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奇(武汉市艺术学校,湖北武汉430056)
中图分类号:J7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1-0165-01
摘要:西方表现派现代舞和我国现代舞蹈在产生的时代背景、人文思想、舞蹈形态等方面有着异同。西方文化追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本文综合分析了中西方现代舞产生根源的比较、舞创作特点的比较、舞审美本质的比较,最后得出结论。舞蹈是一种最具“形式感”的艺术形式,它的“形式”都是人们思想感情的体现,是“有意味的形式”。
关键词:中国现代舞;西方现代舞;区别
舞蹈是一种最具“形式感”的艺术形式,它的“形式”都是人们思想感情的体现,是“有意味的形式”。现代舞发源于法、美、英等西方国家,它们有着夙昔驱者—奠基人—担任人—新先锋派—新生族最后到世纪末人这样一个阶段性历史的成长。它们并非类型化、程式化而是另辟出新、千人千面的成长。这些跳舞家们成功地踩着时代的脚印再步前辈的后尘搞着打垮偶像崇敬的跳舞艺术。也就是说现代舞的历史是个性话的历史,存在着艺术家小我自力色彩。具有舞者真实揭示某种根基真理的功能。二者均反映出追求自然,追求真、善、美的人文思想,且对现实舞蹈的发展提出了思考。由于两者处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文化根源,它们又有各自的特色和表现方式,特别是邓肯的舞蹈动作多注重对自然界和希腊雕塑的学习,她通过身体语言将舞蹈的主题自由地表现出来;而后者从舞蹈动作都很具备古典特色,它以少数民族的生活劳动服饰的原型,注重利用道具延展人体的动态。
一、中西方现代舞产生根源的比较
中西方的文化背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导致两种文化对舞蹈美学研究的视角和切入点也不尽相同。所谓舞蹈起源的“内在根据”,指的是人类那身心合一的物质条件,手舞足蹈的自娱意识和传情达意的交流需要这三种与生俱有的内在因素。舞蹈不单纯是一种娱乐,它是表现人的诸多复杂思想感情的意识形态的艺术。“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这就是意境。现代舞从产生根源,创作特点,审美本质等角度看,中西方现代舞“同类”而“不同源”、“同代”而“不同质”。中国现代舞应在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基石上,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新路来。西方现代舞的先驱者一反古典浪漫派舞蹈奢靡浮华的风气,不约而同地从原始舞蹈的韵味中寻找舞蹈的本质。中国没有完整的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理论体系,没有相对应的完整现代舞理论体系。没有成熟得乃至僵化的“芭蕾”体系,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西方现成的现代舞理论体系来观照中国现代舞。现代舞之母邓肯“自由跳舞”的缔造警告了人类人道化的主题,她认为人类只有魂灵和精神才能帮手自己。糊口中最恐怖的是缺失踪糊口理念。她的跳舞不受政治牵绊,她主张跳舞糊口需要比现实糊口自由的多才能活在跳舞里创作跳舞。跳舞才能鲜活。她作为现代舞之母的意义就在于她使跳舞向她所处的时代迈出了辉煌的一步。她以身体的自由去告竣心灵的自由,以心灵的自由去追求缔造力的自由,以想象力的自由达到艺术的自由,以艺术的自由默示精神的自由以及人道的自由。她的时代呈现了不用音乐伴奏的跳舞。在她成就不凡时代糊口依然十分贫寒,时常无力支出房租。并还在她拮据中降生了她的跳舞门户的基本理论。她不是一位革命者但她的名主主义思惟倾向使她的艺术同情革命。她对艺术的果断在人们看来是某种境界。中国现代跳舞史上第一人是曾向邓肯进修过跳舞的裕荣龄。1904年归国后才调被藏匿于宫中,在这一时代,中国的表演艺术尚处于“空窗”期。直到1907年出宫才得以在多次义演中亮相成为培植中国现代跳舞的先声。被认为“中国现代舞之父”的吴小邦在“五四新文化行为”时代受日本现代舞的影响。于1937年在上海举办小我跳舞发布会,以《拜金主义》《中庸者的哀痛》《和平的憧憬》等作品表达他对磨折深重的中国人保留处境的同情和对一切榨取人平易近的势力的憎恨。他以“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介入抗战。以自然为本源,以理想为动力,以呼吸为主导,以人生为方针成立起中国跳舞艺术。随后1967年旅美台湾跳舞家王仁璐回台湾介绍玛莎?格雷姆手艺举办初度现代跳舞发布会。60年月中,还有刘学凤在台湾试探中国现代舞首建现代舞中心,但真正在台湾卷起现代舞旋风的则是文学硕士林怀平易近。作为第一位留美返台的跳舞家于1973年成立“云门舞集”。起头挂起中国人作曲,中国人编舞,中国人跳舞给中国人看的中国跳舞风。开台湾跳舞一代新风。至今还在率领中国现代舞之势。我们已经清楚的看到了在中国现代舞的画纸上圆满地画出的现代舞的轮廓了。我国的现代舞编导、演员及作品屡次在国际舞蹈大赛中获奖……现代舞在我国的发展与普及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如何更好地吸收现代舞的创作经验,把它运用到我们的舞蹈创作中去,使它更好地在中国发展,这还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探索与研究。现代舞表现主义流派在思想上强调通过“人体”的“解放与自由”,来追求“人性的解放与自由”,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而近年来中国现代舞蹈,以其质朴而自然的舞蹈风格,清新、真实的形式表达,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有着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和文化内涵,体现着人性之本真的元初意义。《马赛曲》是在资本主义浪漫思潮汹涌的条件下孕育而生,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她的舞蹈力求摆脱传统芭蕾的束缚,随心而欲地使之与内心的感情一并表达出来,追求自然,追求人性的解放,追求自美表演得如此唯美,舞剧中处处充满着恬静的灵性及和谐的生命意义,寄托了人们对圣洁、宁静世界的向往。一个是激情澎湃式的赞扬着女性美,一个将女性美化作优美而壮丽的肢体语言,但都是用身心去赞美和表现着女性美。
二、中西方现代舞创作特点的比较
