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约二分之一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水稻也是受病虫害最多的作物之一。由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是世界范围的细菌性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水稻每年因鳞翅目害虫(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螟蛉、稻苞虫等)为害造成的损失占总产量的10%-30%。另外,杂交稻纯度和稻田杂草影响水稻的产量与品质,使用除草剂费工费力,增加了生产成本,已成为生产上的主要问题。抗病、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的培育为水稻的高产与稳产提供重要保证的同时,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改善环境质量。实践证明,将多个抗性基因聚合在同一水稻品种中能有效提高水稻的抗性和保持抗性持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以其快速、准确的选择优势成为实现基因聚合育种的有效手段。对转基因水稻中外源转cry1Ab基因进行定位,构建转cry1Ab基因水稻的分子遗传图谱,可为转cry1Ab基因水稻的培育进行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更多的分子标记,同时为研究转cry1Ab基因水稻的基因组变化,进行转基因水稻中外源基因的位置效应奠定基础,为转cry1Ab基因水稻生物安全性评价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本论文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研究:多抗性(抗白叶枯、螟虫、除草剂)转基因水稻恢复系的培育;水稻香味基因与抗白叶枯基因的聚合育种;转基因水稻中转cry1Ab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多抗性(抗白叶枯、螟虫、除草剂)转基因水稻恢复系的培育(1)将恢773与携有转cry1Ab和bar基因的水稻新品系中国91(cry1Ab)杂交,并以恢773作为轮回亲本,连续回交三代和自交一代,对各回交世代的单株进行cry1Ab和bar基因的PCR分析、田间抗虫性鉴定和除草剂Basta抗性鉴定,经过选择获得了转基因水稻恢复系T773-1,田间种植对螟虫及除草剂Basta表现很好的抗性。(2)将恢773与带有转Xa21基因的水稻新品系豫粳6(Xa21)杂交,并以恢773作为轮回亲本,连续回交三代和自交一代,经过PCR分析、GUS活性测定和白叶枯病菌接种鉴定,获得带有Xa21基因的并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转基因水稻恢复系T773-2,田间种植表现很好的水稻白叶枯病抗性。(3)转cry1Ab和bar基因的水稻恢复系T773-1和转Xa21基因的恢复系T773-2进行杂交、自交,对自交世代单株进行cry1Ab、bar和Xa21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了带有三基因的恢复系T773,田间种植对水稻白叶枯病、鳞翅目害虫、除草剂具有很好的抗性。并利用恢复系T773与不育系早花2A进行杂交,进行配合力测定,获得了抗白叶枯病、螟虫与除草剂的多抗转基因水稻恢复系T773。T773及其杂交后代的抗谱和抗性水平达到其抗性基因供体亲本的水平,抗性改良效果明显。2.水稻香味基因与抗白叶枯基因的分子标记聚合育种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传统的杂交育种技术有机结合,将香稻栽培品种香粳9407与抗白叶枯病多基因聚合系IRBB60(Xa4、xa5、xa13、Xa21)进行杂交、自交,采用田间病原菌接种鉴定和香味鉴定筛选,结合农艺性状考查进行选择,在自交F2代获得两个抗白叶枯基因和香味基因聚合系(2R+fgr)1株;在自交F3代获得四个抗白叶枯基因和香味基因聚合系(4R+fgr)1株,三个抗白叶枯基因和香味基因聚合系(3R+fgr)2株,两个抗白叶枯基因和香味基因聚合系(2R+fgr)7株,一个抗白叶枯基因和香味基因聚合系(1R+fgr)3株;在自交F4代获得四个抗白叶枯基因和香味基因聚合系(4R+fgr)10株,三个抗白叶枯基因和香味基因聚合系(3R+fgr)28株,两个抗白叶枯基因和香味基因聚合系(2R+fgr)20株。获得的多基因聚合系单株高抗水稻白叶枯病并且具有浓郁的香味,主要农艺性状优良,可直接应用于抗白叶枯病香稻育种,对水稻抗性育种和品质改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3.转基因水稻中转cry1Ab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1)首先利用纯合稳定的转cry1Ab基因的中国91株系与IRBB60杂交,对其F2代分离群体的单株进行除草剂Basta抗性检测,结果显示,在F2代分离群体中cry1Ab基因的分离符合期望的3:1分离比例,遵循孟德尔分离规律,证明了cry1Ab基因在转基因株系中以单显性位点整合。(2)利用Tail-PCR技术获得转基因水稻中外源cry1Ab基因插入的侧翼序列,通过序列比较分析确定了转cry1Ab基因在水稻基因组插入的物理位置。根据插入位置附近的水稻基因组序列进行微卫星序列的搜索,并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了24对SSR标记引物。(3)利用设计的24对SSR引物对亲本转cry1Ab基因的水稻中国91与IRBB60之间进行多态性筛选,获得了6对多态性引物,然后利用这6对引物以及公开引物RM1261对杂交的F2代分离群体240个单株进行分析。依据每个单株的基因型和表型数据,利用MAPMAKER/EXP Version 3.0软件进行分析,构建了外源转基因cry1Ab在水稻第12染色体的遗传图谱,外源cry1Ab基因被定位在标记CM22和RM1262之间,两个标记相距9.8cM。微卫星标记CM22、CM01、CM12、CM13位于cry1Ab基因的一侧,与cry1Ab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6cM、4.2cM、3.1cM和2.7cM;微卫星标记CM24、CM10和RM1261位于另一侧,与cry1Ab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1cM、3.5cM和5.2cM。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转cry1Ab基因粳稻对稻纵卷叶螟成虫产卵行为的影响[J]. 植物保护学报 2015(01)
