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炎模型中血浆氨基脲敏感型胺氧化酶活性的研究

急性肺炎模型中血浆氨基脲敏感型胺氧化酶活性的研究

论文摘要

氨基脲敏感型胺氧化酶是一系列对氨基脲敏感的胺氧化酶的统称,活性位点由1个二价铜离子,一个辅酶TPQ和三个组氨酸残基组成。其生理功能和病理意义尚不完全清楚。在人体组织中,SSAO以游离形式分布在血浆中,也以膜结合形式分布在组织和器官中,尤其在脂肪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中酶活性较高。已有研究发现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存在SSAO的活性变化,如急性腹膜炎、慢性皮肤炎、慢性肺炎的炎症部位酶活性上调、肝硬化患者血浆酶活性上升等。然而有趣的是在已报道的急性肺炎动物模型中,肺组织的SSAO及酶活性都没有发生变化,这和我们的预期不同。本实验就是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对血浆中SSAO活性在急性肺炎模型中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并对血浆中是否存在SSAO内源性抑制剂进行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1.建立Wistar、SD大鼠、新西兰兔急性肺炎模型,通过比较,选择适合SSAO活性研究需要的模型动物,并对造模方法进行适当改进。2.通过动物症状观察、白细胞计数、病理切片等方法,评价新的急性肺炎模型造模方法的造模质量。3.比较不同给药方式与给药剂量对急性肺炎动物模型血浆SSAO活性的影响。4.检测在急性肺炎发生过程中新西兰兔血浆SSAO活性的变化。5.对正常血浆和低活性血浆分别进行变性、纯化等处理,寻找可能参与SSAO活性调控的内源性物质。研究结果:1.实验证明,采用腹腔或耳缘静脉等全身给药方式,副作用较大,而气管内给药造模时药物对其他部位的伤害较小,优于全身性给药;大鼠SSAO活性很低,测量误差较大,采用兔作模型比大鼠更理想;采用气管直接插管给药造模较传统的气管切开插管给药产生的副作用小,操作时间短,可避免机械损伤产生的并发炎症。该造模方法可能存在药物在肺组织内分布不均匀的缺点,有待进一步改进。2.以新西兰兔为模型动物,通过气管直接插管法分别给入脂多糖1.0 mg·kg-1、1.5mg·kg-1、2.0 mg·kg-1、3.0 mg·kg-1。当给入脂多糖2.0 mg·kg-1时,酶活性变化最明显,因此选择2.0 mg·kg-1LPS为兔急性肺炎造模的剂量。3.在给入脂多糖后,新西兰兔血浆SSAO活性发生有规律的波动。SSAO活性在给药后迅速上升,在第16 h达到最高,然后大幅下降,在第48 h降到最低点,并开始逐渐恢复,最终保持在略高于正常水平直至康复。若以给药前酶活性为对照,其最大升幅为23.33±9.63%,最大降幅为17.83±8.69%,均有统计意义(P<0.05)4.经70℃水浴变性除蛋白等处理后的血浆提取物对正常血浆酶活性有很大影响,其中正常血浆提取物可使酶活性下降幅度达到9.05%,而低活性血浆提取物可使降幅达到21.15%,由于该分离方法不能完全除去蛋白,含有其他成分的杂质也很多,因此仍需进一步对提取物分离纯化,才可能得到其内源性抑制物。结论及意义:1.通过新西兰兔气管直接插管给药代替气管切开等给药方式,副作用小,造模质量稳定;兔血浆SSAO活性比大鼠高,而且兔体型较大,适合连续、大量采血,是用于SSAO性质研究的理想实验动物。2.制作新西兰兔急性肺炎模型的最佳剂量为气管插管给予脂多糖2.0 mg·kg-1。3.新西兰兔血浆SSAO活性在急性肺炎模型中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说明SSAO可能参与了肺损伤过程。4.经变性处理后的血浆表现出对SSAO活性的抑制现象,初步推测兔血浆中可能有SSAO的内源性抑制剂存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目录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二部分 急性肺炎模型的建立及优化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脂多糖诱导急性肺炎过程中SSAO的活性变化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第四部分 探索血浆中存在SSAO抑制剂的可能性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SSAO生理特征及其与炎症发生的关系
  • 附录一 试剂配制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急性肺炎模型中血浆氨基脲敏感型胺氧化酶活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