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Tm和~(155)Tm核高自旋态的实验研究

~(156)Tm和~(155)Tm核高自旋态的实验研究

论文题目: ~(156)Tm和~(155)Tm核高自旋态的实验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作者: 李明非

导师: 霍俊德,竺礼华

关键词: 高自旋,在束谱学,准粒子经验壳模型,壳模型计算程序,计算,超形变

文献来源: 吉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奇奇核作为研究准质子和准中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独特侯选核,近年来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对偶偶核和奇A 核,奇奇核的能级结构更复杂一些,实验上对其高自旋的研究也比较困难,这主要体现在实验上所提供的许多奇奇核的能级纲图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例如能级的激发能位置、带的组态、自旋和宇称的指定,甚至在纲图结构、级联跃迁系列的核素的归属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在稀土区中子数N≥88的缺中子核由于具有极化形变通常表现出很强的集体运动性质;而中子数N≤86 的原子核则表现为单粒子状态的非集体运动性质。中子数N=87 的(156)~Tm 是研究该核区集体运动性质和非集体运动性质过渡的最佳选择。这也引起了人们对(156)~Tm(N=87)以及155Tm(N=86)核中是否存在两种运动性质的极大兴趣。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原子核高自旋态研究的一般概况以及其物理解释的基本理论,然后介绍了在束γ谱学及其实验技术。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讨论了(156)~Tm 以及155Tm 核高自旋态的实验研究。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13 串列加速器上,通过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142Nd(19F,5n)(156)~Tm(束流能量为122.5MeV),研究了(156)~Tm 的高自旋态,实验中进行了γ射线激发函数和γ-γ符合测量,计算了γ跃迁强度和相应的方向角关联DCO 比值,分别建立了(156)~Tm 以及155Tm 核高自旋态的新能级纲图,对原能级纲图做了很大修改,使(156)~Tm 核高自旋态的能级纲图增加了19 条新γ跃迁和20 条新能级,并将自旋和宇称推至(32-);同时使155Tm 核高自旋态的能级纲图增加了17 条新γ跃迁和17 条新能级,并将自旋和宇称推至(57/2+)。

论文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原子核高自旋态的实验研究简介

1.2 问题的提出

1.3 目标核的选择

第二章 原子核高自旋态的理论模型以及布居和退激

2.1 原子核高自旋态研究的微观理论模型

2.1.1 推转壳模型

2.1.2 角动量投影模型

2.1.3 粒子-转子模型

2.1.4 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

2.2 原子核高自旋态的布居和退激

2.2.1 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

2.2.2 重离子多重库仑激发

2.2.3 重离子诱发裂变瞬发γ谱学

2.2.4 其他一些方法

第三章在束γ-γ符合实验测量

3.1 束靶组合的选择和激发函数的计算

3.2 联合在束γ-γ符合实验测量装置

3.3 HPGe-BGO 探测阵列的能量刻度

3.4 HPGe-BGO 探测阵列的效率刻度

3.5 γ-γ符合实验电子线路图

3.6 数据获取系统

第四章 (156)~Tm 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

4.1 数据处理

4.1.1 两维谱矩阵的反演

4.1.2 符合开窗以及γ谱线之间的关联

4.2 γ跃迁的强度

4.3 方向角关联-DCO 比值

4.4 (156)~Tm与奇奇同中子核的系统学比较及其能级纲图的建立

第五章 (156)~Tm 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

5.1 (156)~Tm 已有的能级纲图

5.2 数据处理

5.2.1 符合开窗以及γ谱线之间的关联

5.2.2 γ跃迁的强度

5.2.3 方向角关联-DCO 比值

5.3 (156)~Tm 与附近核的系统学比较及其能级纲图的建立

第六章 物理讨论

6.1 准粒子经验壳模型

6.1.1 原子核壳模型

6.1.2 准粒子经验壳模型

6.2 OXBASH 壳模型计算程序

6.3 (156)~Tm 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及讨论

6.4 (156)~Tm 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及讨论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另一项研究工作——超形变态原子核结构的数据评价

8.1 简介

8.2 有关 SD 的转动惯量 J 和角动量 I

8.3 数据采用原则

8.4 部分评价结果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8-26

参考文献

  • [1].奇A核125Cs高自旋态谱学研究[D]. 孙吉.吉林大学2018
  • [2].~(126)Cs的高自旋态及A~130区手征双重带研究[D]. 王守宇.吉林大学2005
  • [3].近球形核~(90)Nb和~(91)Nb高自旋态能级结构研究[D]. 崔兴柱.吉林大学2005
  • [4].~(137)La、~(138)Pr和~(98)Sr高自旋态研究[D]. 李明亮.清华大学2006
  • [5].丰中子核108,112Ru和缺中子核134,135Ba高自旋态研究[D]. 车兴来.清华大学2007
  • [6].158Tm和125Cs的高自旋态研究[D]. 周文平.吉林大学2008
  • [7].奇奇核160Tm高自旋态的实验研究[D]. 孙亮.吉林大学2008
  • [8].双奇核122Ⅰ高自旋态谱学研究[D]. 刘弓冶.吉林大学2012
  • [9].奇奇核120Sb和奇A核155Tm的高自旋态研究[D]. 刘雷.山东大学2015
  • [10].114In能级结构和174Os形状演化的研究[D]. 李聪博.吉林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129Cs,123I,129Xe,131Xe的高自旋态及原子核中的手性研究[D]. 赵延新.吉林大学2009
  • [2].130Cs手征双重带研究[D]. 王烈林.吉林大学2010
  • [3].~(126)Cs的高自旋态及A~130区手征双重带研究[D]. 王守宇.吉林大学2005
  • [4].近球形核~(90)Nb和~(91)Nb高自旋态能级结构研究[D]. 崔兴柱.吉林大学2005
  • [5].~(32)S+~(90,96)Zr准弹散射抽取势垒分布及中子转移效应的研究[D]. 吴秀坤.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5
  • [6].~(137)La、~(138)Pr和~(98)Sr高自旋态研究[D]. 李明亮.清华大学2006
  • [7].~(106)Ag磁转动与手征转动实验研究[D]. 贺创业.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6
  • [8].丰中子核108,112Ru和缺中子核134,135Ba高自旋态研究[D]. 车兴来.清华大学2007
  • [9].158Tm和125Cs的高自旋态研究[D]. 周文平.吉林大学2008
  • [10].奇奇核160Tm高自旋态的实验研究[D]. 孙亮.吉林大学2008

标签:;  ;  ;  ;  ;  ;  

~(156)Tm和~(155)Tm核高自旋态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