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甘薯的培育和应用研究

观赏甘薯的培育和应用研究

论文题目: 观赏甘薯的培育和应用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作物遗传育种

作者: 任韵

导师: 陆国权

关键词: 观赏甘薯,耐阴性,耐寒性,种质资源,育种,无土培养,园林,绿化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作物和观赏植物在传统意义上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范畴,但现在人们渐渐打破这种界限,并将有些具有观赏特性的作物归入观赏植物类别。为了区别作物中这些类型的品种,人们常习惯将观赏用作物前加上“观赏”二字。而住众多观赏作物中,夏季里最夺目的是观赏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在色彩缺乏的夏季,它们以独特的色彩和顽强的生命力,让人欣喜,充满魅力。甘薯的观赏利用是一种全新的利用途径和利用方式,目前其在国外已有不少研究,但在我国还鲜见报道。为有效开发和利用甘薯这一特性,充分发挥其经济利用价值,本研究特对观赏甘薯的培育、无土培育体系的构建和应用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如下: 1.从生态适应能力方面出发,研究了观赏甘薯耐荫性、耐寒性,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在176μmol·m-2·s-1光照强度下的含水量最高,44μmol·m-2·s-1光照强度下含水量次之,两个品种的SOD活性随着光照强度的下降明显下降,L80-62的POD活性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而升高,NC193的POD活性在176μmol·m-2·s-1光照强度下最高,352μmol·m-2·s-1光照强度下的POD活性值最小。耐寒性实验中,两个品种的SOD活性、POD活性和MDA含量都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在处理72小时后这些值便降低到处理前的水平,在10℃下的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比5℃低。两个品种的蛋白质含量首先表现为缓慢上升,在48小时处降低,后又升高,在10℃下的含量比5℃低。L80-62在5℃下的SOD活性、POD活性、蛋白质含量、MDA含量比NC193高,L80-62在10℃下,POD活性、蛋白质含量比NC193高,SOD活性、MDA含量比NC193低。 2.根据我国最新制定的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建立了观赏甘薯鉴定标准。具体包括顶叶色、叶色、茎色、叶形、茎粗、蔓长、株型等形态特征以及自然开花性、耐寒性、耐荫性等生态特性。 3.从国内外广泛征集具有观赏特性的甘薯种质,初步建立了我国首个观赏甘薯种质资源库。现共保存着100多份具有观赏特性的新资源。 4.提出了观赏甘薯育种方法,通过对国外引进的实生苗的筛选,获得了“绿带”、“紫霞”、“花者”、“未黄”等新品种;通过对“美紫”和“吉凯”、“云紫”和“美紫”、“夏花”和“美紫”等具有不同优良观赏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获得了杂交观赏甘薯实生种子,为今后筛选观赏甘薯提供了宝贵材料。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观赏植物特性研究进展

1.1.1 耐荫性研究

1.1.2 耐寒性研究

1.2 甘薯育种研究进展

1.3 观赏植物无土培养研究及其应用

1.3.1 植物无土培养技术的发展

1.3.2 观赏植物无土培养技术应用进展

1.4 观赏甘薯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二章 观赏甘薯的特性及其鉴定方法

2.1 观赏甘薯的耐荫性研究

2.1.1 材料和方法

2.1.1.1 材料

2.1.1.2 实验方法

2.1.1.3 测定方法

2.1.2 结果与分析

2.1.2.1 遮荫处理对叶片含水量的影响

2.1.2.2 遮荫处理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1.2.3 遮荫处理对叶片SOD活性的影响

2.1.2.4 遮荫处理对叶片POD活性的影响

2.1.2.5 遮荫处理对叶片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1.3 讨论

2.2 观赏甘薯的耐寒性研究

2.2.1 材料与方法

2.2.1.1 材料

2.2.1.2 实验方法

2.2.1.3 测定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2.2.1 低温处理对叶片SOD活性的影响

2.2.2.2 低温处理对叶片POD活性的影响

2.2.2.3 低温处理对叶片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2.2.4 低温处理对叶片MDA含量的影响

