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广西药用野生稻是我国重要的遗传种质资源,目前采取以原地保存为主的保存法。由于栽培稻新品种的推广趋向遗传背景单一化,特别是转基因品种在野生资源分布区的示范与推广,可能对这些野生资源的遗传组成多样性带来潜在危险。原地野生稻资源是否受到了栽培稻的遗传漂移影响,栽培稻或转基因稻的外源基因是否能够向野生稻漂移,这是保护生物学研究急需回答的问题。 本研究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分子标记为基础,用21个微卫星位点对广西不同分布地区的10个药用野生稻居群共261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组成进行了评价;第二部分以细胞学为基础,采用生殖生物学方法通过检测种与种之间的杂交亲和性,以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作为对照,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药用野生稻花粉在同一栽培种柱头上的萌发生长情况,直观、简便地对栽培稻与药用野生稻之间的可交配性进行了评价。从细胞学水平推断转基因栽培稻是否有可能通过基因交流影响药用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主要结果如下: 1.广西10个药用野生稻居群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1.78,有效等位基因数(Ae)为1.37,实际观察杂合度(Ho)为0.14,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22,多态性位点比例(P)为80.65%,所有遗传多样性指标都高于已报导的我国药用野生稻的平均水平。F-统计量的结果表明,总的遗传变异中有50%存在于居群间,50%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Fst=0.50)。并且大多数居群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且杂合子不足(Fis=0.27,Fit=0.49)。对10个居群进行聚类分析时发现10个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不与地理距离呈正相关,栽培稻的存在对药用野生稻遗传多样性有一定影响。四周有稻田的6个居群虽然地理距离远近不一,但遗传一致度高而聚为一类;居群10位于水库底,周围无稻田,没有栽培稻基因流的渗入,其遗传多样性极低。居群所属水系也是决定居群遗传距离的关键。结果说明邻近栽培稻及水系可以改变野生稻的遗传构成。 2.丽江新团黑谷的花粉在母本中花9号柱头上生长迅速,授粉后仅2分钟花粉管便已经大量萌发,30min内已有花粉管进入花柱。普通野生稻(AA)的花粉在栽培稻柱头上附着量大、萌发好、生长快,与对照的萌发情况相近。药用野生稻(CC)的花粉在栽培稻柱头上能萌发,与对照相比表现为柱头上花粉附着量少,开始萌发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云南药用野生稻对四种水稻主要病害的抗性鉴定[J]. 植物病理学报 2019(01)
- [2].云南药用野生稻快繁苗在育种中的利用研究[J]. 辽宁农业科学 2019(05)
- [3].药用野生稻体细胞杂交后代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鉴定[J]. 生物技术通讯 2013(05)
- [4].云南药用野生稻种质资源的白叶枯病抗性评价[J]. 南方农业学报 2019(07)
- [5].药用野生稻ADF基因的克隆及其抗逆性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7(06)
- [6].云南药用野生稻BIBAC文库的构建及分析[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7].筛选和转化药用野生稻TAC克隆获得耐旱水稻[J]. 中国农业科学 2014(08)
- [8].药用野生稻叶中淀粉合成酶基因家族的序列分化和特异表达[J]. 植物学报 2015(06)
- [9].药用野生稻GBSS基因的系统发育及组织特异性表达[J]. 植物学报 2019(03)
- [10].云南药用野生稻BIBAC文库混合克隆池制备及筛选[J]. 生物技术通报 2012(02)
- [11].药用野生稻复合体ITS1和ITS2序列变异及其系统进化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03)
- [12].岑溪药用野生稻高效内生固氮菌分离及促生特性[J]. 微生物学通报 2015(08)
- [13].广西药用野生稻资源调查收集与保护建议[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3(06)
- [14].海南野生稻资源调查收集与保护[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04)
- [15].药用野生稻和栽培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比较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0(03)
- [16].药用野生稻抗褐飞虱基因的RAPD标记研究[J]. 广西植物 2010(06)
- [17].药用野生稻挥发油对褐飞虱的驱避作用与化学成分[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0(01)
- [18].广西药用野生稻内生细菌多样性及促生作用[J]. 生态学杂志 2015(11)
- [19].云南药用野生稻幼穗离体培养研究[J]. 中国稻米 2020(02)
- [20].云南药用野生稻的高光效特性[J]. 中国稻米 2015(04)
- [21].水稻与药用野生稻、宽叶野生稻、高杆野生稻的ITS序列分析[J]. 生命科学仪器 2008(06)
- [22].药用野生稻杂交后代对稻瘟病的抗性[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03)
- [23].药用野生稻杂交后代对黑尾叶蝉的抗性[J]. 江苏农业科学 2008(05)
- [24].更正启事[J]. 生物技术通讯 2014(04)
- [25].梧县药用野生稻内生固氮菌分离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7(04)
- [26].云南三种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研究[J]. 中国稻米 2014(03)
- [27].药用野生稻有利基因发掘与利用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19)
- [28].广西野生稻资源抗稻瘟病材料的鉴定与评价[J]. 中国水稻科学 2009(04)
- [29].不同倍性栽培稻与药用野生稻种间杂交不结实性的比较胚胎学观察[J]. 中国水稻科学 2008(04)
- [30].野生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资源筛选及遗传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