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气载内毒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紫外辐射,微波辐射,生物气溶胶,气载内毒素
气载内毒素论文文献综述
刘航[1](2017)在《紫外及微波辐射控制大肠杆菌生物气溶胶与气载内毒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空气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性物质。人类每天吸入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毒素,包括生物气溶胶和生物性危害物质如内毒素。紫外辐射和微波辐射是对生物气溶胶有较好处理效果的控制技术。本文通过紫外辐射装置,研究紫外辐射对生物气溶胶及气载内毒素的去除效果,并研究了微波辐射对生物气溶胶的灭活特性以及辐射过程中气载内毒素和生物毒性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微波加热对生物气溶胶的灭活机理。通过研究紫外辐射对大肠杆菌生物气溶胶及气载内毒素的处理,发现UV-185辐射对大肠杆菌生物气溶胶的灭活效果优于UV-254和UV-365。随着UV-185辐射剂量的增大,大肠杆菌生物气溶胶灭活率逐渐升高,UV-185辐射对大肠杆菌生物气溶胶粒径分布无明显影响。在不同波长紫外辐射大肠杆菌生物气溶胶的过程中,气载内毒素浓度变化不大,细胞内有毒物质的流出导致其生物毒性均有大幅度增强,UV-185下生物毒性增长最多,最高至17.69 mg-Zn~(2+)/L,增长率达到680%。紫外辐射灭活大肠杆菌生物气溶胶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通过研究微波辐射对大肠杆菌生物气溶胶及气载内毒素的处理,发现微波辐射对大肠杆菌生物气溶胶的灭活是热效应与非热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低温条件下(<80℃),非热效应占据主导地位,高温条件下(80-200℃),热效应起主要作用。微波辐射对大肠杆菌生物气溶胶的灭活效果随着辐射功率和辐射时间的增大而提高。微波辐射及微波热效应对内毒素均有一定的去除作用。700 W辐射下停留20 s,可去除约10.6%的内毒素;200℃下停留20 s,对内毒素的去除率达到35.6%。微波辐射及微波加热对大肠杆菌生物气溶胶的生物毒性影响不大,温度升高,生物毒性略有下降。微波辐射灭活大肠杆菌生物气溶胶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通过研究微波加热对大肠杆菌生物气溶胶的灭活机理,发现其对大肠杆菌生物气溶胶的灭活途径有代谢受损和结构受损两种,其中结构受损起主导作用;随着温度升高,代谢受损导致生物气溶胶失活所占的比例逐渐升高。对微波加热处理前后的生物气溶胶进行AO-EB荧光染色法分析发现,处理后活细菌数量大幅度减少,细胞内如Ca~(2+)、K~+、DNA和蛋白质等物质大量流出胞外。对微波加热处理前后的生物气溶胶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发现处理后细胞形态变化,出现萎缩。(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2-01)
张郅巍,刘航,王灿[2](2017)在《微波辐射对生物气溶胶的灭活及气载内毒素的降解》一文中研究指出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中含有生物性粒子的气溶胶叫做生物气溶胶,在空气媒介的传播下,可以引发多种疾病。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一种成分,会随细菌的破裂而释放,导致人体发热、微循环障碍、内毒素休克及播散性血管凝血等中毒症状。本研究通过对比实验室生成的大肠杆菌气溶胶在不同微波辐射下暴露不同时间,发现微波辐射对大肠杆菌气溶胶有较好的灭活效果,在700W的微波下暴露15s大肠杆菌数量可以降低近4-lg。对比大肠杆菌气溶胶在装有Fe_3O_4吸波填料和无填料的实验装置中的灭活效果来探讨微波辐射灭活生物气溶胶的机理,认为是微波辐射的热效应与非热效应综合作用,使细胞膜破裂失去活性。微波分别暴露在不同温度环境中,来研究不同温度下,微波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在细菌灭活过程中的作用。此外研究发现,在微波灭活大肠杆菌气溶胶的过程中,细胞中的内毒素释放并降解。随着温度的升高,内毒素降解的程度随之增大,在200W的环境中微波辐射4s可降解35%的内毒素。(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摘要集》期刊2017-11-21)
