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美角度看杜甫诗歌及其英译 ——以两首诗的分析为例

从审美角度看杜甫诗歌及其英译 ——以两首诗的分析为例

论文摘要

中国古代诗歌,以其极高的美学价值被誉为文学的精华,而诗歌翻译,因其高度精炼内蕴丰富的语言,严谨优美的韵律,凝炼深远的意境及其纷繁多样的艺术手法被称为文学翻译中的珠穆朗玛。尽管如此,古往今来依然有许多学者致力于诗歌翻译的研究,虽硕果累累却也争论不断。传统的跟诗歌翻译相联系的理论很多是从语言或文化角度,比如奈达的“最近的自然对等”及韦努蒂的抵抗式翻译观。而从艺术美的角度对诗歌翻译进行研究的则为数不多。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对诗歌翻译进行探索,希望可以打破长期以来诗歌翻译的僵化模式,从审美角度把诗歌翻译提升到艺术创作层面,从而解放诗歌翻译的语言文化束缚,同时为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将从审美要素方面对杜甫诗歌英译进行详细的探讨,从美学角度对杜甫诗歌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原作和译作)及审美主体(译者和译语读者)进行分析。其中,译者是原作的审美主体,通过对原作美学特征的发掘和艺术的整体把握,用另一语言再现原作的美学特质;而读者是译作的审美主体,通过阅读活动对译作的艺术价值进行接受和认可。杜甫诗歌是本文的研究对象,作为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他的诗歌体裁涉及当时几乎所有的诗歌形式,但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最为出名得还是五律和七律。然而虽声名远播,他的《杜工部集》却至今无一完整英译本,从美学角度对其诗歌进行系统研究的也是少之又少。本文通过对其诗歌和译文的系统研究,希望可以为其诗歌翻译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文章首先详细分析了杜甫诗歌中的美学要素,然后通过选取较有代表性的两首诗歌通过对其不同翻译版本的比较为诗歌的艺术性再现提供了文体、韵律及其流派的启示。随后文章又从审美方面陈述了译者和读者在诗歌翻译的艺术性活动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在此,将借助于伊瑟尔德接受美学理论来阐述读者的重要地位。文中不同翻译版本的选择并非旨在对其进行肯定或否定,而是希望可以取众家所长,为后来的翻译者提供借鉴。

论文目录

  • ABSTRACT
  • 摘要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Aesthetic Objects of the Study:The Original Poems
  • 1.1 The Subject of the Study
  • 1.2 Aesthetic Beauty in Du Fu's Poems
  • 1.2.1 Beauty in Form
  • 1.2.1.1 Parallelism
  • 1.2.1.2 Repetition
  • 1.2.1.3 Anastrophe/Inversion
  • 1.2.1.4 Omission
  • 1.2.2 Beauty in Sound
  • 1.2.2.1 Rhyme
  • 1.2.2.2 Metrical Rhythm
  • 1.2.2.3 Antithesis
  • 1.2.3 Beauty of Poetic Language
  • 1.2.3.1 Imagery
  • 1.2.3.2 Fuzzy Beauty
  • 1.2.3.3 Figures of Speech
  • 1.2.4 Stylistic Beauty:The Beauty of Depressed Pause and Transition(沉郁顿挫)
  • Chapter Two Aesthetic Objects of the Study:The Translated Poems
  • 2.1 The Analysis of 《春望》 "Spring Outlook"
  • 2.1.1 Phonetic Beauties in Translation
  • 2.1.1.1 The Aesthetic Reproduction of Rhyme
  • 2.1.1.2 The Aesthetic Reproduction of Metrical Rhythm
  • 2.1.2 Reconstructing the Beauty of Depressed Pause and Transition(沉郁顿挫)
  • 2.2 The Analysis of《登高》Climb High
  • 2.2.1 Analysis of the First Couplet(Head Couplet)
  • 2.2.2 Analysis of the Second Couplet(Chin Couplet)
  • 2.2.3 The Analysis of the Third Couplet(Neck Couplet)
  • 2.2.4 Analysis of the Last Couplet(Tail Couplet)
  • Chapter Three Aesthetic Subjects
  • 3.1 The Translator
  • 3.1.1 Aesthetic Perspective
  • 3.1.2 Aesthetic Competence
  • 3.1.3 Three Aesthetic Stages in Verse Translation
  • 3.1.3.1 Aesthetic Reception
  • 3.1.3.2 Aesthetic Reproduction
  • 3.1.3.3 Aesthetic Recreation
  • 3.2 The Reader
  • 3.2.1 The Role of Readers
  • 3.2.2 Theory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Acknowledgements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杜甫诗歌的顿挫之美[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2)
    • [2].日本杜甫学会成立[J]. 杜甫研究学刊 2018(03)
    • [3].近七十年来杜甫与佛教关系研究综述[J]. 杜甫研究学刊 2018(03)
    • [4].2018年杜甫研究综述[J]. 杜甫研究学刊 2019(01)
    • [5].我读《杜甫评传》[J]. 名作欣赏 2019(16)
    • [6].杜甫的胸襟与诗歌境界[J].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7(06)
    • [7].《杜甫研究学刊》2017年总目录[J]. 杜甫研究学刊 2017(04)
    • [8].多面 细切 深挚——杜甫农村诗论析[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1)
    • [9].2017年杜甫研究综述[J]. 杜甫研究学刊 2018(02)
    • [10].杜甫诗歌中的理趣探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11)
    • [11].日常生命的诗性展现——杜甫诗歌的平民意识及其思想内涵[J]. 天中学刊 2017(02)
    • [12].杜甫诗歌“沉郁顿挫”之美[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3)
    • [13].清代少数民族诗人与杜甫诗歌——以满、回、壮为中心[J]. 民族文学研究 2017(02)
    • [14].论杜甫诗歌中仕与隐的矛盾性[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01)
    • [15].论杜甫诗歌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情怀[J]. 文化学刊 2017(09)
    • [16].杜甫诗歌中马的功用——理想与情感的寄托[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10)
    • [17].杜甫诗歌中的帝王形象[J]. 铜仁学院学报 2014(06)
    • [18].论杜甫诗歌在当代的启示意义[J]. 北方文学 2019(35)
    • [19].语文教材中杜甫诗歌情感的教学研究[J]. 教书育人 2020(11)
    • [20].杜甫的文学思想解析[J]. 青年文学家 2019(05)
    • [21].浅谈时代背景下杜甫诗歌的风格特色[J]. 祖国 2019(03)
    • [22].关于杜甫诗歌的漂泊意识探析[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19(03)
    • [2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美学意蕴分析[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7(08)
    • [24].浅论杜甫诗歌中的失对现象[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5(06)
    • [25].论胡适的杜甫诗歌批评[J]. 语文学刊 2012(06)
    • [26].只今未醉已先悲——探析杜甫诗歌与酒的关系[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08(08)
    • [27].拾起历史外的人生——试论杜甫诗歌社会批判的视角[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2010(05)
    • [28].论杜甫诗歌的人民性[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2(04)
    • [29].向杜甫致敬[J]. 诗探索 2017(05)
    • [30].浅析杜甫陷贼与为官时期诗歌的艺术风格[J]. 唐山文学 2018(04)

    标签:;  ;  ;  ;  

    从审美角度看杜甫诗歌及其英译 ——以两首诗的分析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