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课题主要针对目前在制粉和湿面条加工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面粉的返色和湿面条色泽稳定性较差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在线粉流的理化指标和粉流湿面片色泽,得出影响湿面片色泽的主要理化指标:面粉的白度值与湿面片色差值成显著正相关;面粉的灰分含量与湿面条色差值成高度显著正相关;面粉的多酚氧化酶酶活力(PPO)与湿面片的色差值成高度显著正相关;面粉的粗蛋白含量与湿面片色差值成显著正相关。选择我国小麦加工行业应用较为广泛的传统制粉工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传统制粉工艺在加工湿面条生产专用面粉易发生褐变的原因,结合目前国内制粉先进的理念,通过制粉工艺修正和在线粉流取样分析,研究修正工艺后的湿面片色泽稳定性,对两种工艺对比分析研究,得出制粉工艺与湿面条色泽变化的关系:在皮磨制粉工艺上,传统制粉工艺强调的是不同粒度的物料进行分别研磨,物料间分级较少,而在改进制粉工艺中注重物料分级、特殊物料单独处理及采用光辊皮磨,降低对麸片的破碎程度,保证了麸片的完整性,扩大了皮磨物料间的差异性。研究得出:改进工艺1B粉流中灰分含量降低了0.1%左右,2B粉流灰分含量降低了0.1%,4B粉流灰分含量降低了0.1%, PPO活力累计减少约25个活力单位。在心磨系统中,改进工艺相对于传统制粉工艺更加强化物料的分级,在前路粉流的灰分含量、PPO活性及湿面片色泽稳定性方面优于传统制粉工艺。在渣磨和尾磨系统中,由于改进工艺强调清粉的作用,灰分含量、PPO活性低于传统制粉工艺。清粉系统和再筛系统粉流两种工艺比较可以得出:改进制粉工艺结合特殊物料特殊处理,延长清粉的流程长度,减少不同物料交叉污染,对PPO活性不同物料的分别清粉,在此基础上提高物料入磨物料纯度,降低在线粉流灰分含量、PPO活性及湿面片色差值。小麦脱皮处理工艺实验室制粉得出:随着脱皮道数的增加,面粉的灰分含量、PPO活性显著增加,湿面片色差值显著的增加,从而验证:小麦脱皮处理后,采取简单的实验室制粉工艺不利于保持湿面片色泽的稳定性。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前言1.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 国内外研究概况1.2.1 湿面条研究现状1.2.2 影响面条色泽变化的因素1.2.2.1 多酚氧化酶对湿面条色泽的影响1.2.2.2 其他氧化还原酶与色泽变化的关系1.2.2.3 非酶因素引起的色泽变化1.2.2.4 小麦制粉工艺与多酚氧化酶酶活性的关系1.2.2.5 面条制作工艺与面条色泽的关系1.2.3 面条色泽的要求1.2.4 面条色泽测定方法1.2.4.1 R457 白度仪1.2.4.2 色彩色差计1.3 研究内容第二章 工艺粉流品质与湿面条色泽关系的研究2.1 引言2.2 实验材料2.2.1 主要实验原料2.2.2 主要实验仪器2.3 主要实验方法2.3.1 基本实验方法2.3.1.1 面粉水分的测定2.3.1.2 面粉白度的测定2.3.1.3 面粉灰分含量的测定2.3.1.4 面粉降落数值的测定2.3.1.5 面粉沉淀值的测定2.3.1.6 面粉粗蛋白质含量的测定2.3.1.7 面粉吸水率的测定2.3.2 面粉多酚氧化酶酶活力的测定2.3.2.1 小麦多酚氧化酶酶液的提取2.3.2.2 小麦多酚氧化酶活力的测定2.3.3 湿面片色泽的测定2.3.3.1 湿面片的制作2.3.3.2 湿面片色泽测定2.4 结果与讨论2.4.1 实验样品的理化指标结果分析2.4.2 湿面片的色泽变化2.4.2.1 湿面片L*值变化测定结果2.4.2.2 湿面片a*值变化测定结果2.4.2.3 湿面片b*值变化测定结果2.4.2.4 湿面片△E*值变化测定结果2.4.3 面粉白度与湿面片色泽变化的关系2.4.4 面粉的灰分与湿面片色泽变化的关系2.4.5 面粉的粗蛋白含量与湿面片色泽变化的关系2.4.6 面粉的降落数值与湿面片色泽变化的关系2.4.7 面粉的沉淀值与湿面片色泽变化的关系2.4.8 面粉中多酚氧化酶活力(PPO)与湿面片色泽变化的关系2.4.9 面粉的吸水率与湿面片色泽变化的关系2.4.10 原料特性相互之间相关性的分析2.5 本章结论第三章 小麦制粉工艺对湿面条色泽的影响3.1 我国制粉工艺简介3.1.1 简化物料分级制粉工艺3.1.2 物料分级中等的制粉工艺3.1.3 等级粉前路大量出粉工艺3.1.4 粉路简化制粉工艺3.1.5 磨撞结合制粉工艺3.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3.2.1 实验原料3.2.2 本实验制粉工艺特点介绍3.2.3 实验仪器3.2.4 实验方法3.2.4.1 小麦水分的测定3.2.4.2 面粉的白度的测定3.2.4.3 面粉的灰分测定3.2.4.4 面粉的粗蛋白测定3.2.4.5 面粉的PPO 活性测定3.2.4.6 湿面片色泽测定3.2.5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3.3 结果与讨论3.3.1 两种制粉工艺皮磨系统的比较分析3.3.2 两种制粉工艺的皮磨系统主要粉流品质比较分析3.3.2.1 灰分比较分析3.3.2.2 PPO 活性比较分析3.3.2.3 湿面片色泽比较分析3.3.3 两种制粉工艺心磨系统比较分析3.3.4 