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司法监督制度研究 ——一种监督模式的构建

我国司法监督制度研究 ——一种监督模式的构建

论文摘要

目前我国的司法监督手段多种多样,但如此多样化的司法监督并未真正满足人们对司法公正的需求,并导致司法腐败现象屡屡发生。因此,反思我国既有司法监督制度并予以重构是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的重大课题。由于缺少必要的理论视角与研究深度,我国法学界往往热衷于对策性的微观领域研究,忽视了宏观性的制度法理探讨,进而无法为司法监督制度的改革实践提供体系化的理论认知。而本文试图以监督模式为视角,对司法监督机制的制度法理进行理论探讨。立足实证判断角度对司法监督制度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一个“监督模式”作为我们进行司法监督制度理论研究的分析工具,并将之与一定的价值判断相结合,在理论上构建一种理性的监督模式,确立司法监督制度改革的理论坐标与实践走向。本文论述了司法监督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法治社会对司法进行监督的基本理念与逻辑主线,进而反思了我国司法监督模式的弊端,并最终依据司法的判断力、自治力、排除力三个理论支点结构性地重构了我国的司法监督模式。

论文目录

  • 导论
  • 上篇 司法监督模式构建之理论基础
  • 第一章 概念释义
  • 第一节 监督模式的理论释义
  • 一、模式的基本含义
  • 二、监督的含义与制度渊源
  • 三、监督模式的理论释义
  • 第二节 司法监督的概念释义
  • 一、司法的概念释义
  • 二、司法权释义
  • 三、司法监督释义
  • 第二章 司法监督制度之正当性标准
  • 第一节 司法的内在制度逻辑
  • 一、探讨的理论准备
  • 二、司法权与行政权之差异
  • 三、司法的内在制度逻辑
  • 第二节 司法监督制度之正当性标准
  • 一、正当性标准
  • 二、司法监督与司法独立
  • 第三章 司法监督模式构建之逻辑主线
  • 第一节 前提和方法的说明
  • 一、理论分析所设置的前提
  • 二、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 第二节 司法公正的特殊品质与重要特点
  • 一、特殊品质——法律之内的正义
  • 二、重要特点
  • 第三节 司法监督模式构建的逻辑主线
  • 一、理性的判断力
  • 二、高度的自治力
  • 三、强大的排除力
  • 第四节 判断力、自治力与排除力之间的关系
  • 一、判断力依赖于自治力与排除力
  • 二、自治力以排除力为基础
  • 三、排除力的确立以判断力与自治力为前提
  • 下篇 我国司法监督模式之重构
  • 第四章 司法监督模式之反思
  • 第一节 司法监督制度概述
  • 一、内部监督制度
  • 二、外部监督制度
  • 第二节 司法监督模式之反思
  • 一、内部监督制度之弊端
  • 二、外部监督制度之弊端
  • 三、司法监督模式之反思
  • 第五章 司法监督模式重构之整体思路
  • 第一节 理论思路
  • 一、模式构建要符合司法的内在规律
  • 二、模式构建要符合权力监督的规律
  • 三、模式构建的理论支点
  • 第二节 面向国情的思路
  • 一、司法不公的根源性分析
  • 二、面向国情的思路
  • 第六章 司法判断力的监督模式构建
  • 第一节 构建的整体思路
  • 第二节 构建的理念
  • 一、强化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由“权力对权力”的监督转向“权利对权力”的监督
  • 二、强化上诉程序的监督功能,弱化程序外部的环境压力
  • 第七章 司法自治力的监督模式构建
  • 第一节 构建的整体思路
  • 第二节 构建的理念
  • 一、由“业务”监督转向“人员”监督
  • 二、确立法官自律的物质保障
  • 三、由“个案实体”监督转向“法官行为”监督
  • 四、由“事前”监督转向“事后追究法律责任”的监督
  • 第八章 司法排除力的监督模式构建
  • 第一节 构建的整体思路
  • 一、国情分析
  • 二、构建的整体思路
  • 第二节 构建的理念
  • 一、由“单向”的权力监督转向“相互制约”的权力监督
  • 二、确立法官身份保障制度与特权保障制度
  • 第九章 尾论
  • 第一节 司法监督制度改革的框架性条件
  • 一、在宪法上赋予司法权应有的独立地位
  • 二、逐步建立法律职业制度
  • 第二节 司法监督制度改革之策略
  • 一、改革应坚持目标合理性与过程合理性的统一
  • 二、改革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
  • 三、改革应推行渐次推进,适度超前的策略
  • 第三节 我国具体司法监督制度改革
  • 一、检察监督制度改革
  • 二、人大监督制度改革
  • 三、司法系统内部监督制度改革
  • 四、常规监督之外的其他外部监督制度改革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论文摘要(中文)
  • 论文摘要(英文)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司法权中央化改革的误区及修正[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6(06)
    • [2].论香港司法权的宪法属性[J]. 法治社会 2017(02)
    • [3].司法权能:规范法官裁决的程序性思维[J].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7(05)
    • [4].论司法权的属性[J]. 人民司法 2015(05)
    • [5].列宁司法权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 法制博览 2015(26)
    • [6].监察:中国古代对司法权的监督和制约[J]. 中国法治文化 2015(07)
    • [7].民事司法视域下司法权的内部分配与外部调整——以司法权是审判权为前提[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5)
    • [8].关于司法权的几个基础性问题[J]. 人民司法 2014(13)
    • [9].论司法权配置的两个要素[J].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3(04)
    • [10].司法及司法权含义之探讨[J]. 河北法学 2012(02)
    • [11].论新闻媒体对司法权的监督[J]. 新闻知识 2011(01)
    • [12].试论司法权的能动性──金融危机中的司法权论辩[J]. 海峡法学 2010(02)
    • [13].论司法权介入重整视角下的债权人利益保护[J]. 政法学刊 2017(03)
    • [14].刑事司法领域司法权的行使过程[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4(03)
    • [15].民事司法视域下司法权的内部分配与外部调整——以司法权是审判权为前提[J].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04)
    • [16].论司法权的性质及其现实意义[J]. 甘肃科技纵横 2012(02)
    • [17].民族地区司法规律及司法权配置若干特殊问题研究[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 [18].论英国权力专业化的独特道路:司法权优先发展[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1)
    • [19].从两起事件看司法独立与司法权制约的关系[J]. 法制与社会 2009(16)
    • [20].司法权分立原则研究[J]. 法制现代化研究 2009(00)
    • [21].司法权分立原则研究[J]. 法制现代化研究 2008(00)
    • [22].论司法区与行政区的适度分离——基于司法权中央事权的属性[J]. 理论界 2017(01)
    • [23].国家治理视野下的中国司法权构建[J]. 行政管理改革 2015(10)
    • [24].论司法权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25].浅析公益行政诉讼制度之司法权的实现[J]. 法制与社会 2010(36)
    • [26].司法权的“中国”问题[J]. 法制资讯 2009(04)
    • [27].从司法权性质看美国司法制度[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28].司法权的“制约”比“监督”更重要[J]. 法制资讯 2008(03)
    • [29].法院的类型、创设权归属及其司法权配置[J]. 中外法学 2020(05)
    • [30].中央与地方双重视角下的司法权属性[J]. 社会科学文摘 2016(10)

    标签:;  ;  ;  

    我国司法监督制度研究 ——一种监督模式的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