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信用风险作为经济活动中一种最重要的金融风险形式,虽已引起经济理论工作者、企业家、投资者、及消费者的高度关注,但就信用风险的定义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里我们认为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信用风险还包括由于借款人信用变动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发生变动而引起的损失的可能性。因此,不难看出,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上最基本,也是危害较大的一类风险,其防范与管理一直是各国金融业者努力设法解决的问题。商业银行是以追逐利益为目标,以经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对象的,有综合功能的特殊企业。由于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银行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会使商业银行在经营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而信用风险则是这其中最主要的风险,因而对信用风险的规避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体制改革中面临着信用集中化程度高,银企关系复杂的问题。以存贷款为主导的传统融资方式在市场的融资结构中还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以股票、债券为主导的证券融资还处于从属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以存贷款为主导的传统融资方式所具有的非流动性和非交易性使得信用风险难以分离、量化和交易,这客观上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新型的工具来对信用风险进行管理,信用衍生工具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信用衍生产品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用于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其产生的初衷是出于商业银行转移信用风险的需要。虽然信用衍生产品出现的时间不长,但由于其交易量迅速膨胀、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参与交易的机构众多,因而对金融机构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运行方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信用衍生产品从根本上可以被认为是通过对传统金融衍生工具的再造而赋予其风险管理的功能而产生和出现的,其出现为信用风险的管理开辟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手段,它使得对信用风险得管理从消极和被动的回避风险的传统方式向积极和主动的组合风险管理所转变,它的存在可以使信用风险的流动性和可交易性增强,在提高组合收益和表现风险组合的高度结构化方面有重大作用,进而提高了整个市场规避风险的能力。传统上,商业银行进行信用风险的管理是通过尽量减少违约的机率,也就是对贷款者进行选择,从而尽量避免给有可能违约的贷款者进行贷款。传统方法的特点是希望事先对贷款者进行有效区分,从而减少违约的可能性,它侧重于对信用风险进行事前防范。目前,我国银行管理信用风险的传统方法主要有抵押、质押、保证、内部控制、信用分析等。我国银行现有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在过去的实践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增强了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但这并不能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就不需要进一步增强信用风险管理效率。首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热然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其次,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的实质只是在金融体系内部对不良资产的归属进行再分配,金融体系的信用风险的总体水平并不会因为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而下降。第三,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的回收额只能占到不良资产总额中很小的一部分,整个金融体系仍然承担了大部分的损失,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员会统计,2006年第一季度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合计资产回收率仅为24.20%,其中现金回收率仅20.84%。由此不难看出,虽然我国银行现有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在过去信用风险管理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局限性亦不可忽视。正是因为其局限性的存在,探索新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实现信用风险管理工具的创新才具有必要性。目前我国银行管理信用风险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较为落后,主要停留在通过信用分析和审查等内部控制进行预防性的静态管理,而缺乏积极主动、动态的管理方法。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有逐步提高的趋势,但是从整体上来说,仍然显得较为薄弱。鉴于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有必要将其消极、被动回避风险变为积极、主动的组合风险管理,而信用衍生工具应用于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具有必要性,它是实现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创新的有效途径。在众多的信用衍生工具中,信用违约互换具有定价简单,比较成熟的相关规定以及交易平台,此外信用违约互换的灵活性也使得其成为最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现状以及目前的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的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的现实经济环境下,在发展信用违约的互换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与阻碍,还会遇到诸如交易对手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和监管风险以及定价风险等诸多衍生风险,这就需要我们对相关的各个方面都了解透彻,选择一条最适合我国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之路。考虑到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在风险管理能力上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信用违约互换在国际先进银行和机构投资者之间应用较为广泛,他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而,在选择我国银行应用信用违约互换时,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循序渐进地推进。由于信用违约互换交易在我国几乎处于空白,加上其应用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和风险性。因此可以采取试点运行,先在银行同业之间进行试点应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再在国内银行和国内机构投资者之间应用。最后,待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完善后,再向外资银行和国外机构投资者开放。本文分五部分对商业银行运用信用衍生工具对其风险管理进行相关论述。第一章是导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本文的逻辑结构和研究方法。通过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对比,得出信用衍生工具在我国还是一个相对崭新的研究领域,学术界对信用衍生工具的研究还只限于讨论相关的概念及国外的应用实践,信用衍生工具虽然已经引起银行业和其他各类金融机构的重视,但还缺乏深入研究,不够深入,这与我国目前还缺乏完备的金融市场,相关信用数据确实有关。第二章介绍了相关的信用衍生产品的概念、特征与结构形势,以及通过各种信用衍生工具之间的比较,得出各自的相对优势。第三章则通过信用衍生产品的定价功能以及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作用方面进行相关论述。进而得出信用衍生工具在银行规避信用风险方面有显著作用。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是整个文章的重点。其中第四章首先通过介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现状,分析其中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找出现有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的局限所在,从而找到改革目标和方向,为下一章选取适合我国发展情况饿信用衍生产品做好铺垫。文章的第五章通过国外开展信用衍生工具的相关启示及经验提出最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信用衍生工具——信用违约互换,并提出了对其在我国实施步骤的建议。本文在分析信用衍生工具避险原理、合同结构、主要优点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现阶段具体金融实践,阐明了在我国具体应当如何设计信用衍生工具应用方案,做到了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结合国际信用衍生工具市场状况分析我国实际情况时所采用的相关数据均是来自可能获得的最新资料,保证了论证的有效性与时效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信用风险管理方略谈[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20(03)
- [2].《信用风险管理》[J]. 中国信用 2020(05)
- [3].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J]. 财经界 2020(13)
- [4].国内大宗贸易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与建议[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20)
- [5].大数据背景下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以Z银行为例[J]. 区域金融研究 2018(12)
- [6].金融产品在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总会计师 2019(09)
- [7].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挑战与应对[J].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8(03)
- [8].信用风险管理的意义[J]. 现代经济信息 2018(03)
- [9].地方股份制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8(15)
- [10].林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管理探析[J]. 林业经济问题 2016(06)
- [11].浅谈当前经济形势下的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 时代金融 2017(08)
- [12].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信用风险管理分析[J]. 时代金融 2017(09)
- [13].经济新常态视野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探讨[J]. 商场现代化 2017(09)
- [14].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 西部皮革 2017(06)
- [15].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的创新途径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7(08)
- [16].中小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信用风险管理思考[J]. 经贸实践 2017(22)
- [17].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思考与建议[J]. 清华金融评论 2017(09)
- [18].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思考[J]. 商场现代化 2015(24)
- [19].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商 2016(02)
- [20].我国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J]. 西部皮革 2016(08)
- [21].刍议信用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J]. 当代会计 2016(05)
- [22].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思考[J]. 电子制作 2015(06)
- [23].信用衍生品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 财务与金融 2015(04)
- [24].大数据背景下的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19)
- [25].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 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 2018(05)
- [26].浅谈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 中国民商 2018(10)
- [27].CDS是大空头吗?[J]. 金融世界 2016(12)
- [28].新常态下关于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J]. 北京金融评论 2016(03)
- [29].医药流通企业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管理[J]. 财会学习 2020(32)
- [30].百年大变局下推进信用风险管理变革(上)——基于监管合规的市场化数字化全球化的持续演进[J]. 国际金融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