中国现代舞与西方现代舞它们有着共同的时代性和时代特征,都表现时代特定精神和各自人们的审美取向,而区别于各种传统舞蹈的风格样式和形态,都力求进行新的艺术风格形式的创造,这是跟随社会发展的必然。只是这种创造与变化,西方略早于中国。邓肯的舞蹈,风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在当时欧洲“浪漫主义思潮”已经形成,“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感情的文艺思潮遍及西方”。在艺术和文学领域都有所表现,“浪漫主义观点所以打动人心的理由,隐伏在人性和人类环境的极深处”。邓肯,她一直被世人公认为现代舞的精神领袖,被尊称为“现代舞之母”,她的舞蹈观点是舞蹈艺术应该摆脱程式化的束缚,应该“顺其自然”,使“身心合一”。艺术人格与生活人格在邓肯的身上得到统一,其代表作《马赛曲》是一部同情法国革命的作品,舞者灵魂与身体在舞蹈中高度统一,散发着自由浪漫气息的舞蹈在人们心中卷起了一阵激情和波澜,其表演形式有别于芭蕾的“束缚与僵化”。如中国现代舞蹈《云南印象》产生的时代背景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经济文化迅猛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渴望回归精神家园,渴望自然真实的情感体验。《云南印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最原生态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经过全新整合重构的形式,给人们带来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它有别于学院派舞蹈的“格式与优雅”。在舞蹈形式的表现上,邓肯的舞姿存在着大量的“大腿动作”,有一连串“有感而发的,探索、寻找和期待的过程”的动作。而在《云南印象》中这些动作的表现则主要是含蓄而唯美的,这在舞蹈中很多地方都可找到,如在表现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烟盒舞”中,用有“扭麻花”“蜻蜒点水”“鸽子渡食”等摹仿各种动物交尾带有“意味”的舞蹈动作来表现男女青年身体的亲密接触。由于中西方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各国文化底蕴的不同,各国人民审美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三、中西方现代舞审美本质的比较
从中国现当代艺术史来看,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后期是现代主义进行本土化多方面转化的时期。现代主义在中国只算是完成了本土化进程的前沿性实验,并没有充分得到社会现实与社会文化这二者的内在呼应,因而在形式诸方面也只是处于“临摹”与“后临摹”的阶段。中国现代舞和西方现代舞虽然产生与不同的时代,有着不一样的文化传承,表现的形式也各有不同,但呼唤的东西是一致的,那就是真善美,这是舞蹈的本质。二者在思想领域里也有共通的地方,那就是对“自然浪漫”的舞蹈表现形式上,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上,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但二者毕竟是产生于不同的时空里,邓肯的表现派主要受当时“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而中国现代舞则主要还是受着中华民族传统思想和时代主旋律思想的影响,受着中国改革开放后国人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思想领域中的追求的影响。舞蹈学界普遍认为:西方现代舞是在西方古典芭蕾刻板教条发展到极致时反叛而产生的,它带着鲜明的个性与自由奔放的色彩,用阐释人性与人类社会本质问题的独特语言,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现代舞表现手段和现代系统。现代舞表现派舞蹈与中国现代舞蹈这两种舞蹈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都是在一定经济文化发展之下人们在舞蹈艺术领域的要求和表现,与社会的发展都密不可分,它们代表了不同舞蹈种类的艺术特色。在思想文化上都是追求“真善美”的,二者都有着“回到自然中去”的浪漫主义思想,都是“真、善、美”的追求,但在具体表现上还受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这两种舞蹈都使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真实,生命的充沛,心灵的和谐”。
四、结论
西方表现派现代舞和我国现代舞蹈在产生的时代背景、人文思想、舞蹈形态等方面有着异同。西方文化追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受此影响,现代舞的舞者们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中一般多强调创新、真实、标新立异。而这种相对较开放的舞蹈体系与我国传统的审美标准就大相径庭了。所以,现代舞传入中国后,喜欢它、欣赏它的观众大多是较为年轻的一代。某种文化的普及与发展,必须拥有传播这种文化的广泛的群众基础。目前,现代舞在我国的发展还属于“初级阶段”,拥有的观众群相对于其他舞蹈种类来说还是较少的。现代舞要想在我国更好地发展,脱离了舞蹈观众是不行的。所以,大力宣传、普及现代舞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西方现代舞与中国现代舞蹈都在舞蹈的百花园中拥有了一席之地,绽放着各自的光彩,不同时代的人们永恒的追求即对自然的学习,对真善美的追求。
参考文献:
[1]罗斌.舞蹈鉴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张莉.当代中国十大舞剧赏析〔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3]吕艺生.舞蹈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4]邓肯.邓肯论舞蹈〔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5]孟凡翠:西方现代舞与中国原生态舞蹈比较———以舞蹈《马赛曲》和舞剧《云南印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