孟凯,孙文静,柴同杰,刘建柱,马泽芳[3](2015)在《鹿舍环境气载内毒素与革兰阴性菌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客观的评估气载内毒素和革兰阴性菌对鹿舍环境的污染及对饲养员和动物体健康的危害,本试验采用国际标准的AGI-30(All Glass Impinger,AGI-30)液体冲击式空气微生物收集器和Andersen-6级撞击式空气微生物收集器对山东省境内5处不同的鹿场舍内气载内毒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鹿舍空气中气载内毒素的浓度介于0.085×10~3 EU/m~3~1.380×103 EU/m~3,鹿舍内气载内毒素含量在鹿舍C中最高,在鹿舍B中最低。这5处鹿场舍内气载内毒素的浓度均部分超出了内毒素对人体无影响的标准(100EU/m~3)。鹿舍空气中气载革兰阴性菌的浓度介于0.019×10~3 CFU/m~3~1.580×10~3 CFU/m~3之间。其中优势菌群是肠杆菌,大肠埃希菌最常见。气载需氧菌的浓度介于4.580×10~3 CFU/m3~5.240×104 CFU/m~3之间。气载革兰阴性菌在需氧菌含量中的比例为0.41%~3.02%。通过该研究,可以对鹿舍的环境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可作为鹿舍环境评定的一种重要参考指标。(本文来源于《动物医学进展》期刊2015年12期)
钟召兵[4](2015)在《水貂养殖舍中细菌气溶胶与气载内毒素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水貂舍细菌气溶胶和气载内毒素对环境的污染及对饲养人员健康的潜在危害。[方法]采用Andersen-6空气收集器和AGI-30液体冲击式采样器对市郊不同饲养条件的2个水貂场6栋养殖舍内的细菌气溶胶和气载内毒素进行定期检测。[结果]两个场舍内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菌浓度分别介于4.17×101~2.43×103 CFU/m3之间和4.27×101~5.1×103 CFU/m3之间,以大肠杆菌科为主,假单胞菌属和巴斯德氏菌属次之;从革兰氏阴性菌在Andersen-6空气收集器层级上的分布规律来看,主要分布在Ⅲ级(36.9%),气溶胶颗粒直径在2~6 mm之间。两个场舍内的气载内毒素浓度分别介于2.92×102~2.15×103 EU/m3之间和2.67×101~2.56×102 EU/m3之间。[结论]水貂舍内气溶胶颗粒可以进入到动物和人的支气管、细支气管,甚至肺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貂和饲养人员呼吸道疾病发生的可能性;气载内毒素的浓度部分超出了对人体无影响的推荐标准(1.0×102 EU/m3),可对水貂饲养人员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舍内气载革兰氏阴性菌与内毒素之间没有必然的相关性,表明空气中气载内毒素含量不能用空气中气载革兰氏阴性菌的含量来评估。(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检疫》期刊2015年11期)
张彬,于晓霞,柴同杰[5](2007)在《狐狸饲养场环境气载内毒素与细菌气溶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AGI-30(All Glass Impinger AGI-30)和Andersen~(-6)空气微生物收集器对泰安市郊不同饲养条件的两狐狸饲养场6个养殖舍的气载内毒素和细菌气溶胶进行了检测,以达到客观地评价气载内毒素和细菌气溶胶对狐狸舍环境的污染及对饲养人员健康的潜在危害。结果表明,两个饲养场气载内毒素的浓度介于2.88×102 ̄2.09×103EU·m~(-3)之间和2.41×101 ̄2.66×102EU·m~(-3)之间,部分超出了对人体无影响的推荐标准(1.0×102EU·m-3),说明狐狸场饲养人员的健康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菌浓度介于4.07×101 ̄2.03×103CFU·m~(-3)之间和4.07×101 ̄4.43×103CFU·m~(-3)之间,以大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假单胞菌属和巴斯德氏菌属细菌次之;从革兰氏阴性菌在Andersen-6空气微生物收集器层级上的分布规律看,主要分布在C级(36.9%),气溶胶颗粒直径在2 ̄6μm之间,可以进入到动物和人的支气管,甚至细支气管,虽然致病菌的浓度不高,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狐狸场动物和养殖人员呼吸道疾病发生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张彬[6](2007)在《狐狸场环境气载内毒素和细菌气溶胶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在一年之内对两个不同的狐狸场舍内环境中气载内毒素和细菌气溶胶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同时对气载细菌内毒素和气载革兰氏阴性菌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其次,对环境中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活菌菌群组成进行鉴定,并且对细菌气溶胶颗粒在Andersen-6采集器A-F6个层级上的分布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分析狐狸舍内气载细菌对机体的呼吸系统健康的危害情况;然后通过对舍外及饲料粪便中内毒素及细菌含量的测定,对狐狸舍中气载内毒素及细菌气溶胶的来源进行了推断性分析;最后,对不同季节狐狸舍内环境中气载细菌和内毒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狐狸舍内气载内毒素与细菌气溶胶的含量的测定本实验采用Andersen-6级空气微生物样品收集器,以5%公绵羊血-琼脂培养基为采样介质辅以革兰氏染色和API细菌快速鉴定系统确定狐狸舍内气载需氧、厌氧、兼性厌氧和革兰氏阴性活菌浓度;采用AGI-30空气微生物样品收集器,以50mlBET水为采样介质收集气载内毒素,并通过LAL试验确定狐狸舍内气载内毒素的含量。结果显示狐狸舍内空气中气载需氧活菌含量介于4.52×102~2.87×104 CFU/m3之间,气载厌氧活菌含量介于3.50×102~1.72×104CFU/m3之间,气载兼性厌氧活菌的浓度介于3.20×102~1.53×104CFU/m3之间,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活菌含量介于4.07×101~4.43×103CFU/m3之间,气载内毒素含量介于2.41×101~2.09×103EU/m3之间。对两个不同狐狸场舍内气载内毒素含量与革兰氏阴性活菌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气载内毒素与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活菌浓度之间在数值上相关性不大(r1=0.54,r2=-0.262),相关系数r1、r2均不显着(P>0.05),进一步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不显着。因此,不管是通过革兰氏阴性活菌含量来指示狐狸舍环境中气载内毒素的含量,还是通过气载内毒素的含量来判断革兰氏阴性活菌含量都是不可靠的。第二部分:气载革兰氏阴性活菌的组成、含量及空气动力学分析本实验主要对狐狸舍内革兰氏阴性活菌含量及组成进行了鉴定。首先通过革兰氏染色,初步分离革兰氏阴性菌;其次,革兰氏阴性菌通过O-F试验和氧化酶实验分成肠杆菌科类和非发酵类革兰氏阴性菌,分别用API-20E和API-20NE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革兰氏阴性活菌占需氧活菌总数的8.43%~16.61%;革兰氏阴性菌群主要包括肠杆菌科、巴氏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细菌,肠杆菌科细菌占优势,占总含量的83.2%~89.4%,在肠杆菌科中大肠埃希氏菌浓度最高,假单胞菌属和巴氏杆菌属细菌占总含量的5.2%~10.7%和5.4%~6.1%,两个场舍均未检出厌氧革兰氏阴性活菌。狐狸场气载需氧活菌有33.8%,兼性厌氧活菌有37.8%,革兰氏阴性活菌约有24.6%分布在Andersen-6采样器的A层级上,这一级收集到的气溶胶颗粒,由于直径大,很少能进入人的鼻腔及呼吸道;气载需氧活菌有26.1%,兼性厌氧活菌有23.2%,革兰氏阴性活菌约有36.9%分布在C层级,它们能进入人、畜的气管、支气管,甚至细支气管。第叁部分:狐狸舍内气载内毒素和需氧革兰氏阴性活菌来源的统计分析本实验对狐狸舍外空气及舍内饲料和粪便中内毒素、需氧活菌总数及革兰氏阴性活菌与舍内气载细菌和内毒素浓度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舍内与舍外5m处气载需氧活菌、兼性厌氧活菌、需氧革兰氏阴性活菌和内毒素含量数值之间经过相关系数的显着性检验,相关性不显着(P>0.05),这说明狐狸舍内气载细菌和内毒素并不是来源于舍外,而是另有其它重要来源。对两个狐狸场舍内气载内毒素和需氧革兰氏阴性活菌浓度与饲料、粪便中内毒素和需氧革兰氏阴性活菌浓度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分析表明舍内空气中与饲料、粪便中需氧革兰氏阴性活菌浓度之间呈正相关(P<0.01和P<0.01;0.01<P<0.05和P>0.05),气载内毒素浓度与饲料、粪便中的有很大的相关性(0.01<P<0.05和P<0.01;P<0.01和P<0.01)。