- [2].用于分子改造的苏云金芽胞杆菌cry1Ab基因的克隆与表达[J]. 生物技术进展 2013(02)
- [3].非靶标害虫褐飞虱对转cry1Ab抗虫水稻产量的影响[J]. 环境昆虫学报 2014(03)
- [4].转cry1Ab抗虫水稻对褐飞虱取食及产卵选择行为的影响[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 [5].转cry1Ab基因棉花质粒标准分子的构建与分析[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3(02)
- [6].Cry1Ab基因转化甘蔗及转基因抗虫植株的获得[J]. 热带农业科学 2011(09)
- [7].Cry1Ab敏感和抗性亚洲玉米螟氨肽酶N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差异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1(01)
- [8].Cry1Ab蛋白对稻纵卷叶螟幼虫体内三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生物技术通报 2011(01)
- [9].亚洲玉米螟miR-1a-5p表达与Cry1Ab蛋白敏感性的关系[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10)
- [10].转cry1Ab基因玉米对瓢虫科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J]. 生物安全学报 2012(02)
- [11].亚洲玉米螟对Cry9Ee与Cry1Ab蛋白的交互抗性分析[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5(06)
- [12].Cry1Ab毒蛋白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的影响[J]. 新疆农垦科技 2014(03)
- [13].我国3个主产棉区转Bt/CpTI基因棉田根际土壤中Cry1Ab蛋白的降解动态[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3(02)
- [14].转Bt(Cry1Ab)基因对水稻光合特性及光合产物积累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03)
- [15].寄生取食Cry1Ab杀虫蛋白的粘虫幼虫对伞裙追寄蝇寄生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 昆虫学报 2013(10)
- [16].转Cry1Ab和Cry1Ac融合基因型抗虫水稻对田间二化螟和大螟种群发生动态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2(06)
- [17].不同条件下转cry1Ab基因玉米植株残体中杀虫蛋白降解动态[J]. 植物保护学报 2015(06)
- [18].感染水稻瘤矮病毒的转cry1Ab水稻对电光叶蝉种群的影响[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6)
- [19].根癌农杆菌介导甘蔗遗传转化Bt(cry1Ab)基因[J]. 生物技术通报 2013(02)
- [20].人源化抗苏云金芽孢杆菌Cry1Ab毒素单域抗体的筛选及活性鉴定[J]. 中国食品学报 2017(10)
- [21].Cry1Ab蛋白在果蝇体内的富集作用及对其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20)
- [22].聚合Cry1Ab和Cry1F基因抗虫玉米对亚洲玉米螟存活率及平均体重的影响[J]. 河南科学 2012(06)
- [23].转cry1Ab基因水稻田寄生蜂亚群落结构及其优势类群数量动态的研究[J]. 环境昆虫学报 2008(01)
- [24].Biolog-Eco方法检测转cry1Ab粳稻对褐飞虱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植物保护学报 2008(04)
- [25].Cry1Ab蛋白对拟环纹豹蛛生长发育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14)
- [26].Cry1Ab蛋白在黑腹果蝇体内的生物富集及对体内3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 2012(21)
- [27].饲喂转Cry1Ab和epsps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对子三代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 卫生研究 2020(04)
- [28].转Bt基因玉米根际土壤及秸秆残体中Cry1Ab蛋白含量动态[J]. 应用生态学报 2013(07)
- [29].苏云金芽孢杆菌Cry1Ab和Cry1C同源重组及转化大豆[J]. 分子植物育种 2020(08)
- [30].苏云金芽胞杆菌Cry1Ab毒素domainⅡ内3个loop对其毒性作用的影响[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