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马铃薯微型薯活力问题的由来及其研究思路在于马铃薯产业化生产发展实际需要的推动,旨在利用、控制种薯活力,以获得高质量的微型薯,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尽管决定种薯活力的因素和构成活力差异的组分及其机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但同一品种、同一批种薯,其活力的变化则主要依据种薯老化、劣变程度而定。在生产实践中,采用何种测定方法,加强种薯质量检验,确定高活力的种薯,保证种薯质量,已成为目前我国马铃薯种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论文以不同重量大小、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微型薯为实验对象,研究了不同贮藏条件、不同贮藏温度、不同贮藏时间以及用不同药剂处理对马铃薯微型薯活力的作用和调控等多种生理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对不同重量大小、不同品种微型薯在不同条件贮藏的GA3、IAA、ABA等内源激素与种薯活力变化的规律和机理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贮藏时间不同、品种不同对微型薯活力的影响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大西洋’及‘夏波蒂’微型薯贮藏91天后,两个品种的活力水平都比较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其活力指数不断提高,在183天左右时达到最高峰,然后,随贮藏时间延长其活力指数呈下降趋势。贮藏183天的‘大西洋’、‘夏波蒂’活力指数分别为0.0633、0.0345,分别比贮藏91天的高69.67%、60.87%,比贮藏275天的高71.3%、52.44%;说明适合微型薯的贮藏时间应该是183天,缩短或延长贮藏时间都会降低微型薯活力,此时播种产量最高,也是最佳的播种时间。2、经不同条件贮藏后,‘大西洋’及‘夏波蒂’微型薯活力发生显著变化,两品种活力指数均呈显著差异。其中以冷藏条件贮藏后的活力指数最高,‘大西洋’活力指数为0.0949,分别比窖藏和室温贮藏高20.44%和33.51%;‘夏波蒂’活力指数为0.0784,分别比窖藏和室温贮藏分别高20.28%、35.46%。表明贮藏方式不同、品种不同对微型薯活力的影响极为显著,适合微型薯贮藏条件的顺序是冷藏>窖藏>室温贮藏。低温贮藏是适宜微型薯的贮藏方式。3、微型薯重量大小不同,对种薯活力高低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活力指数随种薯重量增加而显著提高,种薯越大、活力越高,不同重量大小种薯的活力指数差异程度达到极显著水平。‘大西洋’及‘夏波蒂’7-8g规格的微型薯活力为0.0436和0.0383,分别较6-7g的高0.91%和10.83%,比5-6g的高26.54%和38.79%,比4-5g的高40.28%4和40.41%,比3-4g的高42.05%和48.8%,比2-3g的高69.72%和55.44%,比1-2g的高74.16%和72.43%,比≤1g的高76.71%和76.76%。所以,在购买或种植马铃薯微型薯时,宜选用重量≥2g以上微型薯,以获得高产量和高效益。4、不同品种的微型薯活力指数差异较大,品种不同、产量不同、活力指数差异也显著不同,芽干重、产量与种薯活力之间的相关性最密切,对种薯活力的影响作用最大,这说明,不同品种的微型薯活力不同,品种对种薯活力有显著影响作用,不同品种的微型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产量的高低。陇薯3号的微型薯活力最大为0.0531,比新大坪高4.9%,比大西洋高15.82%,比费乌瑞它高41.05%,比夏波蒂高69.49%。5、不同药剂浸种处理2h对微型薯发芽的促进作用最大,处理时间越长对微型薯发芽的促进作用越小,甚至处理12h后反而对发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EG、核黄素处理不仅能显著提高微型薯活力,而且对提高微型薯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EG2000高浓度、核黄素低浓度、PEG8000低浓度处理对微型薯发芽和出苗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促进率分别为73.03%、68.44%和58.89%;GA3中浓度、PEG8000低浓度、NaCl低浓度、PEG8000中浓度等处理对提高微型薯活力作用最显著,分别较对照提高微型薯活力水平112.73%、100%、76.36%和72.73%。6、不同品种、不同重量大小的微型薯在不同条件贮藏对内源激素含量和种薯活力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微型薯GA3含量比IAA含量高97.97%,比ABA含量高86.73%,而IAA含量仅比ABA含量略高3.8%,说明微型薯内GA3含量显著高于IAA含量和ABA含量,微型薯IAA含量和ABA含量基本一致。在冷藏、窖藏、室温藏等3种不同条件贮藏后,两个品种的GA3含量极显著高于IAA、ABA的含量,ABA含量显著高于IAA的含量;两个品种的活力指数在冷藏条件最高,在窖藏条件中等,在室温藏条件最低。由此说明无论贮藏条件如何改变、品种类型如何变换,微型薯GA3、IAA、ABA内源激素含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始终是一致的,但不同贮藏条件、不同品种同一种内源激素含量和种薯活力变化趋势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型微型薯生产及育苗技术[J]. 农村百事通 2020(14)
- [2].基质中草炭含量对马铃薯微型薯产量的影响[J]. 种子世界 2016(10)
- [3].脱毒微型薯工厂化生产技术[J]. 河南农业 2015(21)
- [4].微型薯成坝上农民脱贫“金疙瘩”[J]. 农村科学实验 2018(12)
- [5].叶面调控对马铃薯新品种微型薯结薯的影响[J]. 作物研究 2019(02)
- [6].甘薯脱毒微型薯育苗的优势[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08)
- [7].脱毒微型薯原种繁殖技术试验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14(03)
- [8].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繁殖问题探讨[J]. 陕西农业科学 2014(04)
- [9].营养液对不同品种微型薯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10)
- [10].高海拔山区马铃薯微型薯生产技术[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9(07)
- [11].小于0.5克(三级种)微型薯的研究和利用[J]. 陕西农业科学 2008(05)
- [12].高海拔地区冬春两季马铃薯微型薯生产技术[J]. 云南农业科技 2008(05)
- [13].不同类型特种肥料对冀张薯8号微型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11)
- [14].马铃薯微型薯生产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23)
- [15].不同密度对马铃薯微型薯产量的影响[J]. 种子世界 2016(01)
- [16].马铃薯晚熟品种脱毒微型薯不同密度的增产效应[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4(02)
- [17].密度和基质对马铃薯青薯9号脱毒微型薯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3(09)
- [18].马铃薯微型薯生产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1(11)
- [19].脱毒微型薯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9(09)
- [20].高寒山地脱毒马铃薯微型薯扩繁技术[J]. 青海农林科技 2008(04)
- [21].马铃薯微型薯切块离体再生的研究[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22].无土基质栽培生产脱毒马铃薯微型薯的关键技术[J]. 作物杂志 2008(05)
- [23].甬紫1号紫马铃薯脱毒微型薯快繁及生产技术[J]. 宁波农业科技 2011(04)
- [24].山西马铃薯脱毒微型薯高效繁育技术[J]. 中国种业 2015(04)
- [25].谈脱毒微型薯种生产方法[J]. 农民致富之友 2013(07)
- [26].氮磷钾配比对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马铃薯 2012(04)
- [27].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生产技术[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0(09)
- [28].基质类型对脱毒马铃薯微型薯生产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08(09)
- [29].香芹酮对马铃薯微型薯具有发芽调控和抑制腐烂的保鲜作用[J]. 农药市场信息 2019(16)
- [30].光照强度对马铃薯试管微型薯诱导的影响[J]. 河南农业 20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