气载内毒素对饲料和粪便中内毒素浓度的回归方程均显着,而场2舍内的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活菌浓度与饲料粪便回归方程不显着。这表明粪便和饲料极有可能是舍内气载内毒素和需氧革兰氏阴性活菌的主要来源,但也不排除有其它原因。第四部分:不同季节狐狸舍内环境中气载细菌和内毒素含量的变化分析本实验对半封闭式和开放式两个狐狸场夏季、秋季、冬季叁个季节的舍内气载内毒素和细菌气溶胶进行了检测,并且分析了其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夏季舍内需氧革兰氏阴性活菌浓度为4.07×101~3.47×103CFU/m3,内毒素浓度为2.67×101~2.05×103EU/m3;秋季舍内需氧革兰氏阴性活菌浓度为4.07×101~4.22×103CFU/m3,内毒素浓度为2.70×101~2.09×103EU/m3;冬季舍内气载需氧活菌浓度为4.52×102~2.58×104CFU/m3,需氧革兰氏阴性活菌浓度为4.58×101~4.43×103CFU/m3 ,内毒素浓度2.40×101~1.84×103EU/m3。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活菌基本趋势是夏季和秋季大于冬季,而气载内毒素变化不很明显,这说明狐狸舍内空气中细菌气溶胶的变化受到季节的影响,夏秋两季应当加强该季节舍内消毒及空气传播疾病的预防工作。(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7-05-20)
田颖[7](2006)在《鸭舍环境气载内毒素与革兰氏阴性菌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对鸭舍环境中气载内毒素、气载需氧菌和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菌的浓度进行测定,并且对气载内毒素浓度与气载需氧菌和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菌浓度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其次,对鸭舍环境中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菌菌群组成进行鉴定,并且对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菌在Andersen收集器Ⅰ-Ⅵ层级上的分布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分析气载需氧菌和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菌对人体及动物的呼吸系统健康的危害情况;再次,对鸭舍环境中气载内毒素和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菌浓度与鸭舍饲料和粪便中内毒素和革兰氏阴性菌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确定鸭舍中气载内毒素和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菌的主要来源;最后,对鸭场生产区环境气载内毒素和微生物气溶胶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从而对鸭场生产区对周围环境卫生的影响进行评估。本研究为畜禽集约化养殖模式下环境微生物及其产生的内毒素等有害物质对畜禽生产以及人员健康的影响研究奠定了有效的基础。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1鸭舍环境气载内毒素与微生物气溶胶浓度本研究使用AGI-30空气微生物收集器,以50ml无热源水为采样介质收集鸭舍内空气中的内毒素,并且通过LAL试验确定气载内毒素浓度;使用Andersen-6级微生物气溶胶收集器,以5%公绵羊血-血琼脂基础培养基为采样介质收集鸭舍内空气中的微生物气溶胶,并且通过革兰氏染色和API细菌快速鉴定系统确定鸭舍中气载需氧菌和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菌的浓度。结果表明鸭舍内气载内毒素含量介于0.19~20.08×103EU/m3之间;气载需氧菌浓度介于1.01~55.72×104CFU/m3之间;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菌含量介于1.69~90.37×103CFU/m3之间。此外,本实验对两个鸭场中气载内毒素浓度与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菌浓度及气载需氧菌浓度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气载内毒素与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活菌含量和气载需氧活菌总数在数值上存在相关性(0.01<P<0.05),但是仅仅用鸭舍中气载需氧菌浓度与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菌浓度来估测鸭舍内气载内毒素的浓度是不合适(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6-06-10)
