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符号学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学科。而视觉诗是一种特殊文体,也是一种特殊的符号现象。前人对视觉诗的研究大都停留在现象层面,描写性、鉴赏性的文章占大多数。因此,运用符号学理论对中西视觉诗进行比较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从符号学的媒体间性理论出发,对中西视觉诗进行理论层面的提炼与分析,并试图通过比较分析来揭示中西文字的差异。本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总结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分析前人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引出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指出本文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第二部分主要是梳理视觉诗的概念,界定视觉诗的范围,以确定本文的研究对象,并对视觉诗的发展史作简要介绍。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从理论来源、基本内容这两方面论述符号学的媒体间性理论。第四、五部分是本文的核心。第四部分以媒体间性理论为指导对中西视觉诗进行分类。按照它们所体现的不同的图画编码方式可分为四类,即静物素描、瞬间再现、轨迹追踪及拼贴,每一大类都列举了中西方的若干视觉诗来进行详细阐述,说明空间性的图画编码的剩余是如何弥补时间性的诗歌编码的局限的。这一部分主要展示了中西视觉诗所共有的一些特征。第五部分运用了中西比较的方法,选取了中西视觉诗中具有可比性的几种,即璇玑碎锦图与图画诗、神智体与具象诗进行比较,着重分析其媒体间性方式的差异,并进一步论述媒体间性方式差异是由中西方各自的文字决定的,即汉字的剩余及字母文字的局限。第六部分是对全文的简要总结。主要总结了本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也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文化间性理论研究综述[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02)
- [2].叙事医学五特征[J]. 叙事医学 2019(05)
- [3].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话语体系现状与对策[J].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9(06)
- [4].以主体间性为视角的交叉研究述评[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02)
- [5].混合式教学:主体间性的实现路径[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03)
- [6].主体间性与公民主体间性教育[J]. 高等教育研究 2020(06)
- [7].新媒体对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二重力”及其路径选择[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20(09)
- [8].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间性及其“大数据”技术依托[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 [9].儿童生命间性:基于依赖性解释的生命教育考察[J]. 当代教育科学 2019(11)
- [10].主体间性视域下政治课的得与失[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8(25)
- [11].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体间性研究[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12].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评析[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7(01)
- [13].从主体间性原则看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J]. 中国大学教学 2017(04)
- [14].超越主体间性:道家哲学视角下的师生关系[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15)
- [15].关于主体间性的社区数字化建设有效途径分析[J]. 商 2015(41)
- [16].论翻译伦理与间性理论之间的关系[J]. 海外英语 2015(20)
- [17].数字艺术诸“间性”特征初探[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6(02)
- [18].从实体到间性:一种形而上学思维的范式转换[J]. 哲学研究 2013(03)
- [19].主体间性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微[J]. 教学与管理 2015(09)
- [20].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的主体间性探微[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 [21].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J]. 教育导刊 2015(05)
- [22].话语分析与主体间性[J]. 外语学刊 2015(03)
- [23].贵州黑山羊无角群体间性不育观察与处理[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5(16)
- [24].间性[J]. 大观 2020(08)
- [25].间性论[J]. 东方丛刊 2019(02)
- [26].发挥师生主体间性,提升历史学科思维[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0(16)
- [27].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生成初探[J]. 江西教育 2016(30)
- [28].论后现代“主体间性观”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 文教资料 2017(15)
- [29].主体间性下物理民主教学环境的文化构建策略[J]. 湖南中学物理 2017(08)
- [30].主体间性下物理课堂目标和管理策略探讨[J]. 物理之友 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