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风景林资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要求的逐步提高及分类经营的进一步发展,风景林的管理越来越被重视,特别是风景林数字化和评价的问题。如何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好现有风景林资源,既能展示出风景林资源独特的审美价值,又能兼顾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是当前风景林经营者考虑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八达岭长城是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在某种意义上,八达岭长城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八达岭长城风景林也是我国林业发展的一个窗口,因此在保护长城文化古迹的前提下,如何更好的经营和管理好八达岭长城地区的风景林,增加风景林的文化内涵,提高风景林的品质,就显得非常重要。本研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3S技术及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在对八达岭长城风景林进行了系统分类的基础上,借助于PDA技术、扫描矢量化技术及现代遥感技术对风景林信息进行了数字化的采集。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DEM,对八达岭长城风景林进行了系统、客观的定量化分析和评价,并利用数字化结果形成新的景斑区划结果,进一步提出基于景斑级的风景林经营措施和经营模型。在ARCGIS数据管理平台基础上,建立了八达岭长城风景林数字化管理平台,初步实现了八达岭长城风景林资源的数字化管理过程,为科学的分析、评价和经营好现有的风景林资源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本研究在风景林的分类、数字化分析及评价等理论与方法上,有大量创新性的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风景林的科学分类是合理经营的前提,本研究在亚林种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按照经营目标和主要功能,将风景林划分为4种景型,即: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风景林、城镇周围风景林、风水林、生态风景林。针对八达岭长城风景林的特殊性,又划分为5个亚景型,即:长城保安林、长城观光林、长城游憩林、长城国际友谊林、长城陵园林。这种按照功能和经营目划分景型和亚景型的方法,为分类经营提供了可能。2、提出了风景林的数字化标准,结合国家及其它行业数字化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了一套基于风景林的数字化标准体系,为今后风景林的数字化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3、基于Arcgis平台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发完成了八达岭风景林数字化管理平台,运行效果良好,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也为今后风景林的数字化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4、针对风景林数字化信息采集的特殊需要,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PDA技术、遥感技术,提出了一整套风景林数字化信息采集的方法,解决了风景林数字化信息从外业采集、基础地理信息的矢量化采集、遥感采集到最终标准化入库、更新等关键技术。5、将GIS三维空间视域分析技术和空间叠置分析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共产生了2741个景班,统计共形成119种景班类型,这种客观、定量化的景斑分析结果,为科学经营、分类经营和高度集约化经营长城风景林提供了有力的支撑。6、提出了风景林质量的定量化综合评价指标,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科学,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正确依据。7、基于定量化空间分析结果所产生的景斑,根据每个景斑的具体特点和具体经营目标,提出了每类景斑的科学经营模式。