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人民医院贵州铜仁560003);
(贵阳市乌当区人民医院贵州贵阳550006)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UCH-L1水平在脑梗死超急性期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夹心ELISA对两组患者发病期内的血清UCH-L1水平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UCH-L1水平为0.22(0.21)μg/L,对照组为0.14(0.08)μg/L,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在入院时、入院7d的NIHSS评分分别为9(8)分和7(8.25)分,3个月后mRS评分为2(3)分,脑梗死体积为6.71(10.51)mL,均与血清UCH-L1水平呈正相关(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UCH-L升高是高mRS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超急性期血清UCH-L1水平能够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进行预示。
【关键词】超急性期脑梗死;血清UCH-L1水平;生物标志物
【中图分类号】R39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233-02
TheEffectoftheLevelofSerumUCH-L1intheHyperacuteCerebralInfarctionDiseaseSeverityandPrognosis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iontheeffectofthelevelofserumUCH-L1inthehyperacutecerebralinfarctiondiseaseseverityandprognosis.Method:50casesofpatientswithhyperacutecerebralinfarctioninourhospitalfromMarch2013toMarch2013wereselectedastheobservationgroup,and50casesofpatientswithtransientcerebralischemiainourhospitalwereselectedasthecontrolgroup,UsingsandwichELISA,determiningSerumUCH-L1levelsintwogroupsofpatientsintheperiodofonset.Result:ThelevelofserumUCH-L1inobservationgroupwas0.22(0.21)μg/L,controlgroupwas0.14(0.08)μg/L,thedifferencesbetweenthetwogroupswereallsignificantly;Atthetimeofadmissionand7d,theobservationgroupNIHSSscoreswas9(8)and7(8.25),3monthsafterthemRSscorewas2(3points),Thevolumeofcerebralinfarctionwas6.71(10.51)mL,ThecorrelationbetweentheaboveindexesandserumUCH-L1levelswerepositively(P<0.01);withmultivariateLogisticregressionanalysis,theelevationofserumUCH-LisanindependentriskfactorofhighmRSscore.Conclusion:ThelevelofserumUCH-L1inthehyperacutecerebralinfarctioncanindicatethediseaseseverityandprognosis.
【Keywords】hyperacutecerebralinfarction;thelevelofserumUCH-L1;Biomarkers
为了探讨血清UCH-L1水平在脑梗死超急性期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本文特分别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各50例,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发病期内的血清UCH-L1水平,分析其对病情和预后的判断,下面是本次临床研究具体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50例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经入院时临床和辅助检查资料等病史、CT扫描、MRI、B超、神经心理测量、性激素测定以及肿瘤标记物测定等检查,以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为依据均确诊为脑梗死,并且临床连续观察表现为急性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两组患者的入选和排除标准:患者均在发病6h内持续表现症状和体征,观察组症状和体征持续24h以上,对照组症状和体征24h内完全消失;观察组入院后24~36h内行脑部CT扫描,结果显示责任梗死灶;排除有脑出血、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等脑部疾病史、睾丸或卵巢疾病、肿瘤、阿尔茨海默病、肝肾或心功能衰竭以及接受手术或者溶栓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有充分的了解,自愿参加并已与院方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入院时以及入院7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分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为标准和依据,三个月后以mRS量表为标准和依据评估患者的预后功能。在入院24~36h以内对患者进行CT扫描,并对其脑梗死的体积进行计算。采用ELISA法对患者的血清UCH-L1水平进行测定,仪器采用美国BIO-RAD伯乐680全自动酶标仪,ELISA试剂盒由美国RayBiotech公司生产、提供。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统计所得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年龄、发病至采集血样的时间等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血清UCH-LI水平、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以及mRS评分等计数资料均用中位数表示,采用x2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分析相关关系,HCI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确定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分析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生活习惯以及发病至采集血样的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有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详见表1、表2.
2.2两组患者血清UCH-L1水平比较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UCH-L1水平为0.22(0.21)μg/L,对照组患者的为0.14(0.08)μg/L,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3血清UCH-L1水平与患者急性期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
观察组患者在入院时、入院7d的NIHSS评分分别为9(8)分和7(8.25)分,3个月后mRS评分为2(3)分,脑梗死体积为6.71(10.51)mL,经统计学分析有P<0.01,均与血清UCH-L1水平呈正相关。
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对两组患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以mRs评分的预后为因变量,以吸烟、高血脂症、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血清UCH-L1水平等为自变量,通过统计学分析我们可以看出,UCH-L1≥0.21μg/L、高血压以及糖尿病是mRS评分恶劣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3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性疾病,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是属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比例甚至高达80%。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大多在6h,很多患者会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而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预后较差,由此可见,超急性期脑梗死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都产生了很大的威胁,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在卒中期间,内皮细胞死亡,血脑屏障崩解,从受损伤的脑组织释放出的细胞溶质有可能透过血脑屏障,这提示测量血液中的脑源性蛋白能够用于监测卒中的发生。UCH-L1是脑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蛋白质,它具有高表达和特异性的特点,因此是神经系统的标志物。由于UCH-L1的分子量比较小,并且结构紧凑,能够抵抗内源性脑或血清蛋白酶的作用,因此当人体的脑部受到损伤后,它更容易透过受损的细胞膜和血脑屏障进入血液。在缺血缺氧性脑病、外伤性脑损伤以及鼠脑梗死等方面的研究中已经有不少证据提示血清UCH-L1水平对于脑损伤的诊断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2-3]。Mondello等[9]的研究发现血清和脑脊液UCH-L1水平在外伤性脑损伤的急性期显著升高,与损伤程度和生存预后显著相关。在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血清UCH-L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血清UCH-L1水平与超急性期脑梗死有一定的关系,有可能成为鉴别脑梗死的生物标志。另外,观察组患者的血清UCH-L1水平与NIHSS评分和mRS评分以及脑梗死体积均呈正相关,且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水平的血清UCH-L1是3个月后高mRS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Spearman等的相关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由此可见,脑梗死超急性期血清UCH-L1水平对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的意义。但是,目前尚不清楚UCH-L1是否在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这方面的研究有待展开。从整体上来说,本次研究的样本量偏小,研究结果也只能作为初步探索,如果想要获得更加科学、具有说服性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来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总的来说,脑梗死超急性期血清UCH-L1水平能够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进行预示。
参考文献:
[1]项丽娜,谢聃,张拥波等.脑梗死急性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梗死类型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8):831-833.
[2]王球.脑梗死复发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8):653-654.
[3]宋辉;苏国英;苏国海等.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栓弹力图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2(15):2310-2312.
[4]陶定波,姜秀丽,雷阳等.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水平动态变化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26(2):176-179.
[5]NakagawaK,YamaguchiT,SeidaM,etal.Plasmaconcentrationsofbrainnatriureticpeptideinpatientswithacutechemicstroke.CerebrovascularDiseases.2006,11(5):266-268.
[6]李猛.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白介素-6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性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37(5):465-467.
[7]何国美,戴薇.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IL-6、IL-13及ET-1表达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6):1043-1044.
[8]杨敏京,张茁,勇强等.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