苗增民[8](2006)在《病房环境气载内毒素与微生物气溶胶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对两个不同的病房环境中气载内毒素的含量及微生物气溶胶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气载内毒素的含量与气载革兰氏阴性菌含量及需氧菌总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根据微生物气溶胶颗粒在Andersen-6级收集器不同层级上的分布情况,推测其对人健康构成威胁的程度;最后,通过对病房外走廊内气载内毒素及气载革兰氏阴性菌的测定,对病房环境中气载内毒素及气载革兰氏阴性菌的来源进行了推测性分析。本研究可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病房内气载内毒素与微生物气溶胶的含量本实验采用Andersen-6级空气微生物样品收集器,以5﹪公绵羊血—琼脂基础培养基为采样介质辅以革兰氏染色和API细菌快速鉴定系统确定病房中的气载需氧菌和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菌浓度;采用AGI-30空气微生物样品收集器,以50ml无热源水为采样介质收集空气中的内毒素并通过LAL试验确定空气中内毒素含量。结果表明病房内空气中气载需氧菌含量介于603~758CFU/m~3之间;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菌含量介于15—46CFU/m~3之间;空气中内毒素含量介于33—267EU/m~3之间。另外对两个不同病房环境中气载内毒素含量与革兰氏阴性菌及需氧菌含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气载内毒素含量与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活菌浓度之间在数值上存在弱的正相关( r1 =0.32;r2 =0.27);气载内毒素含量与气载需氧活菌浓度之间在数值上也存在弱的正相关( r1 =0.23;r2 =0.24)。但是,气载内毒素含量与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活菌或气载需氧活菌浓度之间的回归方程不显着。因此,以需氧革兰氏阴性活菌浓度或需氧活菌浓度来指示病房环境中气载内毒素的含量是不可靠的。第二部分: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活菌的组成、含量及空气动力学分析本实验主要对病房空气中的革兰氏阴性活菌的含量及组成进行了鉴定。首先通过革兰氏染色,初步分离革兰氏阴性菌;其次,革兰氏阴性菌通过O-F试验和氧化酶试验分成肠杆菌科类和非发酵类,分别用API-20和API-20NE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革兰氏阴性活菌的含量为2.18—4.88%,革兰氏阴性菌群主要包括肠杆菌、奈瑟氏菌、巴氏杆菌、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细菌占多数,未检出专性厌氧革兰氏阴性菌。通过对需氧菌、革兰氏阴性菌在Andersen-6级空气微生物样品收集器上不同层级的分布情况统计分析表明约有52.6%的需氧菌、41.9%的革兰氏阴性菌分布在3—6层上,空气动力学直径在3—0.2微米,它们能进入人的气管、支气管,甚至细支气管,对病人的呼吸道构成严重危害。第叁部分:病房内气载内毒素和需氧阴性菌来源的分析本实验对病房外走廊内需氧活菌总数、革兰氏阴性活菌含量及内毒素进行了测定,并且对病房内气载内毒素、革兰氏阴性活菌含量与走廊内的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走廊内气载内毒素的含量介于66—512EU/m~3之间,革兰氏阴性活菌含量介于32—63CFU/m~3之间,需氧活菌总数介于910.60—1270.49CFU/m~3之间,未检出专性厌氧革兰氏阴性菌。这表明病房外走廊环境是病房中内毒素和革兰氏阴性菌的重要来源。对两个病房内气载内毒素浓度和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菌浓度与病房外走廊中的对应浓度进行相关性和和回归分析。分析表明病房内气载内毒素浓度与病房外走廊中的气载内毒素浓度含量之间呈正相关(r1 =0.38;r2 =0.64);革兰氏阴性活菌浓度之间也呈正相关(r1 =0.41;r2 =0.72)。病房内气载内毒素和革兰氏阴性活菌浓度对走廊中气载内毒素和革兰氏阴性活菌浓度的回归方程显着,这表明病房外走廊环境是病房中内毒素和革兰氏阴性菌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6-04-10)
