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自从上世纪年代90年代以来,我国的公路交通特别是高速公路交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同时交通事故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碰撞事故是最具代表性的事故形式,如果能够在事故发生前提醒驾驶员并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对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则是非常有用的。本论文以此为前提,对汽车防撞控制系统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分析了汽车防撞控制系统的总体构成,把系统分为主控单元子系统、雷达测距子系统、信息采集单元子系统和显示-声光报警子系统四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对实用的安全距离计算模型进行了简化,确定了其中一些参数的取值。防撞控制系统采用两级报警,在危险报警时,如果驾驶员没有任何操作则执行器动作控制自车车速直至安全。为了降低系统的虚警率,本系统在驾驶员采取转向、松油门和制动时均实施了报警抑制。建立车辆动力学系统仿真模型,模型充分考虑了发动机、液力变矩器、自动档位切换中非线性因素的影响,从而能较精确地模拟原型车的实际行驶工况,为研究工作提供满意的仿真平台。同时,还初步探讨了基于有限状态机理论(FSM)的Stateflow语言及其在仿真系统切换控制中的应用。在理想的交通环境,采用节气门控制自车速度就能达到很好的防撞控制效果。基于电子节气门结构的非线性,设计了电子节气门的模糊控制算法,并对电子节气门的软硬件进行了设计。最后对防撞控制系统在汽车中的工作环境及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并在雷达测距子系统、显示子系统及语音报警子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的影响,设计了这些子系统的硬件电路,并对相应的子系统进行了软件编程。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及现状1.2 汽车主动防撞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1.2.1 汽车主动防撞系统的类型1.2.2 汽车主动安全的研究内容1.3 车距探测技术比较及防撞雷达的发展状况1.3.1 车载距离探测技术比较1.3.2 毫米波防撞雷达的发展状况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1.4.1 课题的研究意义1.4.2 课题研究的内容第2章 防撞控制系统设计及安全模型建立2.1 防撞控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2.2 安全模型建立的理论依据2.3 安全模型建立的原则2.4 安全模型的建立2.5 安全模型主要参数的确定2.5.1 自车速度值的确定2.5.2 自车制动减速度值的确定2.5.3 驾驶员反应时间值的确定2.5.4 制动器协调时间的确定2.5.5 安全间距的确定2.6 主要参数确立后的安全模型2.7 本章小结第3章 汽车纵向动力学模型建立3.1 防撞控制系统的控制问题描述3.2 汽车纵向动力学模型的建立3.2.1 发动机模型3.2.2 液力变矩器及自动变速器模型3.2.3 车辆行驶系及整车模型3.2.4 车辆纵向动力学系统整体模型3.3 车辆逆纵向动力学系统模型3.4 本章小结第4章 防撞控制系统执行器的设计与仿真4.1 电子节气门模糊控制算法设计4.2 电子节气门执行器硬件设计4.2.1 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整体设计4.2.2 节气门驱动电路设计4.3 电子节气门执行器软件设计4.3.1 主程序设计4.3.2 系统中断子程序4.3.3 输入信号的A/D转换4.3.4 脉宽调整输出4.4 仿真试验4.5 本章小结第5章 防撞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5.1 防撞控制系统工作环境分析与可靠性设计5.1.1 汽车工作环境5.1.2 防撞控制系统硬件可靠性设计5.1.3 防撞控制系统软件可靠性设计5.2 控制芯片介绍5.2.1 P87C591芯片介绍5.2.2 P87C591的主要电路5.3 毫米波雷达测距子系统的设计5.4 液晶显示模块设计5.4.1 接口协议5.4.2 应用程序示例5.5 语音报警模块设计5.5.1 语音芯片介绍5.5.2 语音报警实现5.5.3 应用程序示例5.6 本章小结第6章 全文总结及期望6.1 全文总结6.2 期望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防撞控制系统论文; 安全距离论文; 电子节气门论文; 模糊控制论文; 雷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