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Dietl等人于2000年在理论上预测GaMnN的居里温度要高于室温,而且本底材料氮化镓(GaN)可以在高温、大功率光电器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成为最有前景的稀磁半导体材料之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GaN基稀磁半导体量子点的自组织生长与特性,项目批准号:60476008)项目的支持下,本文进行了GaMnN稀磁半导体薄膜的低温生长与特性研究。实验是在自行研制的且配有反射高能电子衍射(RHEED)原位监测设备的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增强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ECR-PEMOCVD)装置上进行的。本文是在我们已经研究出生长GaN薄膜成熟的工艺基础之上通过掺入Mn,而进一步研究稀磁半导体。采用二茂锰(Cp2Mn)作为锰源,高纯氮气作为氮源,三乙基镓(TEGa)作为镓源,在蓝宝石a-Al2O3(0001)衬底上外延生长GaMnN稀磁半导体薄膜。本文所采用的ECR-PEMOCVD方法与常规MOCVD相比,生长温度降低很多,非常有利于采用低温非平衡生长工艺,生长掺有Mn离子且单一晶相的GaMnN稀磁半导体。本文在a-Al2O3(0001)衬底上,以GaN为缓冲层外延生长出单晶GaMnN薄膜。并使用RHEED、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测试方法对薄膜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电子探针对Mn含量进行了测量,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对薄膜的磁性进行了表征。RHEED图像呈现清晰的斑点状点阵,显示薄膜为单晶,表面不是很平整,为三维岛状生长模式。XRD分析表明薄膜为六方结构,沿C轴方向生长,结晶性良好。AFM显示薄膜是由许多亚微米量级的颗粒按一致的取向规则堆砌而成的。SQUID测量显示在室温下薄膜依然具有铁磁性,居里温度约为400K。同时经过综合分析,发现铁磁性仅可能来源于GaMnN,而且发现在Mn含量在2%附近每个Mn原子的磁矩最大。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稀磁半导体薄膜研究与进展1.1.1 稀磁半导体1.1.2 稀磁半导体的研究、近况及发展趋势1.2 本底材料 GaN的基本性质与特性1.2.1 GaN晶体结构的特性和物理性质1.2.2 化学性质1.2.3 电学特性1.2.4 光学特性2 膜生长理论与 GaN基薄膜的外延生长方法2.1 薄膜的成核原理2.2 外延单晶薄膜生长类型2.2.1 岛状生长模式2.2.2 层状生长模式2.2.3 混合生长模式2.3 GaN基薄膜的外延生长方法2.3.1 气相外延2.3.2 分子束外延2.3.3 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2.4 影响薄膜外延的因素2.4.1 外延温度2.4.2 外延速率的影响2.4.3 膜厚的影响2.4.4 失配度的影响3 实验设备和分析技术3.1 实验设备3.1.1 引言3.1.2 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增强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3.1.3 ESPD-U的总体结构及特征3.2 薄膜的分析技术3.2.1 X射线衍射3.2.2 反射高能电子衍射3.2.3 超导量子干涉仪3.2.4 原子力显微镜3.2.5 电子探针4 基于ECR-PEMOCVD技术的GaMnN薄膜的制备及其表征4.1 GaMnN薄膜的ECR-PEMOCVD的制备4.1.1 衬底材料的选择4.1.2 氮源、镓源和锰源的选择4.1.3 衬底的化学清洗和等离子体清洗4.1.3 氮化4.1.4 缓冲层的生长4.1.5 外延层的生长2Mn流量和N2流量对薄膜中Mn含量的影响'>4.2 生长温度、Cp2Mn流量和N2流量对薄膜中Mn含量的影响4.3 GaMnN薄膜的表面形貌和结构特性4.3.1 RHEED分析4.3.2 XRD分析4.3.3 表面形貌分析4.3.4 电子探针分析4.4 GaMnN薄膜的磁性表征结论参考文献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稀磁半导体论文; 薄膜论文; 铁磁性论文; 居里温度论文;
基于ECR-PEMOCVD技术的GaMnN薄膜的制备及其表征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