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发展经济学的观点认为,后起国家在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后发优势,其中之一就表现在通过承接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迅速缩短与技术先进国之间的技术差距,从而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进入21世纪,我国工业化在迅速崛起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从根本上讲,加速产业结构的提升,构建本国工业技术体系是摆脱困境的关键着力点。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充分利用国际技术转移,通过技术转移的溢出效应将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构建我国工业技术体系的一条捷径。因此,在我国不断加大外商投资力度的今天,关注技术转移对我国工业化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开篇对国内外技术转移及工业化进程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为全文奠定了理论基础。接下来本文首先从实际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以及承接国际技术转移的现状,为后续的章节提供了现实依据。其次,通过对装备制造业7个行业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推导出技术转移对我国工业部门中内资企业的溢出效应大小,进一步说明了我国承接技术转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再次,借鉴日本工业化进程中的技术引进与吸收的经验,对现阶段我国以启示。通过以上三个章节不同侧面的分析,最后,本文从技术引进机制和技术吸收能力两个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对策建议。总之,技术转移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现阶段我国的工业进程,承接技术转移既是实现赶超的机遇,又是考验我们吸收能力的挑战。希望本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能够对国家的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有微薄的助益,并祝愿我国早日克服工业化进程中的种种难题,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防工业发展助推新型工业化:机理和实现[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2].迈入5G时代的“半工业化”[J]. 探索与争鸣 2020(03)
- [3].英国去工业化的代价与对中国的警示[J]. 产权导刊 2020(01)
- [4].我国“去工业化”的现状特征与原因分析[J]. 宏观质量研究 2020(03)
- [5].当前我国工业化住宅的建设情况与策略研究[J]. 中国住宅设施 2020(05)
- [6].新时期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与对策分析[J]. 中外企业家 2020(21)
- [7].论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思路[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 [8].“去工业化”浪潮中的工业强省战略[J]. 当代贵州 2019(10)
- [9].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研究[J]. 对外经贸 2019(04)
- [10].中国何以能快速推进工业化[J]. 智慧中国 2019(07)
- [11].中央厨房和餐食工业化发展探讨[J]. 现代国企研究 2019(10)
- [12].中国实践给贫穷国家发展带来四点启示[J]. 农村工作通讯 2019(18)
- [13].中国何以能快速推进工业化[J]. 安装 2019(08)
- [14].统筹城乡视域下的小城镇文化发展机制研究[J]. 黑龙江科学 2017(22)
- [15].建筑装配化趋势下的住宅内装工业化的思考[J]. 江西建材 2018(12)
- [16].新疆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时空差异特征[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06)
- [17].河南省新型工业化建设探索[J]. 物流科技 2017(02)
- [18].“过早去工业化”值得警惕[J]. 理论与当代 2016(11)
- [19].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湖南新型工业化路径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17(03)
- [20].《新型工业化》杂志征稿启事[J]. 新型工业化 2017(01)
- [21].谋在新处 干在实处 推动我区新型工业化发展[J].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7(01)
- [22].对去工业化的内涵和测量指标的认识及实证分析[J]. 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7(01)
- [23].西欧工业化的中世纪起源[J]. 历史研究 2017(01)
- [24].县域新型工业化的内在机理、发展困境与对策[J]. 理论探讨 2017(03)
- [25].《新型工业化》杂志征稿启事[J]. 教育现代化 2017(22)
- [26].开放住宅的工业化建造研究[J]. 城市住宅 2017(07)
- [27].去工业化[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8].西欧工业化的中世纪起源[J]. 社会科学文摘 2017(06)
- [29].安徽省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测度及评价[J].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30].工业化新阶段及新型工业化路径研究[J]. 宏观经济管理 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