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心是孤独的猎人》的主题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心是孤独的猎人》的主题

论文摘要

二十世纪开始以来,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及经济变革。激烈的竞争及商业化使人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人人追求自己更大的利益及更高的社会地位。结果是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动摇。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真诚遭到破坏。人与人之间的诚挚的交流变得日益困难。因此人们便转而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可避免得人们开始感到精神隔绝及孤独。因此孤独便成了20世纪的一个普遍主题。对美国南部各州的作家尤其如此。在这里经济落后,同时又保留了特殊的历史及文化传统。卡森·麦卡勒斯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她因刻画孤独,异化及精神隔绝的人物而著称。卡森·麦卡勒斯本人遭受不幸婚姻及疾病之苦。因此难以摆脱压抑及孤独心理。由于她对生活的特殊理解及感受,她对精神隔绝,孤独及异化这一类主题驾御起来得心应手。她把故事设置在美国南部小镇,解释孤独人物的内心世界及人们无法沟通及理解的现实。她的重要作品包括《心是孤独的猎人》,《金色眼睛里的镜象》,《伤心咖啡屋之歌》及《婚礼成员》。本文主要分析《心是孤独的猎人》这部小说。以小说文本为基础,从分析创作动机出发,本文将从弗洛姆社会心理学角度挖掘孤独的根源。导轮部分概述了小说创作的背景,以往的研究状况及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一章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和美国南部各州的文学传统角度,分析作者坚持写孤独主题的原因。卡森·麦卡勒斯创作的一系列,其中人物大都被精神隔绝和疏离感所困扰.如果我们跟踪作者的人生经历,透视南方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学传统,不难看出原因。第二章揭示孤独不可避免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小说中的人物都无法与周围的人进行有意义的交流与沟通.其次是他们都需要自己的上帝,而他们自己创造的“上帝”却自杀,欺骗的他们的信任.最后,一个原因是人类的爱之情感的无能。第三章分析作者呈现孤独主题的独特手法。她利用了独特的音乐结构,象征和哥特式风格,使作品的主题,即,孤独,精神隔绝和疏离表现得更加生动鲜明。第四章运用弗洛姆的社会心理学来分析孤独的根源。弗洛姆结合里马克思和弗洛伊德,他提出了人类的五种需要,同时指出现代社会恰恰违背了人性,使人们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孤独感。本章将利用他的理论来具体分析造成小说人物孤独的深刻社会原因。结论部分总结全文,揭示小说中人物不能交流沟通,隔绝和暴力倾向的不可避免性。小说中,每个人都怪异,自私,不成熟,性挫败,都从生活的社会隔离出去,但是作者把重点放在了人物生活的社会上。当人们都以自我为中心,当然无法与人沟通,但是由这种人群组成的不健全的社会让人们更加孤独。

论文目录

  • Abstract
  • 摘要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Carson MeCullers's Persistence in the Theme of Loneliness
  • 1.1.Life Experience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Author's Writing
  • 1.2.Influence of Literary Tradition
  • Chapter Two Inevitability of Loneliness
  • 2.1.Why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Fail to Reach Communication
  • 2.1.1.Mick Kelly
  • 2.1.2.Dr.Copeland
  • 2.1.3.Jake Blount
  • 2.1.4.Singer
  • 2.2.The Death of"God" in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 2.3.The Futility of Love
  • Chapter Three McCullers's Unique Approaches to Present Loneliness
  • 3.1.Fugue-like Structure
  • 3.2.The Use of Symbolism to Reflect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 3.3.Gothic Elements in the Novel
  • Chapter Four Root Causes of Loneliness
  • 4.1.Erich Fromm's Theory about Human Needs
  • 4.2.Social and Political Settings of the Novel
  • 4.2.1.Attachment of Modern Civilization
  • 4.2.2.Racial Discrimination
  • 4.2.3.Social Oppression on Women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建设“力”“美”兼具的中国特色社会心理学[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04)
    • [2].从偏狭走向宽广的理性进化——费斯廷格的学术转向及其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心理学的启示[J].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3)
    • [3].孙本文与早期中国舆论研究的社会心理学建构[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4].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社会心理学探析[J]. 现代交际 2018(16)
    • [5].身份的社会心理学与语言学研究:主要理论回顾[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6].社会时间、社会发展与社会心态——迈向一种发展的社会心理学[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11)
    • [7].“腐败与自杀”关系社会心理学的“天与地”——评俞国良新著《社会转型:社会心理学的立场》[J]. 博览群书 2017(06)
    • [8].社会心理学能否“解决”中国问题[J]. 博览群书 2017(06)
    • [9].“危机”与“脱危”:西方社会心理学近期发展[J]. 甘肃社会科学 2015(02)
    • [10].社会心理学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52)
    • [11].巧妙攀比更幸福[J]. 百科知识 2009(19)
    • [12].社会心理概述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J]. 家庭服务 2019(06)
    • [13].什么是体育社会心理学——基于20名中、外运动心理学家学术经验的考量[J]. 体育科学 2015(02)
    • [14].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解读“校园霸凌”现象[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15)
    • [15].在自我价值定向理论基础上探索育人艺术——高教版《社会心理学》导读[J]. 中国教师 2012(09)
    • [16].中国社会心理学发展问题的反思及其出路[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09)
    • [17].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现象[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05)
    • [18].性别社会心理学刍议[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 [19].解读经典 诠释生活——荐《社会心理学经典导读》[J]. 教育研究 2009(03)
    • [20].“新时代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治理实践”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J]. 学习论坛 2019(06)
    • [21].《13个原因》社会心理学解读[J]. 新闻研究导刊 2018(17)
    • [22].教师批评艺术点滴谈[J]. 吉林教育 2008(15)
    • [23].社会心理学视野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17(08)
    • [24].叙述社会心理学理论和研究的特异性——以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危机为契机[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05)
    • [25].社会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成因与应对[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51)
    • [26].社会心理学视域下的中职数学教育问题剖析[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04)
    • [27].高校社会心理学课程教材建设分析[J]. 高教论坛 2012(02)
    • [28].论社会心理学在广告策划中的意义[J]. 商场现代化 2009(04)
    • [29].对提高说服教育实效性的社会心理学思考[J]. 才智 2009(30)
    • [30].浅谈社会心理学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J]. 商场现代化 2008(06)

    标签:;  ;  ;  ;  ;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心是孤独的猎人》的主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