苗增民,李松,张彬,柴同杰[9](2006)在《病房环境气载内毒素含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病房环境气载内毒素的浓度。方法采用国际标准AGI-30收集器和LAL凝胶法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用AGI-30收集病房环境气载内毒素,再用LAL凝胶法进行测定,并计算出病房环境气载内毒素的浓度EU/m3。结果收集到病房内和病房外走廊环境中的气载内毒素并计算出浓度分别为33-267EU/m3和66-512EU/m3。结论本方法灵敏度和准确度高,可作为病房环境评定的一种重要参考指标。(本文来源于《济宁医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柴同杰,王友信,田颖[10](2006)在《兔舍环境气载内毒素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兔舍内气载内毒素的含量介于65 ̄217 EU/m 3;需氧革兰氏阴性活菌的含量介于0.7 ̄1.6×103 C FU/m 3空气之间,占优势的是肠杆菌,其中大肠杆菌最为常见;需氧菌含量介于3.3 ̄7.8×103 C FU/m 3。气载内毒素与需氧革兰氏阴性活菌含量和需氧菌总数在数值上存在弱的正相关(r=0.23;r=0.20)。结果表明:不能通过测定气载革兰氏阴性细菌或细菌总数来估计气载内毒素的含量。气载内毒素含量与粪便和饲料中内毒素浓度之间呈正相关(r=0.71;r=0.58),证明饲料和粪便是气载内毒素的重要来源。(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杂志》期刊2006年03期)
气载内毒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中含有生物性粒子的气溶胶叫做生物气溶胶,在空气媒介的传播下,可以引发多种疾病。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一种成分,会随细菌的破裂而释放,导致人体发热、微循环障碍、内毒素休克及播散性血管凝血等中毒症状。本研究通过对比实验室生成的大肠杆菌气溶胶在不同微波辐射下暴露不同时间,发现微波辐射对大肠杆菌气溶胶有较好的灭活效果,在700W的微波下暴露15s大肠杆菌数量可以降低近4-lg。对比大肠杆菌气溶胶在装有Fe_3O_4吸波填料和无填料的实验装置中的灭活效果来探讨微波辐射灭活生物气溶胶的机理,认为是微波辐射的热效应与非热效应综合作用,使细胞膜破裂失去活性。微波分别暴露在不同温度环境中,来研究不同温度下,微波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在细菌灭活过程中的作用。此外研究发现,在微波灭活大肠杆菌气溶胶的过程中,细胞中的内毒素释放并降解。随着温度的升高,内毒素降解的程度随之增大,在200W的环境中微波辐射4s可降解35%的内毒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载内毒素论文参考文献
[1].刘航.紫外及微波辐射控制大肠杆菌生物气溶胶与气载内毒素[D].天津大学.2017
[2].张郅巍,刘航,王灿.微波辐射对生物气溶胶的灭活及气载内毒素的降解[C].第十叁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摘要集.2017
[3].孟凯,孙文静,柴同杰,刘建柱,马泽芳.鹿舍环境气载内毒素与革兰阴性菌检测[J].动物医学进展.2015
[4].钟召兵.水貂养殖舍中细菌气溶胶与气载内毒素检测[J].中国动物检疫.2015
[5].张彬,于晓霞,柴同杰.狐狸饲养场环境气载内毒素与细菌气溶胶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
[6].张彬.狐狸场环境气载内毒素和细菌气溶胶的检测[D].山东农业大学.2007
[7].田颖.鸭舍环境气载内毒素与革兰氏阴性菌的检测[D].山东农业大学.2006
[8].苗增民.病房环境气载内毒素与微生物气溶胶的检测[D].山东农业大学.2006
[9].苗增民,李松,张彬,柴同杰.病房环境气载内毒素含量的研究[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6
[10].柴同杰,王友信,田颖.兔舍环境气载内毒素检测[J].中国畜牧杂志.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