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综述1.1 风景林及风景林景观概述1.1.1 风景林概述1.1.2 风景林景观概述1.2 风景林划分及其评价1.2.1 风景林的划分1.2.1.1 根据风景林的组成结构来划分1.2.1.2 根据风景林的树种组成来划分1.2.1.3 根据风景林的整体景观效果来划分1.2.2 风景林的评价1.2.2.1 国内对风景林评价的研究现状1.2.2.2 国外对风景林评价的研究现状1.3 风景林的建设与抚育更新1.3.1 风景林建设1.3.1.1 从风景林景观特色出发建设风景林景观1.3.1.2 从风景林与地形地貌关系出发建设1.3.1.3 从风景林与相伴的生物资源关系出发建设1.3.1.4 从风景林与现代旅游活动要求出发建设1.3.1.5 从风景林与历史文化关系出发建设风景林景观1.3.2 风景林的抚育1.3.3 风景林的更新1.4 风景林的数字化建设及管理1.4.1 数字风景林的技术体系组成1.4.1.1 3S技术1.4.1.2 基础数据库技术1.4.1.3 计算机网络建设1.4.1.4 虚拟及模型技术1.4.1.5 数字风景林的基本功能与应用1.4.2 数字林业及风景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4.2.1 国内研究现状1.4.2.2 国外研究现状1.4.3 风景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2. 八达岭长城风景林资源基本情况2.1 自然地理条件2.1.1 地理位置2.1.2 地质地貌2.1.3 气候2.1.4 水文2.1.5 土壤2.1.6 植物资源2.2 社会经济条件2.3 风景林现状2.4 八达岭长城风景林资源及经营问题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3.1 研究意义与定位3.1.1 研究意义3.1.2 研究定位3.2 研究方法3.2.1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3.2.2 风景林基础数据的采集3.2.3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3.2.4 评价及经营改造方法3.3 研究内容3.4 技术路线4 八达岭长城风景林分类及数字化标准研究4.1 八达岭长城风景林分类研究4.1.1 八达岭长城风景林分类的原则和依据4.1.1.1 八达岭长城风景林分类的原则4.1.1.2 八达岭长城风景林分类的依据4.1.2 八达岭长城风景林分类体系4.1.3 八达岭长城风景林分类技术标准4.1.3.1 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风景林4.1.3.2 城镇周围风景林4.1.3.3 风水林4.1.3.4 生态风景林4.2 八达岭长城风景林数字化标准体系建设4.2.1 数据分类与代码设计4.2.1.1 分类与编码原则4.2.1.2 分类与编码的方法4.2.1.3 分类与编码示例4.2.2 数据格式与投影标准4.2.2.1 数据格式4.2.2.2 投影标准4.2.3 数据拓扑检查与一致性检验4.2.3.1 拓扑检查4.2.3.2 一致性检测5 八达岭长城风景林数字化信息获取技术5.1 基于常规技术的数字化信息采集方法5.1.1 扫描矢量化的一般问题5.1.2 扫描矢量化实现过程5.2 基于PDA技术获取现地基础空间信息5.2.1 PDA技术特点及林业行业传统外业调查存在问题5.2.2 PDA野外现地基础调查数据获取的一般过程5.2.3 PDA空间属性数据、图形数据的转出及与GIS的对接5.3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风景林数字信息采集技术5.3.1 基于IKONOS影像的现状植被信息监督分类5.3.1.1 基于监督分类方法试验5.3.1.2 分类精度评定5.3.1.3 分类后处理5.3.3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风景林亚景型分类解译5.3.3.1 现地调查数据及历史资料准备5.3.3.2 各亚景型人工判读解译5.3.3.3 分类结果统计5.3.4 分类结果的矢量化过程及属性库的建立5.3.4.1 分类结果的矢量化5.3.4.2 矢量化结果的加工及转入GIS6 八达岭长城风景林数字化管理平台的研建6.1 数字化管理平台的选择与开发6.1.1 八达岭长城风景林数字化管理平台的选择6.1.2 八达岭长城风景林数字化管理平台用户定制开发6.1.2.1 八达岭长城风景林数字化管理的需求分析6.1.2.2 系统设计的目标与原则6.1.2.3 系统总体设计6.1.2.4 应用系统功能设计6.1.2.4.1 风景林资源数据日常管理功能设计6.1.2.4.2 风景林资源数据空间分析与决策系统6.2 风景林数字化数据的转入与编辑6.2.1 图形、图像、属性数据的转入与调整6.2.2 数据的编辑、修改6.2.2.1 点编辑6.2.2.2 线编辑6.2.2.3 面编辑6.2.2.4 属性表操作6.2.3 图形查询6.2.4 图形要素查询6.3 数字化数据的更新与维护6.3.1 数据更新6.3.2 系统的维护7 八达岭长城风景林资源的空间分析与评价7.1 八达岭长城风景林资源现状7.1.1 八达岭长城风景林的区划7.1.2 八达岭长城风景林景斑的调查7.2 八达岭长城风景林三维空间视域分析7.2.1 地形三维可视化问题7.2.2 三维空间视域分析工程数据准备7.2.3.1 数字地形的准备7.2.3.2 三维建模7.2.3.2.1 地形建模的基本问题7.2.3.2.2 