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活性炭具有丰富的孔结构,常用作脱色、除味和制作防毒面具的吸附剂等。自上世纪30年代,人们开始使用活性炭来脱除气体中的硫化氢,它具有脱硫效率高、硫容量高、脱硫精度高(完全脱除)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石油、化肥等行业的精脱硫。本论文针对煤气低温脱硫,研制了改性活性炭脱硫剂,并对活性炭煤气脱硫装置和脱硫工艺进行了设计。首先,制备了具有不同孔结构的改性活性炭脱硫剂,研究了活性炭孔结构对脱硫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的孔容对脱硫剂硫容量的影响大于比表面积的影响,而孔容和硫容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孔径在0.94~4.3 nm范围内的微孔脱硫效果最佳,在该孔径范围内的孔越多,脱硫剂的硫容量越大。此外,研究了浸渍剂和添加剂含量对脱硫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浸渍剂含量为6%,添加剂量为0.05%时,脱硫剂的硫容量可达60%以上。其次,研究了脱硫操作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空速、氧含量等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脱硫工艺条件为:氧含量与硫化氢含量的比为4:1,气体湿度为80-100%,脱硫温度为35-40℃,以及较低的空速。基于实验结果,提出了吸附水膜内催化氧化硫化氢的浸渍活性炭低温脱硫过程的机理:气体中的水分在活性炭孔表面被吸收后形成一层水膜,H2S和O2通过扩散进入活性炭孔道后溶解于孔表面的水膜中,其中H2S在水膜中离解成H+和HS-02分子被活性炭表面吸附活化进而与已水解的HS-发生反应生成硫,沉积在活性炭孔表面。最后,对5500m3/h煤气的工业脱硫装置进行了设计,并作了运行经济和成本评估,表明浸渍活性炭脱硫用于高档陶瓷行业将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三嗪类液体脱硫剂的性能评价方法[J].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2].环保脱硫剂制品项目[J]. 乙醛醋酸化工 2020(03)
- [3].一种新型催化脱硫剂在水泥窑尾烟气脱硫中的应用[J]. 水泥 2020(03)
- [4].水泥生产工艺中新型脱硫剂的使用分析[J]. 产业科技创新 2019(35)
- [5].适用于井口的三嗪类液体脱硫剂快速评价方法[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06)
- [6].锌基合成气深度精脱硫剂开发及性能分析[J]. 工业催化 2020(08)
- [7].铁系脱硫剂脱除硫化氢的研究实验[J]. 辽宁化工 2020(10)
- [8].水泥生产工艺中新型脱硫剂的研究与应用[J]. 江苏建材 2019(03)
- [9].水泥生产工艺中新型脱硫剂的研究与应用[J]. 水泥工程 2019(03)
- [10].原油化学脱硫剂的研究进展[J]. 当代化工 2018(02)
- [11].高温煤气脱硫剂发展现状研究[J].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018(04)
- [12].烧结处理焦炉煤气废脱硫剂的研究与应用[J]. 烧结球团 2017(01)
- [13].催化氧化精脱硫剂在食品二氧化碳生产中的应用[J].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6(01)
- [14].关于低温甲醇洗放空尾气硫化物精脱硫剂的探讨[J]. 化工管理 2016(20)
- [15].原油化学脱硫剂的研究与应用现状[J]. 油田化学 2015(02)
- [16].煤气干法脱硫剂的研制[J]. 新疆化工 2011(02)
- [17].低温锌基脱硫剂研究进展[J].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018(02)
- [18].添加铁渣对钠基脱硫剂性能影响的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17(05)
- [19].纳米零价铁脱硫剂的制备及其脱硫性能评价[J]. 环境工程学报 2017(05)
- [20].铁系脱硫剂的专利技术研究[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5(12)
- [21].负载型中孔碳气凝胶脱硫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J].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2016(01)
- [22].湿法烟气脱硫系统采用电石渣为脱硫剂的试验研究[J]. 中国电力 2016(08)
- [23].烟台盛利达冶金辅料有限公司钢铁脱硫剂[J]. 现代铸铁 2014(06)
- [24].国内外高温脱硫剂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J]. 辽宁化工 2015(03)
- [25].烟台盛利达冶金辅料有限公司钢铁脱硫剂[J]. 现代铸铁 2015(03)
- [26].凹凸棒黏土脱硫剂脱除3-甲基噻吩的实验研究[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3(01)
- [27].干法脱硫剂的优选及在河嘉203H井的应用[J]. 河南化工 2012(Z4)
- [28].干法脱硫剂的优选及在河嘉203H井的应用[J]. 内江科技 2012(12)
- [29].一种石灰系复合脱硫剂组分的定量分析方法探讨[J]. 冶金分析 2011(11)
- [30].天然气复合三元脱硫剂Cu-Zn-Ni/Al_2O_3性能的实验研究[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