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疾病、病程、病情对眩晕病证候组成指标的影响以及TCD检测在眩晕病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价值。用病证结合的模式,对辨证为痰湿中阻、肝肾不足的120例眩晕病人,比较分析不同疾病、不同病程、不同病情下眩晕证候指标分布特点,对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进行TCD检测,探索眩晕病复合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并对主观症状的客观标准进行初步探讨。内容:论文主要包括眩晕病中医复合证候的临床研究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的TCD观察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眩晕病的定义、病因病机、证候的认识和证候诊断的现代研究。临床研究部分对120例痰湿中阻、肝肾不足证眩晕病人,观察不同疾病、不同病程、不同病情下的证候指标分布并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单一证型与诊断依据重新调整证候诊断组成指标。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发病机制、各种客观检查技术的应用、TCD技术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及评价中的应用和眩晕病中医证候与TCD之间的相关研究。临床研究部分对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的眩晕患者,不同年龄、不同病程、不同眩晕轻重下进行TCD检测,分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在不同影响因素下TCD检测结果的特点,并对其中38例痰湿中阻兼肝肾不足证眩晕患者与22例单一证候眩晕患者进行TCD检测,分析不同证候之间的TCD差异。结果:120例痰湿中阻、肝肾不足眩晕病人的证候指标在不同影响因素下分布不同。两种疾病相比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呕吐症状较为突出,高血压病患者头痛、耳鸣、胸闷、腰膝酸软症状较为突出;病程一年以下为呕吐症状突出,而病程一年以上为耳鸣、心慌、失眠、胸闷、头痛为主;病情重的患者以胸闷、心慌、头痛症状突出与病情轻者有显著差异。说明每个证候都有其属性证候指标,复合证候诊断应涵盖单一证候指标的属性,提示我们在判定痰湿中阻兼肝肾不足证复合证候时,痰湿中阻和肝肾不足两种证候的代表症状都应同时具备方可诊断,如胸闷、恶心、呕吐必具一项,耳鸣、失眠、腰膝酸软必具一项。依据此标准调整证候诊断组成指标,满足条件的痰湿中阻兼肝肾不足证候患者89例,其中高血压病眩晕5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38例。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病人,两个年龄段比较,两侧椎动脉Vd、右侧椎动脉PI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椎动脉Vs、两侧椎动脉Vd、左侧椎动脉PI、基底动脉Vm异常血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眩晕发作时TCD各项检查指标显示,收缩期异常血管数占56.75%,舒张期异常血管数占58.99%,平均流速异常血管数占51.21%,三项指标以血流速度降低为主,搏动指数异常占53.63%,阻力指数异常占29.67%,两项指标均以升高为主。随着发病年龄的升高,收缩期、舒张期血流速度降低为主,搏动指数则增高为主。在不同病程和不同病情,TCD各项指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痰湿中阻兼肝肾不足证眩晕患者TCD血流速度异常血管数为,收缩期血流速降低血管数占52.6%,升高血管数占9.6%;舒张期血流速降低血管数占51.8%,升高血管数占6.1%;平均流速降低血管数占48.2%,升高血管数6.7%,三项血流速度异常指标均以血流速度降低为主;搏动指数升高占42.1%,降低占12.3%,搏动指数异常以升高为主,阻力指数升高占25.0%,降低占10.4%,阻力指数异常也以升高为主。复合证候与单一证候TCD异常血管数比较,复合证候左侧椎动脉Vs异常血管数与单一证候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证候左侧椎动脉Vs降低血管数多于单一证候血流速度降低血管数。其余指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每一个证候都有支持其证候的特异证候指标,判定痰湿中阻兼肝肾不足证复合证候时,痰湿中阻和肝肾不足两种证候的代表症状都应同时具备方可诊断。眩晕病同一复合证候因疾病诊断、病程、病情轻重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症状分布与联系强度,这与正邪交争、此消彼长、病证不断地动态变化的中医学认识相符,因此制定证候诊断标准要考虑疾病、病程、病情对证候的影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TCD各项指标提示,随着发病年龄的升高,收缩期、舒张期血流速度降低,搏动指数则增高。说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脑血流动力学障碍和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以及脑血管弹性减低。痰湿中阻兼肝肾不足证眩晕患者TCD各项指标异常血管数显示,血流速度以降低为主,而搏动指数则增高为主,与单一证候眩晕患者TCD异常血管数比较,左侧椎动脉Vs异常血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熊燕主任治疗眩晕病的学术经验总结[J]. 基层医学论坛 2020(28)
- [2].眩晕病的中医药治疗体会[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04)
- [3].浅析眩晕病案一例[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90)
- [4].从通便润肠的角度治疗眩晕病20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09)
- [5].杜秀娟教授“从肝论治”眩晕病临床体会[J]. 光明中医 2016(15)
- [6].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眩晕病方药规律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7)
- [7].如何护理眩晕病人[J]. 家庭生活指南 2020(07)
- [8].有些头晕是耳朵惹的祸[J]. 家庭科技 2016(10)
- [9].七成眩晕病根源在耳朵 专访武警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单希征[J]. 人民周刊 2016(14)
- [10].从求医无门到治愈有望——让医生头疼 病人头晕的眩晕病[J]. 养生大世界 2014(07)
- [11].眩晕病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39)
- [12].眩晕病(证)学术源流探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12)
- [13].急性眩晕病的中医辨证治疗[J]. 生物技术世界 2015(06)
- [14].三藤汤眩晕病治验举隅[J]. 饮食科学 2018(02)
- [15].眩晕病源流考[J]. 中医文献杂志 2011(01)
- [16].眩晕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经颅多普勒相关性分析[J]. 广西中医药 2011(04)
- [17].眩晕病源流考[J]. 天津中医药 2010(06)
- [18].近年有关中医眩晕病证的实验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01)
- [19].眩晕病例60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08(25)
- [20].袁海波教授辨治眩晕病经验探讨[J]. 中医研究 2018(03)
- [21].耳科眩晕病人生活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 循证护理 2018(03)
- [22].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证型变化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27)
- [23].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 光明中医 2016(16)
- [24].耳科急性眩晕病30例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07)
- [25].《内经》对眩晕病的认识[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21)
- [26].眩晕病治疗的重要进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复位治疗[J]. 武警医学 2009(04)
- [27].辨证治疗眩晕病临床心得[J]. 河南中医 2008(07)
- [28].门诊眩晕病人342例的鉴别诊断[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8(17)
- [29].万远铁治疗眩晕病思辨特点浅析[J]. 山西中医 2019(04)
- [30].陈华德教授治疗眩晕病的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J]. 现代中医药 2018(03)
标签:经颅多普勒超声论文; 眩晕论文;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论文; 证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