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胃粘附材料—白芨多糖的制备及膜粘附性体内外评价

新型胃粘附材料—白芨多糖的制备及膜粘附性体内外评价

论文摘要

白芨多糖是中药白芨治疗胃溃疡的主要成分,是一种高分子粘性化合物,由葡萄糖与甘露糖以1:4的比例聚合而成,可粘附于体内粘膜、组织相容性好,在胃粘膜表面可形成一层保护膜,起到保护和修复溃疡面的作用。本课题对白芨多糖的提取、精制、质量评价进行了研究,通过体内外粘附性能考察,为白芨多糖作为胃粘膜粘附性材料奠定基础。本课题研究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白芨多糖的制备与鉴定白芨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和有机溶剂洗涤、透析等精制处理,可获得纯度好的白芨多糖,经正交设计筛选出的最佳提取条件,制备的白芨多糖的平均收率为13.8%。对白芨多糖进行了理化鉴定和红外光谱鉴定表明白芨多糖由葡萄糖和甘露糖组成,以β糖苷键连接。第二部分:白芨多糖的质量研究1.采用硫酸-咔唑法检测白芨多糖的酸性糖成分,并进行pH值测定。硫酸-咔唑法测得白芨多糖不含酸性糖成分,pH值测定结果表明纯度越高,pH值越接近中性,测得最佳工艺制备的白芨多糖pH值为7.3。2.采用蒽酮-硫酸法,以葡聚糖T-20为对照品,建立了紫外比色测定白芨多糖含量的方法,在15 mg·L-1-50 mg·L-1范围内葡聚糖T-20的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y=48.383x+1.6295(r=0.9992,n=6);通过影响显色因素考察,确定最佳测定条件:蒽酮试剂与白芨多糖或葡聚糖T-20溶液的体积比2:1、水解时间15min、水解温度100℃,在该条件下测得白芨多糖平均含量为63.70%。3.建立了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测定白芨多糖的单糖组分的方法,以葡萄糖和甘露糖为标准对照品,水解后柱前衍生化,硼砂缓冲液50 mmol/L-1 (pH=10.5)测得白芨多糖中的单糖组分葡萄糖与甘露糖的相对比例为1:4.6。4.采用FASCO全自动流变血液快测仪,高中低三种剪切速率测定白芨多糖的粘度。测定结果表明白芨多糖是一种典型的假塑性流体,其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温度的增高而降低;粘度的测定值误差,随剪切速率增加而增加。第三部分:白芨多糖体外粘附性评价1.采用无水乙醇灌胃,成功建立了KM小鼠胃溃疡模型。2.采用自制的分离力测定仪,建立了测定分离力方法和筛选出了最佳测定条件:组织润湿时间为2 h、外加压力100 g、施压时间为15 min、加水速率为10 ml/min。测得白芨多糖对正常组织与模型组织的分离力为50.79 g/cm2、50.72 g/cm2,二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92),与Carbopol的分离力(正常29.96 g/cm2、模型29.52 g/cm2)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表明白芨多糖的粘附性优于Carbopol。3.采用自制的组织留存量测定仪,建立了组织留存量测定方法并筛选出了最佳条件:组织润湿时间为2 h、盐酸冲洗速率为20 ml/min。采用蒽酮-硫酸法、以葡聚糖T-20为对标准照品,建立了多糖组织留存量测定方法,在15 mg·L-1-50 mg·L-1范围内葡聚糖T-20的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y=0.0199x-0.0052(r=0.9990,n=6)。最佳条件下测得白芨多糖对正常组织及模型组织的留存量分别为60.64%、61.16%,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68)。4.采用分离力和组织留存量测定的最佳条件,考察pH为6.8和pH为1.2的润湿介质对白芨多糖的分离力和组织留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润湿介质pH为6.8时,白芨多糖对正常组织和模型组织的分离力分别为52.13 g/cm2、53.12 g/cm2,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40);白芨多糖对正常组织和模型组织的留存量分别为62.36%、63.05%,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52)。润湿介质pH为1.2时,白芨多糖对正常组织和模型组织的分离力分别为44.57 g/cm2、46.64 g/cm2,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39);白芨多糖对正常组织和模型组织的留存量分别为57.76%、60.43%,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46)。随润湿介质pH的降低,白芨多糖对正常粘膜与模型粘膜的分离力降低,组织留存量也降低。第四部分:白芨多糖膜粘附性体内评价以硫酸钡试剂造影、X射线检测,建立了白芨多糖体内粘附性评价方法,考察白芨多糖在正常组及模型组大鼠的胃内滞留情况。结果表明白芨多糖在正常大鼠及模型大鼠体内均有较强的粘附性,在模型组织内的滞留时间(>24h)比正常组织内的滞留时间(<24h)长,且随浓度增加,粘附性增强。白芨多糖作为一种新型的膜粘附材料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课题首次对白芨多糖的体内外粘附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证实白芨多糖对胃粘膜有很强的粘附性,在损伤的模型大鼠胃内的滞留时间较正常大鼠胃内滞留时间长,其粘附性与白芨多糖的浓度呈正相关,从而为白芨多糖作为一种新型的胃粘附载体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

  •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白芨多糖的制备及鉴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提取条件
  • 2.2 白芨多糖的制备
  • 2.3 紫外扫描
  • 2.4 多糖鉴定
  • 3 小结
  • 第二部分 白芨多糖的质量研究
  • 第一节 酸性糖检测及PH 值测定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3 小结
  • 第二节 多糖含量测定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3 小结
  • 第三节 多糖中单糖的组分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3 小结
  • 第四节 白芨多糖的粘度测定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3 小结
  • 第三部分 白芨多糖体外粘附性评价
  • 第一节 白芨多糖体外评价方法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3 小结
  • 第二节 白芨多糖体外粘附性能影响因素评价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3 小结
  • 第四部分 白芨多糖胃粘膜粘附性体内初步评价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动物模型
  • 2.2 X 射线检测
  • 3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文献综述:天然多糖的研究进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新型胃粘附材料—白芨多糖的制备及膜粘附性体内外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