分出6个植被型组、17个植被型和184个群系类型。(2)城市森林植被的组成。在上海城市森林中人工植物群落常见的362种植物中,乔木树种种类最多,共113种,所占比例为31.2%,其中又以落叶树居多,共72种,约两倍于常绿树种种数。而上海自然分布的植被中乔木约39种,仅占自然植物总数的4.1%。灌木类植物共计85种,占总数的23.5%,其中包括常绿灌木38种和落叶灌木47种,种类十分丰富。藤本和水生或沼泽植物分别为16种、15种、14种,种类相对较少。(3)不同类型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在道路多样性指数分析上,建成时期比较早的多样性指数比建成时期晚的道路高。早期建成的大型公园的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近年建成的公园绿地。对建成年代较早的长风公园、中山公园、动物园绿地多样性进行样地比较,在乔木层物种丰富度上,长风公园(4.5)>中山公园(4.25)>动物园(2.8),长风公园与中山公园比较接近,而动物园明显低于前两者。不同类型的多样性指数不同,居住区绿地>公园绿地>道路绿地。(4)上海中心城区森林群落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单层型群落模式和复层型群落模式,又以复层结构的乔木林为主,出现频率达77%。其中“乔-灌-草”结构出现频率最高,达48%,“乔草”和“乔灌”两种模式出现频率分别为17%和14%。“灌草”和“单层”结构的单层群落模式出现的频率较低,为6%和17%。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海城市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以“乔-灌-草”复层模式为主的基本情况。从科属地理分布来看,中心城区人工植被种类组成以泛热带、北温带和东亚分布为主。(5)上海城市森林的综合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和Delphi专家调查法,建立生态和景观相协调的群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分法从群落的自然度、观赏度、健康度、亲绿度和养管度等五个方面对调查群落进行了综合评价。协调度高的群落有67个,占群落总数的16.5%,协调度较高的植物群落最多,有130个,占总数的32.1%。评价为优和良的群落总数在一半以上,充分说明目前上海中心城区大部分群落能实现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效结合。本文的研究可为上海城市森林经营管理提供基础的植被信息数据,也可以作为政府对城市森林总体规划和后期管理、评价的科学依据。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城市森林研究概况
  • 1.1.1 城市森林基本概念
  • 1.1.2 城市森林的一般特征
  • 1.1.3 城市森林与城市林业的区别
  • 1.1.4 国内外城市森林研究现状
  • 1.1.5 上海城市森林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1.2 上海城市森林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城市森林对建设生态城市的贡献
  • 1.2.2 合理构建城市森林对提升上海城市绿地功能的重要作用
  • 1.2.3 城市森林植被和评价的研究对未来上海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 2.1 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 2.1.1 地理位置
  • 2.1.2 气候条件
  • 2.1.3 土壤和植被
  • 2.2 上海城市森林发展概况
  • 第三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1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3.1.1 主要研究内容
  • 3.1.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3.2 群落结构调查
  • 3.2.1 样地设置
  • 3.2.2 调查方法
  • 3.3 群落分类方法
  • 3.4 群落物种多样性测度指标
  • 3.5 上海城市森林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
  • 3.5.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理论
  • 3.5.2 上海城市森林综合评价方法
  • 第四章 上海城市森林植被特征分析
  • 4.1 上海城市森林植物群落分类体系建立
  • 4.1.1 针叶林(Coniferous forest)
  • 4.1.2 阔叶林(Broad-leaved forest)
  • 4.1.3 竹林(Bamboo forest)
  • 4.1.4 灌丛(Shrub)
  • 4.2 上海城市森林植被的特征
  • 4.2.1 上海城市森林植物群落类型
  • 4.2.2 上海城市森林植被的种类组成
  • 4.2.3 上海城市森林植被的植物区系特征
  • 4.2.4 上海城市森林的植物群落基本类型分析
  • 第五章 上海不同城市森林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分析
  • 5.1 上海城市森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分析
  • 5.1.1 不同类型绿地的植物应用特点比较
  • 5.1.2 相同类型绿地之间物种多样性分析
  • 5.1.3 不同类型绿地间物种多样性比较分析
  • 5.2 上海城市森林的植物群落结构
  • 5.2.1 群落水平结构
  • 5.2.2 群落垂直结构
  • 第六章 上海城市森林综合评价与分析
  • 6.1 景观和生态相协调的群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6.1.1 评价指标确定及其标准的制定
  • 6.1.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6.1.3 综合评价
  • 6.2 上海城市森林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 6.2.1 两两判断矩阵的构建及相应权重的计算
  • 6.2.2 自然属性各指标两两判断矩阵的构造及相应的权重
  • 6.2.3 社会属性各指标两两判断矩阵的构造及相应的权重
  • 6.2.4 自然度各指标两两判断矩阵的构造及相应的权重
  • 6.2.5 健康度各指标两两判断矩阵的构造及相应的权重
  • 6.2.6 观赏度各指标两两判断矩阵的构造及相应的权重
  • 6.2.7 亲绿度各指标两两判断矩阵的构造及相应的权重