GIS中地形建模的基本问题7.2.3.2.3 基于等高线的规则格网7.2.3.2.4 栅格式GIS的数据结构7.2.3.3 三维空间视域分析方法7.2.3.3.1 DEM数据获取与生成7.2.3.3.2 空间视域分析点选择7.2.3.3.3 空间视域分析的实现过程7.2.3.3.4 空间视域分析结果7.3 叠加分析7.4 八达岭长城风景林现状评价7.4.1 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因子的确定7.4.2 八达岭长城风景林评价及经营模式基础分析7.4.2.1 美景度现状评价7.4.2.2 八达岭风景林各林地类型基本特征统计分析7.4.2.3 八达岭风景林林地类型分布特征统计分析7.4.2.4 天然阔叶林林分郁闭度与地被发育的关系统计分析7.4.2.5 八达岭风景林林地重要性统计分析7.4.2.6 八达岭风景林林分内灌草连续性健康状态分析评价7.4.2.7 立地条件分析7.4.2.8 八达岭风景林季相色度分析评价7.5 八达岭长城风景林存在问题8 八达岭风景林经营模式8.1 长城保安林经营类型8.1.1 保安林近景一级区灌木林经营模式8.1.2 保安林近景一级区有林地经营模式8.1.3 保安林中景二级区灌木林经营模式8.1.4 保安林中景二级区有林地经营模式8.1.5 保安林远景三级区经营模式8.2 长城观光林经营类型8.2.1 观光林近景一级区经营模式8.2.2 观光林中景二级区经营模式8.2.3 观光林远景三级区经营模式8.3 长城陵园林经营类型8.4 长城游憩林经营类型8.4.1 游憩林近景一级区经营模式8.4.2 游憩林中远景区经营模式8.5 长城友谊林经营类型9 结论、创新及展望9.1 结论9.2 创新9.3 问题与展望参考文献个人简介导师简介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 [1].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地下站设计理念及实现路径[J].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20(07)
- [2].1957年八达岭长城的修缮[J]. 档案天地 2020(08)
- [3].八达岭长城[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9(03)
- [4].登八达岭长城烽火台怀古[J]. 中国韵文学刊 2017(01)
- [5].游北京八达岭长城[J]. 东方少年(阅读与作文) 2018(01)
- [6].登八达岭长城[J]. 东坡赤壁诗词 2018(05)
- [7].大北京(外五章)[J]. 散文诗世界 2017(08)
- [8].我为你自豪,中国[J]. 连环画报 2017(06)
- [9].八达岭长城[J]. 老年教育(长者家园) 2016(01)
- [10].八达岭长城:新中国“旅游外交”的友谊长虹[J]. 晚晴 2014(10)
- [11].在八达岭长城上[J]. 诗歌月刊 2012(06)
- [12].数字[J]. 旅游时代 2008(02)
- [13].爬八达岭长城[J]. 岁月(燕赵诗刊) 2008(01)
- [14].沁园春·重阳登八达岭长城[J]. 中国老年 2018(23)
- [15].新技术保障八达岭长城高铁站顺利推进[J].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9(10)
- [16].我登上了长城[J]. 小学生作文辅导(小学5-6年级版) 2012(Z2)
- [17].八达岭长城[J]. 中国摄影家 2014(02)
- [18].北京八达岭长城新完成修复3700米[J]. 广西城镇建设 2010(09)
- [19].八达岭长城游记[J]. 阅读 2017(67)
- [20].爬长城的好汉[J]. 新作文(小学1-2-3年级版) 2011(12)
- [21].八达岭长城 国家名片[J]. 森林与人类 2018(01)
- [22].《八达岭长城地下的高铁站》阅读训练[J]. 读写月报 2018(Z2)
- [23].宜读大学之城[J]. 品牌与标准化 2009(17)
- [24].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清污排水分离系统设计[J]. 铁道标准设计 2020(01)
- [25].一处相遇,两种闲想——同一场景不同风格人像的拍摄[J]. 照相机 2010(04)
- [26].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建造关键技术及创新[J]. 铁道标准设计 2020(01)
- [27].您不知道的八达岭长城的“大边”[J]. 意林文汇 2018(24)
- [28].保卫北京[J]. 中国工人 2020(03)
- [29].语录[J]. 艺术市场 2019(03)
- [30].保护长城《惩戒办法》正式出台[J].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0(06)
标签:风景林论文; 数字化管理技术论文; 空间分析论文; 经营模式论文; 长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