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不同紫茎泽兰种群耐旱与耐热性的评价及耐热性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植物学
作者: 苏秀红
导师: 强胜
关键词: 紫茎泽兰,种群,耐旱性,耐热性,高温胁迫,双向电泳,蛋白质
文献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原产于中美州的墨西哥,自20世纪40年代入侵我国以来,迅速在我国西南地区扩展蔓延,并对当地的农、林牧业造成极大的危害。该草入侵新的生境后能够迅速扩展蔓延,并强烈排挤其它植物的生长,在生态系统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甚至形成大面积的单优势种群,这与其强的生态适应能力密切相关。但国内外对紫茎泽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生物学特性、危害及防除方面,有关其不同分布范围种群对逆境适应性差异的研究还鲜有报道。本文以采自分布范围不同的紫茎泽兰为研究材料,在干旱和高温胁迫下比较其适应性,目的是筛选鉴定出耐性、敏感种群试图进一步从生理生化角度揭示其生态适应性差异的原因。 通过相对发芽率、萌发抗旱指数、活力指数3个指标,研究了14个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的耐旱能力,并采用模糊隶属法对14个不同种群的耐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耐旱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云南罗平、四川攀枝花、云南元江种群较为耐旱,耐旱隶属函数总平均值分别0.766、0.689、0.658;云南思茅种群则较为敏感,耐旱隶属函数总平均值为O.065。 采用人工模拟气候法、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法(测定了净光合速率、丙二醛、光化学效率)比较了17个不同种群紫茎泽兰的耐热性。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后云南元江与其他种群相比热害指数最低、隶属函数值较高,最为耐热,其次为云南元谋种群;而云南大理种群1热害指数较高,隶属函数均值也较低。其次为广西隆林,被认为是敏感种群。结合其生境来看,恶性杂草紫茎泽兰种群之间的这种差异性反映了其对入侵地环境的适应性。 以耐热性强的云南元江和差的云南大理种群1及介于中间的云南曲靖、贵州黄果树等4个种群为材料进一步研究了它们不同发育时期(二叶一心期、三叶一心期、四叶一心期)、不同温度(35℃、40℃、45℃)处理及黑暗条件下的耐热性,结果表明3-4叶期紫茎泽兰能够反映各种群耐热性。与35℃相比,40℃、45℃高温处理能在较短时间内区分出各种群的耐热性。但在相同时间处理内45℃高温处理植株伤害较重,各种群形态区分不如40℃处理明显。黑暗高温处理与光照条件相比,各种群受害较为严重。处理48h后各种群叶片几乎全部变褐死亡。 进一步测定了40℃高温胁迫0h、8h、16h及再常温恢复6h后,上述耐热性不同的4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紫茎泽兰研究进展
1.1 紫茎泽兰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2.植物耐热性研究进展
2.1 植物耐热研究采用的方法
2.2 植物对高温胁迫下的响应
3.植物热激蛋白研究进展
3.1 热激蛋白的种类
3.2 植物热激蛋白的特性
3.3 植物热激蛋白的功能
3.4 植物热激蛋白分子方面的研究
3.5 热激蛋白的定位
4.双向凝胶电泳技术、质谱技术及其在植物逆境生理研究中的应用
4.1 双向电泳技术
4.2 质谱技术
4.3 植物蛋白质数据库
4.4 在植物逆境生理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章 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种子萌发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分胁迫对不同种群发芽率的影响
2.2 水分胁迫对不同种群紫茎泽兰萌发抗旱指数的影响
2.3 水分胁迫对不同种群紫茎泽兰活力指数的影响
2.4 综合评价
3 讨论
第三章 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耐热性差异的比较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温胁迫下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热害指数
2.2 高温处理后各种群生理指标的变化
2.3 不同种群紫茎泽兰耐热性综合评价
3 讨论
第四章 不同条件下紫茎泽兰各种群耐热性的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叶龄紫茎泽兰各种群耐热性的比较研究
2.2 不同温度处理下各种群的受害情况
2.3 高温黑暗处理下各种群的受害情况
3.讨论
第五章 不同耐热性紫茎泽兰种群高温胁迫下生理生化指标的比较研究
1.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2.结果与分析
2.1 高温胁迫对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2.2 高温胁迫对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3 高温胁迫对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2.4 高温胁迫对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2.5 高温胁迫对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H_2O_2含量的影响
3.讨论
3.1 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紫茎泽兰种群的耐热性
3.2 不同种群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净光合速率及H_2O_2参数相互协调,共同反映植物对高温胁迫适应能力
第六章 高温胁迫对紫茎泽兰叶片蛋白合成的影响
1.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蛋白提取方法的研究
2.2 不同温度下紫茎泽兰蛋白合成的变化
2.3 耐热性不同紫茎泽兰种群高温胁迫下蛋白合成的比较研究
3.讨论
第七章 不同耐热性紫茎泽兰种群高温胁迫下蛋自表达的比较研究
1 材料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高温胁迫下不同耐性种群蛋白变化的比较研究
2.2 高温胁迫下部分蛋白质的确认
3.讨论
全文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2006-10-20
参考文献
- [1].紫茎泽兰淋溶主效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旱稻幼苗的作用机理[D]. 杨国庆.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 [2].紫茎泽兰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种群结构分析[D]. 桂富荣.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 [3].外来物种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入侵机制的研究[D]. 王文琪.西南大学2006
- [4].紫茎泽兰入侵导致的土壤环境变化及其对不同物种的反馈影响[D]. 田耀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7
- [5].紫茎泽兰群体遗传变异分析及化感作用相关基因的克隆[D]. 黄文坤.湖南农业大学2007
- [6].低温胁迫过程中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热激蛋白基因的作用[D]. 宫伟娜.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 [7].紫茎泽兰灭蚜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灭蚜机理研究[D]. 王一丁.四川大学2002
- [8].紫茎泽兰中倍半萜化合物的抗菌活性、作用机理及水解规律研究[D]. 刘晓漫.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
- [9].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耐低温种群生理分化的分子生态适应机制[D]. 李慧.南京农业大学2008
- [10].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致病型链格孢菌毒素(Tenuazonic Acid)作用靶标与杀草机理的研究[D]. 陈世国.南京农业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紫茎泽兰入侵生态学研究[D]. 于兴军.武汉大学2005
- [2].中国西南地区植物群落的可入侵性与紫茎泽兰的入侵[D]. 卢志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
- [3].紫茎泽兰淋溶主效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旱稻幼苗的作用机理[D]. 杨国庆.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 [4].紫茎泽兰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种群结构分析[D]. 桂富荣.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 [5].两个早稻品种耐热性生理及分子遗传基础的研究[D]. 张桂莲.湖南农业大学2006
- [6].外来物种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入侵机制的研究[D]. 王文琪.西南大学2006
- [7].三种相思苗期耐旱、耐寒性选择与寒胁迫诱导的cDNA片段克隆的研究[D]. 张卫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
- [8].我国严重威胁性外来入侵植物入侵与扩散历史过程重建及其潜在分布区的预测[D]. 王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
- [9].外来入侵种紫茎泽兰生理生态学研究[D]. 鲁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
- [10].入侵植物紫茎泽兰遗传变异及克隆多样性研究[D]. 周凌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