2.2.3 讨论

第三章 观赏甘薯的培育

3.1 观赏甘薯种质资源的搜集和保存

3.2 观赏甘薯种质资源的鉴定和评价

3.2.1 观赏甘薯评价标准的确定

4.2.2 观赏甘薯品种资源的鉴定和筛选

3.3 观赏甘薯的选育

3.3.1 材料和方法

3.3.1.1 材料

3.3.1.2 方法

3.3.2 结果和分析

第四章 观赏甘薯的无土培养

4.1 甘薯无土培养体系的构建

4.1.1 材料与方法

4.1.1.1 材料

4.1.1.2 实验方法

4.1.1.3 测定方法

4.1.2 结果与分析

4.1.2.1 不同水培条件对甘薯形态特征的影响

4.1.2.2 不同水培条件对甘薯叶片含水量的影响

4.1.2.3 不同水培条件对甘薯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1.3 讨论

4.2 培养液中矿物质处理对甘薯叶绿素和矿物质含量的影响

4.2.1 材料与方法

4.2.1.1 材料与实验方法

4.2.1.2 测定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2.2.1 培养液中矿物质处理对甘薯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2.2 培养液中矿物质处理对甘薯矿物质含量的影响

4.2.2.2.1 培养液中矿物质处理对甘薯K含量的影响

4.2.2.2.3 培养液中矿物质处理对甘薯FE含量的影响

4.2.2.2.4 培养液中矿物质处理对甘薯MG含量的影响

4.2.2.2.5 培养液中矿物质处理对甘薯MN含量的影响

4.2.2.2.6 培养液中矿物质处理对甘薯ZN含量的影响

4.2.3 讨论

第五章 观赏甘薯的应用研究

5.1 观赏甘薯的土培绿化应用

5.1.1 土培观赏甘薯的绿化类型

5.1.1.1 用作地被植物

5.1.1.2 用作绿篱植物

5.1.1.3 用作盆栽植物

5.1.2 观赏甘薯在园林中的作用

5.1.3 土培观赏甘薯的栽培管理

5.2 水培观赏甘薯的栽培和绿化应用

5.2.1 水培观赏甘薯的类型

5.2.1.1 单叶水培

5.2.1.2 茎叶水培

5.2.1.3 块根苗水培

5.2.2 水培观赏甘薯室内绿化作用

5.2.2.1 单叶水培

5.2.2.2 茎叶水培

5.2.2.3 块根水培

5.2.3 水培观赏甘薯的栽培管理与养护

5.2.3.1 单叶水培

5.2.3.2 茎叶水培

5.2.3.3 块根水培

5.3 观赏甘薯的产业化及其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5-07-22

参考文献

  • [1].甘薯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及甜菜碱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 王福琴.山东大学2015
  • [2].迷你甘薯需水特性及调控策略研究[D]. 郭迪.浙江农林大学2014
  • [3].紫心甘薯“赣薯1号”主要特征特性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 吴问胜.江西农业大学2011
  • [4].南阳甘薯茎尖组织培养脱毒技术研究[D]. 王传凯.河南农业大学2007
  • [5].叶用甘薯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D]. 谢颖.南京农业大学2006
  • [6].不同基因型甘薯苗期对盐(氯)胁迫响应及其生理生化与光合特性研究[D]. 戚冰洁.南京农业大学2013
  • [7].观赏甘薯的抗旱性及园林应用研究[D]. 王晨静.浙江农林大学2014
  • [8].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的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植株的性状变化[D]. 毕瑞明.西南师范大学2001
  • [9].前茬作物玉米和甘薯对烟草的轮作效应及其机理的研究[D]. 王欣英.山东农业大学2006
  • [10].不同株型玉米对套作甘薯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D]. 王秋媛.西南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不同施肥条件下干旱对甘薯生长发育及生理的影响[D]. 许育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 [2].甘薯品种徐薯18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D]. 李强.中国农业大学2005
  • [3].甘薯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片段的克隆[D]. 王飞.中国农业大学2005
  • [4].日本紫色甘薯的品系鉴定和茎尖培养脱毒研究[D]. 杨贤松.西南师范大学2005
  • [5].优质甘薯品种鲁薯8号的特性与推广研究[D]. 赵丰玲.山东农业大学2005
  • [6].甘薯脱病毒技术研究[D]. 王宇.辽宁师范大学2005
  • [7].中国甘薯(Ipomoea batatas)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分子鉴定研究[D]. 王士泉.山东师范大学2002
  • [8].甘薯若干矿物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环境效应[D]. 王戈亮.浙江大学2004
  • [9].甘薯功能性成份研究[D]. 刘栋.扬州大学2004
  • [10].特色甘薯品种主要性状研究[D]. 马辉.湖南农业大学2003

标签:;  ;  ;  ;  ;  ;  ;  ;  

观赏甘薯的培育和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