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脑血管疾病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条件改善,人们的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等发生了重要变化,导致本病的发病率增加,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针刺治疗脑血管疾病有较理想的疗效,被临床广泛应用。针刺能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的多项指针,调整机体状态,发挥脑保护作用,促进功能改善。本实验观察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大鼠痛阈的改变、脑损伤区病理形态、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神经性一氧化氮合酶(nNOS)、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外周血白介素-1β(IL-1β)的变化及针刺的影响,从多个角度验证了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目的:通过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变化,损伤前后痛阈的改变,循环血中IL-1β含量的变化;脑组织NGF、eNOS、nNOS的表达情况及电针“曲池”、“后三里”穴,对以上各指标的影响,研究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并探讨针刺作用的机制,为进一步探索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1)栓线法闭塞大鼠大脑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模型);(2)电针“曲池”、“后三里”穴作为治疗手段;(3)采用冷刺激的方法观察大鼠痛阈的变化;(4)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缺血侧脑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5)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IL-1β的含量的变化;(6)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大鼠脑组织缺血损伤区NGF、eNOS、nNOS表达的变化。结果:(1)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缺血皮质出现神经元变性坏死,脑损伤和程度随时间进展而加重,电针可以减轻缺血区的损伤程度;(2)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痛阈降低,但随时间的变化痛阈改变不大,针刺可以提高大鼠脑损伤后的痛阈;(3)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外周循环血IL-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电针可降低外周血中IL-1β含量;(4)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损伤区NGF表达上调,针刺可以增强脑损伤区NGF的表达,并且使NGF保持在较高水平;(5)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OS的两种不同亚型神经型一氧化氮和酶(n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和酶(eNOS)均有表达,针刺可以使nNOS表达减弱,eNOS表达增强。结论:(1)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早期缺血区皮质可见神经元变形坏死等病理征象,针刺能够减轻缺血区损伤程度,发挥脑保护作用;(2)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大鼠痛阈发生改变,电针可以增强脑损伤大鼠对痛刺激的耐受程度;(3)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循环血中IL-1β在缺血6h即明显增高,12h时达到高峰,IL-1β通过多种途径介导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电针可以降低IL-1β外周血中的含量,降低脑损伤程度;(4)脑损伤区可见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细胞存在,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nNOS是神经毒作用的重要物质,针刺可以明显降低nNOS的表达,使其表达量呈下降趋势;(5)脑损伤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eNOS一方面发挥脑保护作用,而且可以促进损伤区血管的修复和再生,模型组eNOS表达逐渐减少,而针刺可以使它表达上调;(6)脑损伤区可见神经生长因子(NGF)阳性细胞,模型组表达呈下降趋势,针刺可以增强NGF表达,使其维持在较高水平,从而促进脑保护和修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