两种制粉工艺的心磨系统主要粉流品质比较分析3.3.4.1 灰分比较分析3.3.4.2 PPO 活性比较分析3.3.4.3 湿面片色泽比较分析3.3.5 两种制粉工艺渣磨系统与尾磨系统的比较分析3.3.6 两种制粉工艺渣磨和尾磨系统主要粉流品质分析3.3.6.1 灰分比较分析3.3.6.2 PPO 活性比较分析3.3.6.3 湿面片色泽比较分析3.3.7 两种制粉工艺再筛系统比较分析3.3.8 两种制粉工艺再筛系统主要粉流品质比较分析3.3.8.1 灰分比较分析3.3.8.2 PPO 活性比较分析3.3.8.3 湿面片色泽比较分析3.3.9 两种制粉工艺清粉系统的比较分析3.3.10 G 工艺对湿面片色泽的影响分析3.3.11 两种工艺在湿面片色泽稳定性的差异性分析3.4 本章结论第四章 小麦脱皮处理工艺对湿面条色泽的影响4.1 引言4.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4.2.1 实验材料4.2.2 实验仪器4.2.3 实验方案设计4.2.4 实验方法4.2.4.1 小麦调质方法4.2.4.2 布勒式实验磨操作方法4.2.4.3 灰分含量的测定4.2.4.4 PPO 活性的测定4.2.4.5 湿面片色泽的测定4.3 结果与讨论4.3.1 脱皮处理对小麦全粉的灰分含量变化的影响4.3.2 脱皮处理对小麦全粉PPO 活性的影响4.3.3 脱皮处理对实验室制粉灰分含量的影响4.3.4 脱皮处理对实验室制粉后面粉的PPO 含量的影响4.3.5 脱皮处理制粉与常规实验室制粉的PPO 活性比较4.3.6 脱皮处理后实验室制粉湿面片色泽分析4.4 本章结论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1 结论5.2 创新点5.3 展望参考文献附图致谢个人简介
相关论文文献
- [1].干面条色泽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04)
- [2].发芽糙米-小麦复合面条的工艺研究[J]. 粮食加工 2020(01)
- [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面条中过氧化苯甲酰的含量[J]. 长沙医学院学报 2019(04)
- [4].蛋白强化对鲜面条食用品质的改善[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09)
- [5].试论麟游血面条的文化意蕴[J]. 农业考古 2020(04)
- [6].杂粮面条的种类及改良方法研究进展[J]. 现代食品 2020(17)
- [7].凡事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J]. 农村百事通 2020(18)
- [8].磷酸盐对面条质构及水分状态的影响[J]. 食品科技 2019(01)
- [9].“一碗面条”的牵挂[J]. 新闻与写作 2019(10)
- [10].马铃薯小麦复合面条热泵干燥特性及数学模型的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19(10)
- [11].面条牵出中、意两国丝路[J]. 书屋 2019(11)
- [12].一碗面条[J]. 黑龙江粮食 2018(03)
- [13].用面条做成的人生拐杖[J]. 当代广西 2018(12)
- [14].挤压法生产大豆面条的工艺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6(21)
- [15].面条的起源[J]. 先锋队 2016(36)
- [16].“儿童专用”多为食品营销噱头[J].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7(01)
- [17].营养保健湿生青面条的研制与保鲜[J]. 食品工业 2016(12)
- [18].盐类在面条加工中的应用[J]. 粮食与油脂 2017(03)
- [19].鲜熟面条贮藏品质变化及货架期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17(04)
- [20].花色面条的加工与研究进展[J]. 粮食与油脂 2017(07)
- [21].面条太筋道,难道用了“黑科技”?[J]. 农家参谋 2017(11)
- [22].面条是什么时候发明的?[J]. 军事文摘 2017(20)
- [23].酶制剂在面条加工中应用前景广阔[J].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6(05)
- [24].开春蒜面条[J]. 人民司法(天平) 2016(12)
- [25].营养强化面条研究进展[J]. 粮食与油脂 2016(08)
- [26].剩面条怎么存放不粘成坨[J]. 农村新技术 2015(03)
- [27].中国面条文化中的中庸——“中庸”三维度初探[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03)
- [28].我国面条的历史[J]. 文史天地 2015(09)
- [29].宽面条巷的秘密[J]. 中国校园文学 2019(20)
- [30].朝思暮想的那碗面[J]. 小读者之友 2019(11)
标签:制粉工艺论文; 湿面条色泽论文; 小麦多酚氧化酶论文; 脱皮处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