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赤凤迎源针法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催气、行气手法。本课题通过对古今医学文献中有关赤凤迎源针刺手法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整理、汇总和分析,研究其起源、操作手法的发展、操作手法的区别及临床应用。为今后更深层次的研究及创新奠定基础,并提供翔实的文献依据。方法:广泛收集历代医家有关赤凤迎源针刺手法的资料,并结合中国知网及维普网数据库文献,应用中医基础理论及文献学方法,具体分析其起源、操作方法异同、选穴规律及临床应用。结果:赤凤迎源针法理论起源于《内经》,随着单式针刺补泻手法和辅助针刺手法的发展,出现了调气法,形成了赤凤迎源针法的雏形。《金针赋》中将这种手法命名为“赤凤迎源”,为“飞经走气”四法之一。其后各医家在此基础上,根据各自经验的发挥使得操作手法略有不同。一般被认可的操作手法是针刺分三层,先直刺入深层,得气后再上提至浅层,候气摇针,再插入中层,然后用飞法配合提插捻转等,如赤凤展翅飞旋之状。以针下得气后,气留针下并促气至病所为起效标准。选穴以具有行气、通络作用的穴位为主,适用于治疗气滞类证、疼痛、痿证、痹证等病证。结论:明确了赤凤迎源针法的起源,比较分析了历代医家操作手法的异同,归纳了赤凤迎源针法的主要适应证及临床应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引气归元针法的研究进展[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07)
- [2].调督益脑针法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 心理月刊 2020(12)
- [3].常熟花边的针法技艺与配色分析[J]. 纺织科技进展 2020(06)
- [4].“强肾通督”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5)
- [5].运动针法治疗痛症的应用及机制探讨[J]. 辽宁中医杂志 2019(07)
- [6].郑氏凉泻针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1例[J]. 中医研究 2018(05)
- [7].南通彩锦绣的针法设计[J].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8(04)
- [8].无痛旋冲针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35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04)
- [9].“苍龟探穴”针法治疗筋骨痛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 环球中医药 2017(02)
- [10].郑氏针法学术流派的形成与传承研究[J]. 中国针灸 2017(03)
- [11].盛氏“祛瘀扶正”针法对不同性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12)
- [12].调任通督针法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临床研究[J]. 四川中医 2017(03)
- [13].平衡针法治疗产后腰痛[J]. 吉林中医药 2017(04)
- [14].燕赵高氏调督通络针法治疗紧张性头痛疗效研究[J].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7(02)
- [15].燕赵高氏调督通络针法治疗头痛解析(英文)[J].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17(02)
- [16].平衡针法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53例疗效观察[J]. 国医论坛 2017(04)
- [17].“邵氏五针法”配合“鼻三针”治疗慢性鼻炎35例[J]. 中国针灸 2017(09)
- [18].燕赵高氏调督通络针法治疗原发性头痛疗效观察[J]. 山东中医杂志 2017(10)
- [19].化痰醒脑针法为主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 2015(12)
- [20].强督健脊针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40例[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10)
- [21].运动针法与常规针法治疗肩周炎的对比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6(13)
- [22].调任通督针法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12)
- [23].中国古代针法特色历史演变[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07)
- [24].升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呃逆20例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杂志 2019(12)
- [25].“强肾通督”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证经验[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24)
- [26].小六合针法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0(01)
- [27].特色针法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研究进展[J]. 针灸临床杂志 2020(01)
- [28].“双固一通”针法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进展[J]. 四川中医 2020(03)
- [29].“发蒙”针法治疗特发性耳鸣的临床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 2020(08)
- [30].朝医太极针法与太极六合针法的比较研究[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