  • 6.2.8 养管度各指标两两判断矩阵的构造及相应的权重
  • 6.2.9 各指标权重的综合排序
  • 6.2.10 上海中心城区城市森林植物群落总体评价结果
  • 6.2.11 协调度高的植物群落
  • 6.2.12 协调度低的植物群落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目前在上海城市森林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 7.1.1 群落种类组成单一、丰富度低
  • 7.1.2 森林养护成本高,绿地生态效益低
  • 7.2 上海城市森林人工植物群落构建的建议
  • 7.2.1 增加群落丰富度
  • 7.2.2 倡导乡土植物在群落构建中的广泛应用
  • 7.2.3 树种搭配应考虑群落的动态演替规律
  • 7.2.4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种植养护技术体系
  • 7.3 “低维护型”植物群落构建模式探讨
  • 7.3.1 沿河、沿湖和沿路生态景观林
  • 7.3.2 组团绿地景观林构建模式
  • 7.3.3 隔离林、背景林构建模式
  • 7.4 城市森林研究发展趋势探讨
  • 附表1. 上海中心城区城市森林植被分类系统*
  • Ⅰ针叶林
  • (Ⅰ)常绿针叶林(Evergreen coniferous forest)ECF
  • (Ⅱ)落叶针叶林(Summer-green coniferous forest)SCF
  • (Ⅲ)针阔混交林(Broad-leaved and coniferous mixed forest)BCMF
  • Ⅱ阔叶林
  • (Ⅰ)落叶阔叶林(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DBF
  • (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Evergreen and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EDBF
  • (Ⅲ)常绿阔叶林(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EBF
  • III 竹林
  • (I)散生竹林(Scattered bamboo) SB
  • (Ⅱ)丛生竹林(Clustered bamboo) CB
  • (Ⅲ)混生竹林(Mixed bamboo) MB
  • Ⅳ 灌丛
  • (I)落叶灌丛(Deciduous shrub) DS
  • (Ⅱ)常绿灌丛(Evergreen shrub)ES
  • 附表 2: 样地植物名录
  • 参考文献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水生植物群落构建与优化配置研究进展[J]. 人民珠江 2019(12)
    • [2].金寨天马自然保护区山核桃群落的系统发育结构[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0(07)
    • [3].舞蹈生态学视域下的北京舞蹈群落的研究[J]. 科技展望 2015(03)
    • [4].引领学生建立生命观念的课堂教学——以“群落的结构”为例[J]. 中学生物学 2020(Z1)
    • [5].艺术群落[J]. 岁月 2013(07)
    • [6].荒漠草原典型群落土壤粒径和养分的分布特征及其关系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17(08)
    • [7].谷城不同红椿天然群落α多样性分析[J]. 园艺与种苗 2015(10)
    • [8].“群落的结构”情境体验探究式教学设计[J]. 中学生物学 2015(11)
    • [9].北京舞蹈群落的特征[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3(06)
    • [10].同一肤色,不同脸谱[J]. 中国新闻周刊 2009(30)
    • [11].“群落”考点透析[J]. 中学生数理化(高二版) 2009(11)
    • [12].技术群落演化的动力机制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3(12)
    • [13].作物群落,作物科学的一个研究新领域[J]. 前沿科学 2010(04)
    • [14].氮沉降对土壤线虫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20(01)
    • [15].广州城市公园中水生植物景观群落的特征和营造[J].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0(02)
    • [16].咸阳古渡廊桥滩涂地动植物群落生态恢复研究[J]. 农家参谋 2020(12)
    • [17].外来与乡土红树种间竞争十五年的群落现状与发展趋势[J]. 海洋科学 2019(09)
    • [18].细胞生物学群落层面的知识进化模型[J]. 科技资讯 2017(05)
    • [19].红河地区橡胶林群落种子植物区系组成成分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 2017(02)
    • [20].黄土丘陵区撂荒群落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关系[J].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3)
    • [21].网络趣缘群落对网络剧发展的影响[J]. 西部广播电视 2016(11)
    • [22].《钦定本》翻译群落的生态理性[J]. 圣经文学研究 2014(01)
    • [23].北京艺术群落的成长与消亡[J]. 飞天 2012(02)
    • [24].野生红小豆群落形态调查与利用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25].文学群落与1930年代中国文学作家群体研究[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2(10)
    • [26].园林植物群落及其设计有关问题探讨[J]. 中国园林 2011(02)
    • [27].闽东畲族群落文化特色及其地理空间响应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5)
    • [28].外来入侵植物肿柄菊群落动态变化特征[J]. 生态学杂志 2020(02)
    • [29].小陇山栎类天然林的结构、物种多样性及其稳定性[J]. 林业科技通讯 2020(02)
    • [30].安溪云中山天然林群落水平分布格局研究[J]. 林业勘察设计 2019(04)

    标签:;  ;  ;  ;  ;  

    上海城市森林的植被特征与综合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