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问题的核心》是英国当代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的宗教三部曲之一。这部小说讲述了正直的天主教徒斯考比在面对所爱之人的痛苦时,将内心本能式怜悯的激情视作一种美德与崇高的情感,最终导致了对上帝及其所爱之人的遗弃与自我的毁灭。历来研究者们都将主人公斯考比解读为悲剧式的英雄,对“好人”斯考比的怜悯之心寄予了深深的同情。但是,当我们重新审视斯考比最具特色的怜悯时,却发现这种德性有所隐匿。斯考比的怜悯带着人类所特有的俯视般的骄傲,同时这种本能的怜悯缺乏理智,是一个作为有血有肉之人与生俱来的缺憾。但好人斯考比极具虔诚的内心却又沉湎于一个至善世界,做一个至善之人。他不愿直视自我在怜悯让人的同时所带有的骄傲,其实他希望看到一个充满焦虑的他人可以让其怜悯,同时,这种本能式的怜悯使其丧失了自主性,导致了自我的混乱与毁灭,斯考比的怜悯己不再神圣。本文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入手,分析了主人公由怜悯所致的悲剧。论文由以下五部分组成: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格雷厄姆·格林的写作风格,概述了国内外关于《问题的核心》的研究状况,指明研究目的;第一章分析斯考比的追求,因他是天主教徒,所以对其行为的考量将蒙上一层宗教色彩,本章从世俗道德与宗教道德的关系入手,指出二者是同一事情的两个方面:都向往一个至善完美的世界,世俗道德将之诉诸于具体的要求。而在宗教中,这种完美世界却成为一种存在,斯考比的怜悯正是基于对这样一个至善世界的向往。第二章对比了基督教之爱与斯考比的怜悯与爱。指出基督教之爱是纯净而无私的爱,但其理念却仍是有条件与秩序的,强调一定的理性。然后从康德的伦理学理念出发,分析斯考比的怜悯其实是一种基于本能的情绪,而不是一种美德。这种怜悯带有骄傲,使人丧失了“自主性”,徒然增加了世界的痛苦。对康德来说,对待他人的苦痛应超越单纯的感性上的怜悯。第三章基于上述对怜悯的分析,指出斯考比悲剧的必然性。尽管宗教的理想深深影响了这位虔诚的天主教徒,但其却将自我本能的怜悯视作博爱,最终导致了内心的混乱而遗弃了他所爱的上帝与妻子情人,最终走向了悲剧。结尾部分,对整篇论文进行了概括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