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心”是庄子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以“道”为标准,“心”具有两重性,其基本样态可划分为合道之心与不合道之心,它们分别指称心的本然状态和非本然状态。心与性的关系体现为性与本然之心的关系和性与非本然之心的关系。本然之心与性是一致的、无矛盾的,非本然之心与性则不相融合、互相矛盾。非本然之心违反人之本性,如果人们陷于其中而不知自拔,则会戕害于性。因此,心性之修养最终落实在克服、超越心的非本然状态而使之达于本然状态;为实现这一目标,庄子倡导“安命”与“乘物”。心和气在庄子哲学中是互相贯通的:从气的角度观心,可以看到气对心的影响;从心的维度看气,可以知晓心对气的自主性与灵动性。进一步而言,如何消除两者之间的矛盾,以达到心平气和的目的,是庄子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心与形共同构成生命的现实存在,然而对人而言,心重于形,心才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并且心乃是不死的存在。基于形体对心灵的束缚以及心在生命本质的层面之于形体的重要性与优越性,庄子提倡弃形从心、忘却形体的存在。心与形都同时兼有化与不化这两个方面的特征。心知分为感性之知、理性之知与神明之知三种不同的种类:前两种乃世俗小知,后一种乃神明真知。心若要获得对“道”的认识即神明真知,就要做到虚、一、静。荀子所言的“虚壹而静”与庄子所言之虚、一、静有相通之处,亦有不同与差异。心灵有着不同的境界:从“有有”到“有无”,再到“无无”,最后进至“无有”,心灵在此过程中显示出四种境界。心灵在此四种境界中分别表征出的样态是:“心灵之困”、“心灵超越”、“心灵之忘”与“心灵逍遥”。在社会治理方面,庄子在批判儒家以仁义论心的同时,提出了天下的统治者所应具备的理想之心——无为之心,并指出至人实践治道的总原则是“用心若镜”。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庄子的自由思想[J]. 武汉学刊 2008(03)
- [2].《庄子》荒诞情结谫析[J].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6)
- [3].存在、状态与“自然”——论庄子哲学中的“自然”[J]. 现代哲学 2018(03)
- [4].庄子与情绪修养[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8(10)
- [5].庄子哲学中人之存在的双重维度[J]. 中国道教 2016(06)
- [6].庄子哲学与当代艺术内在精神的契合[J]. 湖南包装 2016(04)
- [7].打开庄子哲学的“众妙之门”——评《庄子哲学讲记》[J]. 中国图书评论 2017(04)
- [8].“薪火之喻”:庄子哲学中的生死关系及内在的两重张力[J]. 关东学刊 2016(09)
- [9].庄子哲学中“道体”与“实体”的通约[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 [10].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导读[J].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9(Z2)
- [11].庄子的逍遥精神[J]. 知识文库 2018(02)
- [12].重读《庄子》有所思——常读庄子,有助于缓解颈椎病(上)[J]. 南腔北调 2018(08)
- [13].存在与自由——《庄子》逍遥思想探究[J]. 明日风尚 2017(01)
- [14].从《逍遥游》到《齐物论》——庄子境界哲学的趣旨与深化[J]. 老子学刊 2017(01)
- [15].庄子的自由观[J]. 高考 2017(24)
- [16].看我多逍遥[J]. 中学生天地(C版) 2017(10)
- [17].电影《铁道员》中庄子哲学观的美学呈现[J]. 戏剧之家 2020(31)
- [18].主持人按语[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0(10)
- [19].试论庄子哲学中的“真知”[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6)
- [20].方东美视野下的庄子哲学[J]. 管子学刊 2020(01)
- [21].忘知以入道:论《庄子》的知识观[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9(10)
- [22].庄子“爱”的哲学及其当代启示[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8(01)
- [23].庄子哲学的双维性[J]. 前沿 2017(09)
- [24].《庄子哲学之诠释与重建》出版[J]. 哲学动态 2016(02)
- [25].庄子哲学的现代启示[J]. 荆楚学刊 2016(03)
- [26].庄子哲学中生命的问题:真实的假装[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5(04)
- [27].生命“无”境:庄子哲学“本无论”文本的解释学阅读——简论《庄子》一书以“无”为核心的概念系统[J]. 中国美学研究 2018(02)
- [28].庄子之“忘”的生命哲学[J]. 北方文学 2019(12)
- [29].《庄子》神话的分类与析义[J]. 北方文学 2019(15)
- [30].天下何以有庄子——《庄子译注》读后感[J]. 散文百家 2018(08)
标签:庄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